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用光度法测定了桥链冠醚卟啉与Co^2+、Cu^2+配位反应的速率常数、活化能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桥链冠醚卟啉与Co^2+配位反应活化能Ea较大,ΔH〉0;而与Cu^2+配位反应Ea较小,且ΔH=0;桥链冠醚钴卟啉的ESR谱表明它具有载氧能力。  相似文献   

2.
用光度法测定了3种取代四苯基卟啉与Co^2+,Cu^2+配位反应的速率常数、活化能及热力学参数,讨论了卟啉结构对配位反应的影响,报导了配位反应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3.
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方法氧化钴原卟啉二甲酯的乙烯基,使CoPP聚合在玻璃碳电极上,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明在聚CoPP膜扣的乙烯基是部分被饱和,扫描电镜研究了聚合物的聚合形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光谱数据出发,用参量化的d轨道理论确定了LiF:Co^2+和NaF:Co^2+晶体中的Co^2+-F键长,结果表明:LiF:Co^2+中,Co^2+-F键长基本与未掺杂LiF晶体中的Li-F距离相同;而NaF:Co^2+中的Co^2+-F键长很大收缩,完全不同于未掺杂NaF晶格中的Na-F键长,从杂质离子半径与被取代离子半径的差别引起的局域畸变及静电平衡机制引起局域畸变出发进行的讨论表明,所  相似文献   

5.
在密闭循环反应器中,于290℃下研究了CO存在下催化剂MTPP-CeOx-SiO2(M=Co^2+,Ni^2+,Cu^2+)催化还原NO或N2O的反应。催化NO还原的活性顺序是NiTPP>CoTTP>CuTPP,而N2O还原和NO深度还原为N2的顺序是NiTPP>CuTPP>CoTPP.NOx还原的催化特性和MTPP的电化学氧化机理有关(取决于中心金属或卟啉环被氧化的次序)。CO不仅还原NOx而且  相似文献   

6.
采用TG、DSC和XRD等手段研究了多酸层柱双氢氧化物Ms2Al-XW11Z(M=Co^2+,Ni^2+;X=Si^4+,Ge^4+,B^3+;Z=Cu^2+,Ni^2+,Co^2+)在空气气氛中的热解过程,得到了Co2Al-XW11Z系列化合物的三步热分解机理和热稳定性序列,而对于Ni2Al-XW11Z系列化合物,则表现出不同的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7.
利用吸收光谱法和直流极谱法研究了Cu^2+的还原状态,抗坏血酸浓度及溶解氧对Cu^2+与三磺基四苯基卟啉配位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u^2+与四磺基四苯基卟啉配位反应的可能机制为抗坏血酸首先将高价铜还原为亚铜,亚铜离子与配位剂生成对氧敏感的不稳定中间体Cu(Ⅰ)-三磺基四苯基卟啉配合物,立即又被溶解氧氧化为Cu(Ⅱ)-三磺基四苯基卟啉配合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证明了满足条件dT^+lim/TE(Xτ^+│Fo)<∞的下pramart(Xn,Fn)n>o存在有限的极限,并讨论了类C^+(相应地C^-)中广义下(相应地上)pramart的局部收敛性。这些都推广了[1],[2],[5]中的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9.
∑cos^3A/2〈2与Kooistra不等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明了若-π≤A,B,C≤π且A+B+C=π,则(4+2√3)∑co^3A/2+(5-2√3)∑cos^2A/2≤18,由此导出了陈计1992年的猜测∑cos^3A/2〈2及推广了Kooisltra不等式∑cos^2A/2〉2。  相似文献   

10.
硫脲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以聚丙烯酸甲酯为骨架的乙二胺树脂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合成了硫脲螯合树脂,研究了该螯合树脂对Au^3+,Pt^4+,Pd^2+,Al^3+,Fe^3+,Co^2+,Ni^2+等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Au^2+,Pt^4+,Pd^2+的吸附容量较高,对Al^3+,Fe^3+,Co^2+,Ni^2+吸附容量较低,对Au^3+,Pt^4+,Pd^2+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能定量吸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突变体肌红蛋白(myoglobin,Mb)F43H/H64A Mb为骨架,通过原卟啉锌(zinc-protoporphyrin,ZnPP)、原卟啉钴(cobalt-protoporphyrin,CoPP)替代蛋白天然辅基血红素(heme)的方式制备了两个新的重组肌红蛋白(reconstituted myoglobin,rMb),命名为ZnPP-F43H/H64A Mb和CoPP-F43H/H64AMb,并对其光稳定性和光催化降解染料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ZnPP-F43H/H64A Mb具备更好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能力,ZnPP-F43H/H64A具有光不稳性。  相似文献   

