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初步统计,《国语》本文中共有双重否定凝固结构171例。依据《国语》本身的语言事实和时贤对双重否定的看法,可将这些双重否定的凝固结构分为4类:完全肯定式、不完全肯定式、能愿式和条件式。  相似文献   

2.
《雷雨》和《呼啸山庄》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戏剧性结构"是它们在艺术构思上的 共同选择,不仅如此,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全文的构思方法、大量结构技巧的精妙运用、以及整体艺术 氛围的营造和艺术神韵的构建,更显示出两部伟大艺术品在构思上的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高超的叙事艺术,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本文主要从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人称、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安排等方面来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4.
《雷雨》和《呼啸山庄》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戏剧性结构”是它们在艺术构思上的共同选择。不仅如此,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全文的构思方法、大景结构技巧的精妙运用、以及整体艺术氛围的营造和艺术神韵的构建,更显示出两部伟大艺术品在构思上的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与《红楼梦》梦境描写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楼梦》是中国梦文化的形象写照,是作者对神话的一种延伸;《呼啸山庄》表现的是一种来源于圣经的哥特式创作风格。二者通过梦境的描写,完成了其独特艺术魅力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是一本非同寻常的爱情小说。艾米莉·勃朗特以她创造性的艺术想象赋予了小说一种永恒的魅力。她想象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强烈性、自然性、神秘性和反常性。正是这四个因素使她有别于其他作家,从而创作了令人颤栗的、超凡脱俗的《呼啸山庄》。  相似文献   

7.
在小说《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勃朗特使用了独特的双重叙事视角。这种叙事方法,激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作者隐藏在叙述者背后,通过主人公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也避免描述自己不熟悉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是一种在时间中展开和完成的艺术。通过借鉴中、西方现代叙事学理论,对《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的分析,来展示《呼啸山庄》在叙事时间的设计的独特之处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9.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洋溢着非凡的激情,异己化的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强烈地冲击着读者的心灵。本文试图从小说的物质外壳——充满神秘色彩的独特结构和响彻时空的复调式旋律的设置和处理方法上分析《呼啸山庄》,来探讨外在形式如何最佳的服务于作品的内容是作品获得最大的价值量。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典巨著,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从激越的诗情、丰富的想象力及惨烈的爱与恨这三方面来解读这部小说,以探究其所表现出的非凡的创作激情。进而揭示其艺术魅力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从表面看 ,《简·爱》和《呼啸山庄》在风格上差距很大 ,但实际上两者存在着极大的“近似性”。主要表现在 :主人公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对人格尊严的维护 ;作者对待宗教既肯定又否定的双重态度以及追求灵与肉相结合的理想爱情 ;作品利用梦幻、象征等创作手法以及作品的双环式的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12.
<呼啸山庄>自问世以来在东西方引起了极大反响和关注.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勃朗特发掘、激活的两个原型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英国天才女作家艾米莉.博朗特创作的《呼啸山庄》被誉为"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关于爱情与复仇的故事,讲述了英国大工业动荡时代人性的冻结与复苏。文章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主人公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性格特征,进而归纳出小说的主线——复仇的根源,从而有助于读者加深对这部杰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英国同时代两个作家狄更斯、爱米莉在他们的小说《双城记》、《呼啸山庄》中提出了爱与死的主题。《双城记》的卡顿和《呼啸山庄》的希思克利夫都因爱而死 ,但是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生命感觉不同 ,对爱的态度和反应不一样 ,他们因爱而死的价值内涵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5.
戚博蕴 《科技信息》2009,(3):120-120,133
艾米莉·勃朗特在她的名著《呼啸山庄》中大量运用了“内心独白”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不仅真实地展示和剖析了小说人物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而且推动着故事情节不断地向前发展直至高潮。本文从《呼啸山庄》中选取三次震撼人心的内心独白,并由此入手,结合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心理发展变化的这条主线,尝试分析它们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不仅以其独特的结构意识,匠心独运的人物塑造以及富于激情的描写,展示其独特的魅力。更主要是因为作者通过这部小说阐述了一个主题。只有爱才能战胜邪恶,令恶魔放下复仇的屠刀,令扭曲的人性复归。  相似文献   

17.
借用原型批评中的"替罪羊"原型,应用勒内.吉拉尔"替罪羊"机制分析《呼啸山庄》,研究表明《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就是当时阶级和门第森严的社会的替罪羊。小说围绕希思克利夫给山庄和田庄两家带来的家庭危机、对恩人家庭成员的报复、因为黑肤色和弃儿身世具备成为替罪羊的优先标记、遭受精神歧视与肉体暴力四个方面的描写,便是对吉拉尔"替罪羊"机制四个范式的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