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感冒的流行还不时暴发,常席卷全球。所以引起了研究者对这种病的病原体的关注,即不同的病毒株——现在已了解许多情况。现在,对流感的免疫学也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到针对这种传染病产生免疫力的措施,措施之一可能是疫苗。抗流感免疫的基本原則是什么?预防流感流行的现代措施是怎样的?未来的疫苗应是怎样的?我们试图对这些问题在本文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后期,AIDS研究人员开始注意到他们的一些患者未患AlDS——尽管事实是,这些患者已感染了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大约10年之久。科学家开始希望这些“长时间病情未进一步恶化者”——某些人正好具有失去了一些基因信息的HIV株系——可能蕴藏着开发AIDS疫苗的关键东西。  相似文献   

3.
多表位-表位疫苗诱导多中和表位特异性的抗HIV-1抗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健  何非  陆韵  肖翌  陈应华 《科学通报》2001,46(17):1445-1449
针对HIV-1包膜蛋白的中和抗体在体外高度有效地抑制不同病毒株的侵染,但在体内只以很低水平存在,提出多中和表位-表位疫苗作为提高体内中和抗体水平及机体抗病毒变异能力的新战略,两种候选从中和表位-表位疫苗在猴体内能同时诱导出预先确定的多中和表位特异性的抗体,这些抗体能识别表位多肽、gp41多肽、V3loop多肽、rsgp41和gp120上相应的中和表位,此外,3个实验型表位疫苗的组合(另一种形式的多中和表位-表位疫苗)在兔体内也诱导出类似的免疫应答。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多中和表位-表位疫苗可能是一种能同时诱导多重抗病毒活性、抗HIV-1感染以及对付病毒变异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恶性变异细胞的表面通常会存在异常糖基化.这种肿瘤细胞特有的表面结构,为免疫学家提供了以糖基为抗原来研发抗肿瘤疫苗的理论基础.研究人员期望当合成糖基抗原分子以适当的方式暴露在机体的免疫系统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而产生相应的抗体,而这些抗体很可能选择性地与表面富含此类糖基的恶性变异细胞作用进而杀死这些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给几种防治癌症的免疫学方法带来了新生命。近年来人们对一种旧时的免疫疗法(用完整的肿瘤细胞或细胞的一部分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来破坏恶性肿瘤)重又引起了兴趣,但是,这些神奇的新方法使这种老方法相形见绌。这些“癌症疫苗”就跟狂犬病疫苗一样,通常用于治疗,而不能用于预防,但是,有些疫苗研制者认为,他们的产品对某些高度危险性人群可有效地预防癌症。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对辉瑞公司寄予了厚望,他们翘首盼望着来自这家制药巨头的mRNA疫苗能够彻底终结新冠肺炎疫情.不过他们可能并不清楚这些新冠终结者的孕育之所位于辉瑞(总部位于纽约)设在马萨诸塞州安多佛市的制造工厂里,更准确地说,是在工厂里的一个衣帽间大小的不起眼金属罐里.  相似文献   

7.
“妈妈,打针的地方今天还疼”“我好困,还要再睡会”……许多 3 ~ 11 岁的孩子接种新冠疫苗后的“小抱怨”让家长感到十分忧虑。专家说这些现象都是接种新冠疫苗的正常反应,可有些家长心里还是会犯嘀咕:这会不会跟孩子接种疫苗的剂量有关?为啥疫苗剂量孩子和成人是一样的?究竟啥反应才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8.
mRNA要成为药物或疫苗,科学家需要解决其会被免疫细胞识别并降解的问题。卡塔琳·卡里科和德鲁·魏斯曼荣获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他们对核苷碱基修饰的发现,使研发出有效的新冠病毒mRNA疫苗成为可能。核苷碱基修饰是针对mRNA的“易容术”,以避免免疫细胞对人工合成的mRNA的监视和降解。当然,只有“易容术”是不够的,mRNA疫苗的成功,也离不开递送系统和对病毒基因序列的了解。mRNA技术有着更广阔的未来,不仅可用于预防病原体感染的疫苗,也可以用于癌症疫苗、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需要接受10次以上的疫苗接种。这些疫苗通过让我们的机体产生免疫记忆的方式,来对抗下一次病毒和细菌等传染病病原体的感染,因此大大降低了常见传染病感染率和死亡率。新发传染病在大流行之时,疫苗是实  相似文献   

10.
<正>《柳叶刀》杂志撤回1998年发表的一篇有关疫苗可能导致孤独症的论文2010年2月2日,《柳叶刀》——著名的英国医学杂志——撤回了一篇1998年发表的研究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指出接种疫苗可能会导致孤独症,从而引起  相似文献   

11.
如何使人健康、长寿并看上去显得年轻呢?遗传基因好自然是一方面,不吸烟饮酒,少吃高胆固醇食物也很重要,但这些并不全面,许多科学家还认为应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下是国外一些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相信读后对你保持健康、益寿延年并长驻青春会有所帮助。 接种疫苗 成年人不需要像儿童那样,要注射麻疹、腮腺炎或风疹这类儿童疾病的疫苗,但成年人有时也需注射某些疫病的预防针。在美国,每年约有5~7万成人死于流感、肺炎、乙型肝炎并发症和其他疾病,而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加以控  相似文献   