12.
在磁控溅射系统中利用Co靶和Co3O4靶制备了Co/Co3O4双层膜.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结果显示在测量温度高于Co3O4的奈耳温度时,交换偏置场HE仍然存在,多功能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在靠近Co层一侧Co3O4层被还原成一薄层的CoO.当Co3O4层的厚度低于3.5 nm时,Co3O4完全被还原成CoO.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碳纳米管与传统氧化物作为载体负载的钴基催化剂用于费-托合成反应的性能.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钴基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TPR、TEM、H2-化学吸附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o/SiO2和Co/CNTs催化剂具有较低的还原温度且Co/SiO2催化剂还原峰较狭窄.TEM的结果显示Co/γ-Al2O3催化剂和Co/CNTs催化剂中的钴颗粒粒径分布范围较宽,而Co/SiO2催化剂的钴颗粒粒径分布较为均匀,这是导致其还原峰温范围不同的原因之一.费-托合成反应结果显示Co/CNTs催化剂和Co/γ-Al2O3催化剂具有比Co/SiO2催化剂更高的一氧化碳转化率,而Co/γ-Al2O3和Co/SiO2催化剂具有比Co/CNTs催化剂更高的C5+选择性和较高的α值.  相似文献   

14.
使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制备多层膜样品,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磁学性能.通过分析发现,随着Co层厚度的逐渐减小,垂直易磁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当Co层厚度减至0.5nm时,实现了垂直易磁化.同时,Co原子磁矩随Co层厚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光谱数据出发,用参量化的d轨道理论确定了LiF:Co2+和NaF:Co2+晶体中的Co2+-F-键长.结果表明:LiF:Co2+中,Co2+-F-键长基本与未掺杂LiF晶体中的Li+-F-距离相同;而NaF:Co2+中的Co2+-F-键长则有很大收缩,完全不同于未掺杂NaF晶格中的Na+-F-键长.从杂质离子半径与被取代离子半径的差别引起的局域畸变及静电平衡机制引起局域畸变出发进行的讨论表明,所得结果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Co-Cu-Mg-Al四元类水滑石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共沉淀法合成了1.5Co/0.5Cu/Al,1.25Co/0.25Cu/0.5Mg/Al,Co/0.5Cu/0.5Mg/Al和Co/Cu/Al等样品,采用TG-DSC和XR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5Co/0.5Cu/Al,1.25Co/0.25Cu/0.5Mg/Al和Co/0.5Cu/0.5Mg/Al样品都形成类水滑石(HTLcs),而Co/Cu/Al样品因Jahn-Teller效应未能形成HTLcs.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Co-B/SiO2非晶态催化剂,测定了其在液相肉桂醛(CMA)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以及不同反应时间内CMA的转化率和对肉桂醇(CMO)选择性。研究表明:(1)Co-B/SiO2非晶态催化剂中,最佳Co负载量为ω=3.7%,反应3h后,CMO的得率可达到78.7%,此时,CMA的转化率为93.3%,对CMO的选择性达83.3%;(2)Co-B/SiO2非晶态催化剂的热处理晶化导致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显著下降;(3)Co-B/SiO2非晶态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其他Co-基催化剂,包括晶态Co-B/SiO2、Co/SiO2和Raney Co催化剂。通过动力学研究以及催化剂的系列表征,如ICP、XRD、DSC、SEM、XPS等,初步讨论了Co-B/SiO2催化剂优良催化性能与其非晶态结构及表面电子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北京水生维管植物群落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记载了北京地区的典型水生维管植物群落15种:芦苇群落、香蒲群落、豆瓣菜群落、水苦荬群落、酸模叶蓼群落、浮萍群落、紫萍群落、水鳖群落、槐叶苹群落、莕菜群落、眼子菜群落、菹草群落、水毛茛群落、马来眼子菜 穿叶眼子菜群落、狐尾藻群落,分属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浮叶根生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4大类型.群落的组成以世界广布的植物为主,其次为温带性质的种类.同时还对水生维管植物群落的生态价值、人类干扰及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合成[Co(sep)]~(3+),u-fac-[Co(ida)_2]~-的实验条件,其中,sep=六氮杂双环二十碳烷,ida=亚氨基二乙酸根,光学折分及CD光谱表明[Co(sep)]~(3+)-[Co(ida)_]~-,[Co(en)_(ox)]~+-[Co(ida)_2]~-两手性识别体系的有利缔合离子对均是异手性的,通过对比类似络合物的手性识别,指出络阴离子内的张力大小对手性识别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XAFS技术研究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1-xCoxO稀磁半导体材料结构随Co含量(x)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含量的Co掺杂ZnO(x=0.02,0.05)时Co2 离子完全进入ZnO晶格中,替代了Zn2 离子,并且造成了Co2 离子周围局域结构的膨胀.当Co的含量x增加到0.10或更高时,只有一部分的Co2 离子进入晶格,剩余的Co2 和Co3 析出晶格形成Co3O4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