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列出了有关沙蜥属的分类术语及其释义。并对中国的16种沙蜥提供了附图  相似文献   

2.
三种沙蜥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种沙蜥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郭砺,包孟彩,栾雅文(内蒙古大学生物学系,010021,呼和浩特)关键词草原沙蜥荒漠沙蜥变色沙蜥消化道组织学中图资料分类号Q959.62Q954.581材料与方法材料于1997年5月采自内蒙古西部,均为体长大于50mm的成...  相似文献   

3.
三种沙蜥肾脏组织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沙蜥属(Phrynocephalus)的三种沙蜥即草原沙蜥(P.frontalis)、荒漠沙蜥(P.przewalki)和变色沙蜥(P.versicolor)肾脏组织学特征作了初步观察描述.肾小体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数量较少.血管球细胞界限不清,肾小囊脏层紧贴血管球,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在肾小体附近,分布着密集的肾小管.  相似文献   

4.
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 (41°26'N,106°58'E,) 荒漠,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为蜥蜴群落的优势种,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和无斑沙蜥(P.immaculatus)为伴生种.3种蜥蜴之间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大于0.7.变色沙蜥具最大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9.72)却具最小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指数(2.99),而密点麻蜥却相反(1.02和5.58),这2种蜥蜴的空间和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别为0.54和0.60,这两项指标在2种沙蜥之间分别为0.75和0.51.无斑沙蜥与密点麻蜥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小(0.11),但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却最大(0.92).  相似文献   

5.
中国沙蜥属的分类和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蜥属Phrynocephalus是Kaup于1825年建立的新属,属模为Phrynocephalusguttatus(Gmelin)本属系鬣蜥科AGAMIDAE中的古北界类群,也是蜥蜴目较为原始的类型。关于沙蜥的研究,Boulenger(1885),Bedriaga(1907-1909),Nikolskii(1915)等曾有过比较详细的叙述,特别是Bedriaga在《普热瓦尔斯基中亚旅行的科学成果》一书内所整理的沙蜥检索表曾被认为是较为重要的专著,记载的沙蜥达37种。但是,由于沙蜥  相似文献   

