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煤层自然是我国煤矿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尤其是西北地区体罗纪煤田,煤层自然尤为严重。本文仅对陕西省焦坪矿区侏罗纪煤层自燃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次用分离煤岩纽分的方法进行了测定单组分和混合组分燃点的模拟实验。表明镜煤、亮煤,暗煤、丝炭各组分本身的燃点就有较大差异,因此,煤的燃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中各组分的配比关系。文中提出了用煤的相旋迥分析对比方法预测厚煤层不同层段的自然倾向,文中也对煤层自然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小平 《科技信息》2013,(6):424-424,426
近几年,大同矿区侏罗纪煤系开采逐渐枯竭,多数矿井延伸转入石炭二叠纪煤系开采,煤层平均煤厚度13-17m,煤层自燃发火期为26个月。目前,多数矿井采用综采放顶煤方法开采,由于采后移煤影响,一些矿井在回采不到一个月,上隅角及回风流就出现一氧化碳,严重威胁矿井安全。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同忻矿进行了研究攻关,采用采空区注氮等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煤矿瓦斯中H2S异常矿井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煤矿瓦斯H2S异常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H2S体积分数、煤类、煤自燃状况,研究煤矿瓦斯H2S异常矿井的地域特征和层域特征。结果表明,H2S异常区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西省、四川省等省区;H2S异常煤层主要分布于石炭纪、二叠纪和侏罗纪等煤层中。H2S异常区具有良好盖层,地下水与其他含水层水力联系弱,煤级为焦煤及以上,为硫酸盐热化学反应成因。该研究为煤矿瓦斯H2S异常区预测与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神府煤田休罗纪煤层自燃区的详细观察和分析,论述了煤层自燃的特征,确定了煤层自燃的时代,进一步讨论了煤层的自燃机理和最终自燃范围,认为本区煤层自燃主要受古地貌、古气候和低的煤变质程度以及惰质组的高含量等因素的影响,且惰质组是煤层自燃的关键和导火物质。煤层自燃是沿露头和垂直露头两个方向进行的,并最终因煤层上覆岩石垮落、塌陷堵塞了供氧通道而自行熄灭。煤层自燃区主要是沿古冲沟两侧成带状展布。这为生产上查明煤层自燃范围提供了理论和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在煤矿生成实践中积累的众多相关数据和资料,通过全面分析影响煤层自燃因素,基于非参数逐步判别分析理论,建立煤炭自燃预测的判别分析模型。选取影响煤炭自燃的主要因素如煤的自燃倾向性、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煤的坚固性系数、工作面供风量、回采工作面推进度、采场回采丢煤率,作为判别因子,建立煤炭自燃预测的非参数逐步判别分析模型,利用某煤田的多个参数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经过训练后的模型回判的误判率为0。说明该模型在研究煤炭自燃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林南仓矿所采各煤层均属于自燃煤层.放顶煤开采采空区遗煤较多,加之漏风通道较多易造成采空区遗煤发生自燃.利用束管系统对1226采空区气体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的发火规律,为合理选择预防采空区煤炭自燃的措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温对煤层自燃危险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地温地煤层自燃危险性的影响,通过分析煤体氧化放热性,自燃蓄热条件和供氧条件与地温的关系,推导出煤温与砂氧速度和放热强度的关系式、热风压和升温必要条件的表达式,同时在煤自然发火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温的作用,增强了煤体自身的氧化放热性能,同时改善了自然的蓄热条件和供氧条件,增大了煤体的自燃危险性,该项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自燃理论,以及促进煤层自燃防治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汝箕沟2-2煤层露头自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汝箕沟煤的煤岩和煤质特征、热分析特征和煤的低温自燃特性实验结果,对汝箕沟煤层露头的供氧条件及蓄散热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煤层露头的自燃特性及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煤自燃机理及预测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自17世纪英国人Dr.Plott提出黄铁矿导因学说以来,煤自燃机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出现了多种学说。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学者又提出了一些更具体的学说。