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刊概要     
正1日本经济刺激政策受质疑【日】《东洋经济》2016年月2日通18月13日日本参议院选举后,安倍内阁对"安倍经济学"加速推进,8过了总规模2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对策。28万亿日元的规模相当于日本名义GDP的5%以上,但这一政策真正能带来多少效果却值得怀疑。首先,此经济政策与当下的经济形势并不对应。政府讨论刺激对策时正值英国脱欧、日本股市下跌及日元升值的危机中,而目前经济状况却已略有缓和。其  相似文献   

2.
王心果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2):51-52,48
目前美国经济已经处于缓慢复苏之中,但出于对高失业率和通缩风险的担忧,美联储宣布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日本政府受压于日元大幅升值,6年多以来首次干预汇率,准备扩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部分发达国家担忧二次衰退,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风险,全球经济复苏节奏的差异导致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政策。现在,日元和美元已经成为国际热钱的两大资金来源,对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造成了催生资产价格泡沫的威胁。本文将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因素分析,分析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并对国际热钱催生我国资产泡沫的风险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3.
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来说有利有弊,短期内消极影响大些,长远看积极因素将逐渐显现。一国货币汇价的升值,从根本上说是该国经济基础条件提高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的表现,因此,总的说来是一件好事。然而,由于当今影响汇市的因素十分复杂,特别是迅速扩大的投机资本在汇市上兴风作浪,往往使一些国家的货币汇价偏离其实际正常值。最近的日元升值就存在这种问题。因此,在分析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时,实际上是包括了正常的日元升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影响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再将国际资本流动分为长期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分别就其影响因素做进一步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度加大、经济产出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和适度通胀引起了长期国际资本流入增加,而人民币升值会对其进入产生抑制作用;人民币预期升值、房地产和股价上涨导致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增加,没有发现对外开放度和国内外利差会吸引短期国际资本流入.  相似文献   

5.
08年金融危机之下,中国股市房市的泡沫逐渐显现。本文在回溯日本泡沫经济以及泡沫经济给日本带来"失去的十年"的基础上,提出其了对我国当前经济中显现的泡沫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问题及战略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着能源、粮食价格快速走高,通货膨胀问题严重,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增长下滑,股市房市下跌,经济增长趋缓等诸多问题,正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抑制通货膨胀,帮助企业消化成本压力,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完善资本市场,支持股市房市的发展,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国土资源的梯度均衡开发,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做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大国,树立中国新形象,为"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增加无形资产,以应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风险,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方差边界法检验了美元/日元汇率在1990年至1998年间的理性投机泡沫,并用两组不同的方差不等式排除了泡沫、非理性预期及模型设定的联合假设.  相似文献   

8.
由于日元升值和日本防卫费的突破,国际社会关心日本的动向。日本执政人物说,日本将做“国际国家”了。什么叫“国际国家”?日本能成为这样的国家吗?请看——  相似文献   

9.
日元升值后,日本农产品价格更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加上美欧国家的压力,进口农产品日益排挤本国农产品。由于日本农业具有经营规模狭小等弱点,在短期内尚难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0.
该文使用中国海关进出口商品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大陆进出口相关行业贸易值的影响,即行业进出口的汇率弹性,并在测算中控制了国内外GDP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该文针对不同行业进出口汇率弹性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了资本密集度对行业进出口汇率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至2010年间18个行业大类的进出口汇率弹性均为负值,即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大陆外贸相关行业的出口和进口同时造成负面影响;进出口行业汇率弹性存在较大差异,行业的资本密集度越高,进出口受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越大,资本劳动比率每上升1个标准差,进出口汇率弹性的绝对值会分别增加0.388和0.741。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与国际汇率的非线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DS检验和R/S方法揭示了2种人民币汇率和3种国际汇率日收益率序列是确定性分形序列.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汇率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和布朗运动,并且具有内在的非线性分形结构,人民币兑日元的汇率波动关联性比其它汇率的波动性高,反映出人民币兑日元汇率波动受历史信息的影响程度较高,其"长期记忆"特征也越明显,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分析汇率的内在机理以及对汇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日元惊人的升值,使得日本的“出口主导型”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与挑战。大藏大臣竹下登最近承认,日本经济正处于极大的困境。哀嚎声最大的,莫过于那些以输出为业的公司。去年营业额达到580亿美元的伊藤忠商社表示,日元大幅度升值将打断日本外销产业的脊椎。今年1月,日本13家大商社的外销合同以美元计虽然增长了31%,但若以日元计算,仅仅增加了2.9%。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一般经济学原理,汇率升值似乎对于国际间分配没有影响.人民币标价的资产,相对于美圆会提高其价值,但这只是一种相对的比价变化,不影响实际的福利状态.现引进了一些国际新理论,并且根据实际的观察,对"人民币升值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做出初步研究,包括:对国内产业间收入分配的影响,对国内区域间收入分配的影响,对国内不同消费者收入分配的影响,对国内外收入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贸易账户平衡角度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采用《世界表6.3》所提供的2001—2007年世界各国(地区)汇率和购买力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均衡汇率长期走势和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升值幅度。分析结果表明,升值将是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趋势,未来10a内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平均每年将升值2.04%。  相似文献   

15.
郭凤兰 《甘肃科技》2013,29(12):95-96
从人民币升值与物价上涨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经济现象出发,利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统计数据,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每下降1%,我国国内的物价就上涨3.72%。由于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不灵活和资本流出受到管制,使压抑的对外升值趋势成为导致对内贬值的直接原因,外汇政策性因素导致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与物价上涨并存,并提出了改善此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率高抬,股市暴跌,举措失当——日本银行元气大伤; 政府帮衬,扩充实力,收缩调整——避免陷入更大危机。80年代日本银行业雄心勃勃地在全球扩张业务,资产迅速膨胀。特别是在近年来低利率、高股价和高日元的优越环境下,日本银行业的地位迅速上升,已取代了美国的场主地位.目前在世界前十家大银行中有8席为日本的银  相似文献   

17.
通过资本边际收益法对2002—2010年的全国商品房价格泡沫进行测算,我们发现,就全国而言,2002—2010年间,我国商品住房市场价格运行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2003年,此期间我国商品住房价格无泡沫运行。第二阶段是2004—2010年,从2004年开始,我国开始出现商品住房价格泡沫,除2006年商品住房价格泡沫不明显外,其余每年我国商品住房市场均出现泡沫。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分别选择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全国以及主要城市的商品住房价格泡沫形成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将三区制的Markov转移模型引入自回归模型,研究了1991-01~2008-06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动态波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991年后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存在显著的三区制特征:"过度贬值"区制、"适度贬值"区制和"升值"区制.同时,得到以下结论: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区制转移的动态过程,在大部分时期都处于"适度贬值"或"升值"区制;②1991年以来的2次汇率改革都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走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9月20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与信贷审批研讨会"上指出,在国际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驱动下,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在上海、杭州等地炒作房地产,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形成对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面临不断升值的压力.根据弹性分析理论,在符合"马歇尔-勒纳"的条件时,汇率升值会有利于促进进口,抑制出口.本文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2007年至2012年的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没有造成显著的抑制作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对我国农产品进口有显著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实证结果作出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