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清 《海峡科学》2004,(6):3-4,18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本文论叙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从人口、资源、环境角度论述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永续支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人与自然角度出发,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始协调到危机冲突、人类环境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以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相互作用的历史分析为主线,阐明了自然资源永续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与人类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的现状关乎人类安全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人类安全的角度重新审视自然资源的基本禀性,从哲学的角度寻找解决自然资源与人类安全问题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4.
资源和环境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后果,知识和自然资源都是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资源,人类社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资源开发与新能源,环境恶化等方面阐述了人、资源、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工程是我国重要的环境和生态修复重建工程,是环境生态建设的主体。水土保持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遵循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以保护、预防为主,使人类与自然资源、环境和谐共处,达到可持续发展、建设秀美山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1循环经济 概述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世界性的能源危机。这两次能源危机使得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广泛重视,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发大会后,世界各国陆续开始积极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要不断前进,经济要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循环经济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韩桂泉 《甘肃科技》2006,22(10):235-236,244
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环境材料是人类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具体体现和实践,环境材料课程对材料类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环境保护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环境问题严重,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突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提高环保意识,是保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环境保护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环境问题严重 ,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突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 ,调整产业结构 ,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 ,提高环保意识 ,是保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人口、水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前途和命运,并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水资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相协调。人类把发展生产力建立在过渡索取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实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方面的支出和收益问题,会计应承担起反映和监督的职能。环境会计应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在与国外同行不断交流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发展环境会计,不断完善我国会计体系。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模式的示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首次提出,人类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并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实验区是支撑这一系统的重要载体。经过20年的探索,福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逐渐成熟起来,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研究与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资源和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说明人类在发展自身、改造自然和利用资源过程中的得与失,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可持续发展,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是一柄福音和灾祸的双刃剑,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由于先天不足、粗放外延发展等原因过早地走入了自然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尴尬境地。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提出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明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及其可操作性对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从现代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政府主导发展模式分析,追求增长指数和规模扩张的模式使社会创新主体受到双重制约:发展的社会性动力匮乏和无法从创新的社会效用中获得反馈性的推动力。和谐社会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环境的容量和资源的支撑能力或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问题,而是要最终实现人的生产、消费、发展和社会的自主创新的统一。只有改变政府主导增长,转向社会自主发展,逐步实现政府淡出,才能真正实现政府监管下的社会自身创新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持久的发展。经济的“量”增长应向“质”的发展转化,而经济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协调完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盲目地使用科学手段也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应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人类满足于物欲,片面追求消费,对物质和金钱的关爱远远胜过对自然和环境的关爱,人类无情地向自然索取,破坏自然,使自然生态环境千疮百孔。我国自然资源的大量耗损,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质量。人类在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饱尝着资源匮乏和环境灾难酿成的苦果,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在新文明的冲击下面临危机。环境道德:人类的普遍道德,在本世纪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发展,珍爱生命,珍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日俱增,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也日益加剧,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大气污染异常严重,威胁到全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化,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依此联系我国正经历着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而环境问题比其他国家更加严峻的情况,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协调大气污染治理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徐程明  吴熹 《科技信息》2012,(17):115-115
协调和适应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目标,是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可持续发展中,协调的作用是要协调好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包括发展与自然资源容量的关系、发展与环境容量的关系;适应的作用是要适应社会进步的步伐,发展既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也要提高人口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了城市化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角度提出了要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按生态学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使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能够被人类持续永久地利用,才能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