主要对煤自燃学说、自燃机理、自然发火期预测理论和煤层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理论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煤自燃理论研究的不足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治理凉水井煤矿主开采易自燃煤层4-2煤层、3-1煤层回采期间采空区遗煤自燃问题,该文结合矿井实际生产条件和煤层自然氧化程度,设计了矿井采空区注浆防灭火方案,确定了注浆技术参数并在井下实施。通过现场效果验证表明:注浆防灭火措施有效地防止42109工作面采空区的自燃发火,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防治综放面的煤层自燃,对氮气和发泡剂联合防火技术进行了研究,克服了传统防火方法存在的局限性问题。针对兴阜煤矿实际情况,提出了氮气和发泡剂联合使用的防火技术与措施,通过现场实践证明应用效果良好。对同类技术条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煤层自燃引起的CO中毒事故为分析对象,应用建立事故树图的方法,研究了矿井内因火灾引起CO中毒事故发生的24条可能路径,提出了在矿井设计、生产和内因火灾防治中应达到的7点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煤样进行热解实验,研究了新峪煤业公司5110工作面主采10#、11#煤层自然发火特性,测定了煤样在不同热解温度下CO、CO2、CH4、C2H4、C2H6等气体的浓度,确定了这些气体的检出温度。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指标气体优选原则,分析了自然发火指标气体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性,选出了适合本矿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指标气体,对提高煤炭自燃早期预测预报的准确度和矿井防火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庙煤矿开采煤层变质程度低,自然发火期仅为1.5~3个月,在工作面后方采空区内浮煤经常发生自燃。经过多年的防灭火经验,当工作面内布置有灌浆管路时,从工作面下端向上端方向依次注砂,在采空区内形成一道砂墙,有效地控制了浮煤自燃。经计算机模拟计算和注砂措施的效果考察,给出了试验工作面的最佳注砂砂墙长度。  相似文献   

15.
从矿井火灾的基本要素和煤炭自燃的条件出发,以煤层自然发火机理为理论基础,对有自燃倾向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灭火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三相泡沫防治煤炭自燃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三相泡沫的防灭火特征,分析了三相泡沫的覆盖效果和阻化特性,实验研究了三相泡沫扑灭多孔介质中的高位火源. 结果表明,靠大流量的三相泡沫不断渗透、堆积和扩散,能将整个采空区完全覆盖,可防治采空区内任何位置的火源. 根据矿井采空区及三相泡沫的特性推导出三相泡沫的扩散距离、注浆管出口离工作面的距离及连续注三相泡沫的时间. 通过三相泡沫在大兴煤矿N2 703综放工作面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向采空区预埋管注三相泡沫的方案,并成功地防治了该面的煤炭自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煤矿火灾预测预报技术及方法、矿井防灭火技术、外源火灾检测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我国在煤矿矿井防灭火技术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大倾角坚硬顶板煤层采空区地质条件复杂,漏风规律复杂多变,因而煤自燃危险性较大,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防灭火措施。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确定了凝胶泡沫材料中合适的发泡剂、稳泡剂、胶凝剂、交联剂。通过实验得到凝胶泡沫材料的最佳配方为:发泡剂为月桂酸钠和SDS按2:3比例复配,浓度为0.6%;稳泡剂CMC浓度为0.1%;胶凝剂AM浓度为0.3%;交联剂MBA浓度为0.3%。经过程序升温实验和封堵实验,该凝胶泡沫具有优良的防自燃阻化性能和封堵性能。在东龙煤矿7162工作面采空区灌注凝胶泡沫材料进行防灭火。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凝胶泡沫材料有效抑制了采空区自燃,保证了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9.
石嘴山二矿煤样程序升温自燃性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煤样程序升温自燃性测试实验装置,模拟煤自燃发火过程。通过考察煤样的煤温变化、氧气消耗量、一氧化碳产生量及其他气体的变化规律,并确定煤的临界温度、气体产生率、放热强度和极限参数,研究石嘴山二矿煤的自燃倾向性。为石嘴山二矿安全生产、自燃火灾的预测以及防灭火,提供依据。该实验数据精度在90%以上,能够很好的满足现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综放采空区抽放条件下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测得的淮南潘一矿煤样自燃特性参数和2322(3)工作面现场观测数据,得出潘一矿2322(3)综放采空区抽放条件下氧浓度和漏风强度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当瓦斯抽放管道进入采空区10m,20m,30m,40m时,采空区内氧浓度和漏风强度动态变化规律,可判断出综放采空区抽放条件下自燃“三带”动态变化趋势,为高瓦斯矿井采空区早期自然发火预测及火灾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