6.
使用自制陆生动物温度选择仪测试了沙蜥的选择温度,对不同体长沙蜥的选择温度进行了比较.表明较大沙蜥(平均体长50.0 mm)的选择温度(36.3±0.38)比较小沙蜥(平均体长40.2 mm)的选择温度(37.3±0.56)低,这可能与动物的恒温机制及体温调节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蜕皮周期中荒漠沙蜥表皮的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半薄切片技术,对荒漠沙蜥表皮在蜕皮周期中的组织学变化进行了观察,荒漠沙蜥的表皮在一个完整的蜕皮周期可分为6个发育时期,其中,在时期Ⅰ即休止期中,存在一个特殊的发育时相2,即中层胀厚期,因此,休止期可细分为4个发育时相,此外,冰冻切片,苏凡Ⅲ染色,仅中层染为鲜艳橙色,显示中层不但存在,而且是富含脂数物质的结构,因此,中层可能对荒漠沙蜥皮肤防止水分蒸发的渗透屏障的建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分子进化和计算生物学等分析方法对红尾沙蜥鸟氨酸脱羧酶1(ODC1)基因结构、表达量、正选择位点以及蛋白质理化性质和结构展开研究,旨在阐明ODC1基因在沙蜥属不同海拔物种中的表达模式和在高海拔红尾沙蜥中低氧适应的分子机理.结果显示,ODC1基因在红尾沙蜥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约为荒漠沙蜥的2.25、 1.14、 2.51和4.82倍,其中在肝脏、脑和心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荒漠沙蜥.红尾沙蜥ODC1蛋白质的总平均亲水性系数和不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122和46.51,较荒漠沙蜥亲水性更高、结构更稳定.红尾沙蜥ODC1蛋白质位于β/α桶状结构域的222Gly→Ala(潜在的正选择位点)和228Ser→Asn两个突变使得该区域结构更紧凑,并使得蛋白质活性中心体积由荒漠沙蜥的0.734 3 nm3增大到红尾沙蜥的0.744 8 nm3,且活性中心亲水性增大.位于β层片结构域的446Ile→Met氨基酸突变使得该区域的无规则卷曲被α螺旋取代,蛋白质稳定性增强.红尾沙蜥ODC1基因表达量的显著上调和氨基酸突变导致的蛋白质结构稳定性增...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1和2002两年间6个月的标志重捕资料,在对分布于四川西北部若尔盖草原的青海沙蜥(Phrynacephalus vlangalii)的体长、体重和尾长3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这3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选取体长的聚类分析结果把青海省沙蜥的所有个体分成3个年龄组,3个年龄组的体长范围分别是:26-36mm;37-50mm;51-65mm。各年龄组体长、体重和尾长平均值差异的F检验结果,说明用体长划分年龄较为合理。青海沙蜥种群的年龄结构基本上呈金字塔形,但第Ⅱ年龄组个体数比例较小。青海沙蜥各年龄组的性别比在3个年龄组间是不稳定的,第Ⅰ,Ⅱ,Ⅲ3个年龄组雌雄个体数量的比分别为7.7:1,32:1和1:2.1,而在整个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为1.76:1。青海沙蜥的体形大小的性二态在其性成熟前后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0.
对荒漠沙蜥成体代谢率和心率等生理指标的温度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旨在检测不同温度下成体荒漠沙蜥的静止代谢率、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差异.结果显示:成体荒漠沙蜥的静止代谢率和心率随外界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上升,但呼吸频率的上升并不显著.雌雄两性间,雄性蜥蜴呼吸频率对温度变化的依赖性比雌性的略强,且35?C下雄性的代谢率显著高于雌性的.这些生理特征与荒漠沙蜥的生境和活动特点直接相关.我们推测25~35?C荒漠沙蜥可能更多地依赖于提高心率和增加血流量来调整代谢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蚯蚓名录补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内外蚯蚓分类研究进展,并查阅有关我国蚯蚓分类及分布资料,本文对我国的蚯蚓名录作一增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浙江省公益林中对杉阔混交林和阔杉混交林群落组成及其分布影响最为显著的环境因子,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珍贵化改造和珍贵树种保护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针对分布于浙江省的427个杉阔混交林和阔杉混交林样地进行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杉阔混交林可划分为5类群丛,阔杉混交林可划分为6类群丛。在杉阔混交林的5类群丛中与杉木伴生的树种主要为青冈(Quercus glauca)、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等;土壤厚度、坡向和坡度等是影响杉阔混交林群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阔杉混交林的6类群丛中,与杉木伴生的树种分别为马尾松、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青冈、木荷、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林龄、坡度和海拔等因素是影响阔杉混交林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杉阔混交林中,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甜槠(Castanopsis eyrei)和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等珍贵树种与杉木对生境的选择较为接近;在阔杉混交林中,甜槠、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小叶青冈、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青冈等珍贵阔叶树种与杉木对环境的选择较为接近。【结论】选择与杉木生境接近的伴生珍贵阔叶树种进行补植改造,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利于促进杉木人工林阔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新中文命名规则下的最新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数量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飞速增长,同时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大范围修订使得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系统位置的变动频繁而巨大,导致中文文献中使用的学名和对应的中文名称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混乱。本文整理了自专著《中国植物志·第69卷》《Flora of China:Vol. 18》《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华南苦苣苔科植物》和前一阶段归纳的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样性文献付梓和发表以来,正式报道的所有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提供了物种修订前后的新旧物种名的对照,为部分发表时未指定中文名称的新分类群新拟了中文名,对出现了混淆的物种中文名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更好地引用和使用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中文名称奠定基础。截止2019年1月,我国已经正式报道和合格发表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已经有719种(含种下等级)。在新命名规则背景下梳理的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将在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GCCC)的网站(http://gccc.gxib.cn)上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14.
对原正鳃金龟属Malaisius Arrow,1941年的最新属级分类的变动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属的中文名进行了必要的改动以避免中文名使用的混乱.Malaisius的中文名仍为正鳃金龟属,而包含原先所有中国产种类的Dedalopterus Sabatinelli & Pontuale1998年被命名为雅鳃金龟属.记录了Dedalopterus属的中国产3种,即D.signatus(Moser,1908),D.intermedius(Zhang,1990)和D.itohi Sabatinelli & Pontuale1998的新分布地和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是我国传统的医治疾病的天然药物。但在贮存时经常遭受许多种昆虫危害。本文记述了山西省中药材害虫的种类,共包括4目,28科,57种。  相似文献   

16.
选用40个随机引物对杉木属的两个种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Hook)和德昌杉木(CunninghamiaunicanaliculataD.Y.WangetH.L.Liu)进行了RAPD分析,在两个杉木种中共获得了182个RAPD位点,其中98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达到53.84%.两个杉木种的遗传相似度S=0.64418,它们的遗传距离为0.355802.杉木与德昌杉木的遗传相似度略低于我们所作的大陆其它杉木种源区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从两个种间的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来看,将德昌杉木单独定为一个新种是不确切的,作者赞成将德昌杉木认定为一个地方居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赵素风 《太原科技》2012,(10):51-52
油松属松科,松属,是我国的特有树种,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油松根系发达,枝叶茂盛,保持水土能力强,涵养水源作用大,又具有耐旱,耐寒和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的特征。它自然分布范围宽,适应造林的立地广,经济价值高。油松的繁育主要采用播种育苗方法,介绍了油松育苗的种子处理,圃地选择和培育的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18.
辛子兵  符龙飞  黎舒  温放 《广西科学》2019,26(1):102-117
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且我国该科植物特有属和种的比率十分高。基于现代分子系统学,近年来对苦苣苔科分类系统的修订巨大而频繁。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撤销、合并、扩增等修订与再修订工作多次进行。到目前为止,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最新系统分类已经基本能较好地反映出我国该科植物的自然演化。此外,近年来该科新分类群的大量发表,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苦苣苔科的物种多样性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将自2011年以来涉及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属一级水平的修订进行归纳和整理,详尽解释介绍亚科水平上的系统新框架,修订前后属一级水平上的拆解、归并、迁移和撤销。专著《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是对我国2005年之前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基于这个基础,我们针对自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这14年内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和国家级分布新纪录发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该时间段内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比2005年报道的520种(含种下等级)新增194种(含种下等级,含国家级分布新记录)。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量已达714种(含种下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