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昭 《科学之友》2009,(10):114-116
经过对雷神公司ASR-10SS一次雷达信号传输系统的分析,去掉了原有的多模光端机,采用国产的、成熟的、经济的PCM复用器和PDH单模光端机,采用一种简洁的方法解决了雷神ASR-10SS一次雷达信号在单模光缆上的传输。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雷达搬迁工程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前期准备、天线吊装、搬迁过程、系统调试、雷达信号的传输、后期资料整理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有C波段卫星网内的各类业务逐步向民航Ku卫星通信网转移,利用Ku波段卫星网建立各类传输业务链路,已成为当前卫星建设的重点.依据民航Ku卫星通信网络的特点,以及雷达数据传输的技术要点,结合太原民航Ku卫星雷达信号链路搭建实例,对雷达信号链路的组建、配置、接入方案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工业控制中,经常用到信号远距离传输,采用电压信号传输,易受干扰,一般要转换成频率信号传输.本文介绍了基于LM331的压/频(V/F)、频/压(F/V)转换的应用方法,提高了信号远距离传输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数字MMDS技术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来传输信号,克服了以往信号传输中的地形限制,构建MMDS系统,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电视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控制中,经常用到信号远距离传输,采用电压信号传输,易受干扰,一般要转换成频率信号传输。本文介绍了基于LM331的压/频(V/F)、频/压(F/V)转换的应用方法,提高了信号远距离传输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光的群速度操控在全光信号处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超灵敏传感以及时间隐身等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利用布里渊激光振荡结构在光纤中实现超光速级联传输,实验证实超光速信号和普通光信号一样可以通过级联或中继来提高信号的时间提前量.实验显示,高斯光脉冲信号在两个单频布里渊激光振荡腔中级联经历了负群速度超光速传输,实现超光速传输距离及时间加快量的有效增加,最终实现了365.8 ns的信号加快.该级联方案为进一步实现长距离大信号加快量的超光速传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刘一山  黄鑫  郭佩佩  廖学品  石碧 《科学通报》2010,55(18):1839-1845
将皮胶原纤维(CF)与水杨醛反应获得具有席夫碱结构的胶原纤维(Sa-CF), 再进一步与 Fe3+配位结合后制备了基于胶原纤维的雷达吸波材料(Fe-Sa-CF). 采用同轴线传输/反射法和雷达波散射截面(RCS)法测定了在频率为1.0~18.0 GHz范围内的电磁参数和雷达吸波特性. 研究表明, CF的电导率为1.08×10−11 S/cm, 而经化学修饰得到的Fe-Sa-CF的电导率提高到2.86×10−6 S/cm; 同时, 在频率为1.0~18.0 GHz范围内其介电损耗角正切(tan?)也提高, 因此, Fe-Sa-CF为电损耗型吸波材料. Sa-CF(厚度 1.0 mm)在3.0~18.0 GHz范围具有一定的吸波性能, 对雷达波的最大反射损失(RL)为−4.37 dB; Fe-Sa-CF的吸收频带加宽, 在1.0~18.0 GHz范围内均表现出较好的雷达吸波性能, RL最高值为?9.23 dB. 随着Fe-Sa-CF厚度的增加, 对雷达波吸收强度进一步提高, 当厚度为2.0 mm时, 对频率在7.0~18.0 GHz之间的雷达波的RL值达到−15.0~−18.0 dB. 因此, 皮胶原纤维经过化学修饰后可以制成具有厚度薄、密度小、质量轻、吸波频带宽、吸波强度高的新型雷达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9.
赵松年 《科学通报》1989,34(14):1085-1085
声雷达在大气边界层探测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声波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以及强噪声对微弱回波信号的干扰,使得研究声雷达探测方法并改进设计成为当前国际大气声遥感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研制的SWT测风测温声雷达探测系统中,采用PLTF方法提取强噪声背景中随机弱信号的Doppler频偏信号f_d,并采用V-F-BCD变换方法和模块化设计来提高频率分辨力与测风精度。  相似文献   

10.
星-机-地雷达遥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超  郭华东  李林 《科学通报》1996,41(4):377-380
近年来雷达数据的定标已引起广泛关注,雷达数据的反演及分类都直接依赖测量数据的精度,为了提供定量的散射测量值,必须进行外定标.目前常用的定标方法是采用点目标法,但是,采用点目标法定标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定标用点目标信号与背景比值要足够大,周围地表与定标体间的相干耦合作用也将导致误差.再者,大尺度的定标器制造过程可能出现几何变形.因此,利用分布式目标进行雷达数据定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次试验是在航天飞机成象雷达(SIR-C/X-SAR)过顶北京试验区时,进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同步飞行试验,同时,地面进行车载散射计实时测量及地表参数实测,简称星—机—地雷达遥感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