12.
许利耕  陈春英 《科学通报》2012,(25):2341-2353
目前,研究开发出安全性好且能有效刺激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疫苗及其载体和佐剂是绝大多数传染病疫苗研发中的瓶颈问题.鉴于病毒载体疫苗潜在的安全性问题,近年来DNA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如蛋白质疫苗等新型疫苗逐渐成为重大疾病防治研究的热点.然而DNA和蛋白质较难进入机体且易被酶降解导致了疫苗较差的免疫原性.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借助于合适的疫苗载体或佐剂.可用于人体的两种佐剂(铝佐剂和MF59)主要激活机体的体液免疫,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较弱,这对于预防和治疗胞内病原体如病毒等的感染显然是不够的.作为非病毒载体,纳米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理化性质,如易于加工修饰、促进功能分子入胞、保护DNA和蛋白质等免受降解,在疫苗载体或佐剂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目前,已有一些纳米材料在实验动物水平显示出较好的载体作用或佐剂活性.本文将总结分析纳米材料作为载体或佐剂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为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纳米材料用于疫苗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国家需要认识到:形成研发流感疫苗的能力将获得长期利益——5月4日,流感科学家汇聚在世界卫生组织(WHO)设在日内瓦的总部,讨论在研制抗H5N1禽流感病毒疫苗中取得的进展。一个危险的信号是,发展中国家将可能是最后获得此类疫苗的国家。因此,为了那些急需疫苗但购买不起的国家,WHO希望利用这次会议和疫苗生产商就先期采购达成协议。发展中国家的流感就其本质而言,流感病毒威胁健康是绝不会改变的。由于流感病毒缺乏高效的机制来修正其复制时发生的错误,病毒特别容易发生变异,从而导致新的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这种情况几乎每年都…  相似文献   

14.
基因工程师们自认为能够玩转生命。农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通过一种类似于魔方的新玩法。他们经常倒腾出一些新的庄稼品种。这些品种往往具有抗虫、抗病。耐不良天气等优良特点,因而使粮食增产成为可能。如果他们愿意。他们还能让粮食更营养、更好吃,甚至还能长出疫苗……眼下威胁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兴许还得从他们那里借取灵感。  相似文献   

15.
新知短信     
甲流疫苗接种的新方式美国是当前H1N1甲型流感的高发区,那里的疫苗接种出现了一种新方式,最近日本也引进了这种方式,即鼻黏膜喷剂式疫苗。鼻喉等处的黏膜是感染病毒的前沿,与肌肉注射相比.针对这些部位的喷剂式疫苗药效更直接、更迅速。  相似文献   

16.
生活     
《科学之友》2005,(12):14-15
七类人不宜打流感疫苗根据流感疫苗的生产原理等因素,一些人群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这些人群包括: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慢性病发作期的人群;严重过敏体质者;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疫苗的人员。此外,6个月以下的  相似文献   

17.
<正>过去500年来,每个世纪平均都有三次严重的流感大流行,最近的一次大流行是在2009年。尽管在公共卫生和疫苗生产技术上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是在这次大流行中流感疫苗的可获取量却远远不足。大流行爆发后6个月,有5.34亿剂量的疫苗可用,一年后,这个数目增长到13亿——分别只够全世界人口的8%和25%使用。我们是幸运的,因为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结果还算是比较轻微的,只需要注射一次疫苗就足以保护大多数人,而这并非严重的流感大流行中的通常情况。疫苗生产的局限性目前,几个因素限制了流行性疫苗的及时供应,但这些因素是根本性的。一个因素是季节性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30年两代疫苗的失败后,一、二代联合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痘病毒ALVAC和gp120)终于在泰国RV144试验中显示了31%保护效果,尚无法用于预防工作.HIV疫苗的科学挑战为,病毒在自然感染中难以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只有另辟蹊径才能攻克这一进化的瓶颈.近年HIV疫苗不乏新的研究进展,从HIV感染精英控制者发现了超强广谱中和抗体,设计了一批稳定膜蛋白三聚体结构的新免疫原,探索了一些激活广谱中和抗体胚系B细胞的新方法,使用复制型病毒载体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持久性等.HIV临床试验也明显得到加快,与前30年仅开展了4个Ⅱb/Ⅲ期试验不同,未来5年将开展一批Ⅱb/Ⅲ期临床试验,包括南非重复RV144疫苗的试验已于2016年开始,强森公司与哈佛大学研制的Ad26/gp140疫苗的试验计划于2017~2018年启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联合开展前者的DNA复制型痘病毒(rTV)和后者的gp145疫苗的联合临床试验(比较复制型(rTV)与非复制型(ALVAC)痘苗疫苗的保护性),NIH的两个CHAVI-ID项目和疫苗研究中心正全力推进新型膜蛋白疫苗大规模临床试验等.这些HIV疫苗的研究有望对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CpG DNA增强口蹄疫病毒DNA疫苗诱发豚鼠产生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pG DNA是一些具有免疫刺激作用的核苷酸序列,这些序列在DNA疫苗诱发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设计并化学合成了一段含CpG DNA的寡核苷酸,将其插入编码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及O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中,并观察了其对重组质粒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显示,插入的寡核苷酸能增强重组质粒诱发豚鼠产生的病毒中和抗体及T细胞增殖反应,并能提高豚鼠的抗病毒感染能力,证明将CpG DNA克隆进DNA疫苗中提高DNA疫苗免疫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构建的DNA疫苗为抗口蹄疫DNA疫羁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爱滋病疫苗研制的道路上充满着种种困难。疫苗的研制可分四步:第一步是发现那些部分的爱滋病病毒(人体T细胞亲淋巴病毒(HTLV-Ⅲ))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一旦完成这一步,有关病毒部分必须作动物试验以观察它们是否能诱发正确的抗体。然后在猕猴中重复该项试验。直到这时,这些试验只表明是否有使抗原停止工作的抗体存在,而不能表明由抗原制成的疫苗是否能预防动物疫受爱滋病的感染。最后,接种的动物必须经受活病毒的“攻击”。如果这一阶段是成功的。疫苗即可作人体试验。预期1988年可作人体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