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的邀请,奥地利教授哥切尔(Johann Gotschl)于1991年6月18日至29日,在京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讲学和访问。哥切尔教授于197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哲学和科学理论教授、玻尔兹曼科学研究所所长、德国柏林科学院和洪堡大学客座教授,以及美国卡罗里达州大学客座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自然哲学,并广泛涉列科学哲学、科学学、科技政策等许多领域。他近年来的重要著述有:《技术和人的形象》、《技术和人性》、《在和平问题研究中的哲学观点和科学分析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汉斯·伦克(Hans Lenk,1935-),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被称为科技伦理的"集大成者"、"引起德国技术哲学的伦理转向"以及"最早注意到技术的责任和伦理问题"的哲学家.在科学技术伦理领域,伦克的突出贡献是对"责任"进行了分类1)划清了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的内在责任与外在责任的界限,即区分了道德与伦理;2)区分了不同层次的各种责任类型如同通常把普遍的责任分为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一样,他把行为责任分为任务责任和角色责任;3)探讨了共同责任的分配问题;4)对机构责任和法人责任进行了分析;5)针对责任中的冲突问题拟定了十个基础性的优先原则;6)科学和技术伦理作为职业伦理的特例.  相似文献   

3.
夏佩尔的科学哲学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佩尔(Dudly Shapers,1928年5月27日—)是美国威克岛Forest大学哲学教授,美国“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会”成员。在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伊利诺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任教。1966年—1975年,他曾担任全美科学基金会主持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规划”特别顾问;1970—1972年担任“科学概念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工程,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是两个既相关联又有差异的研究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对话,并试图对二者关系做一梳理和探讨.文中当代德国著名技术哲学家波塞尔教授认为,就技术哲学是与工程哲学的关系而言,尚无必要把二者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研究领域.文中强调了技术(工程)不同于科学的特质在于其中所包含的意向或价值因素.工程中使用的是人工制品,工程哲学是否属于技术哲学,取决于有关的定义.从理论的意义上看,工程哲学已经预设了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5.
中德科学技术伦理研讨会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德科学技术伦理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 0月 6日— 1 0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这次学术会议是由柏林理工大学哲学-科学哲学 -科学史及技术史系和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举办的 ,中德科学促进中心予以资助。1 0月 7日会议正式开幕。在开幕式上 ,柏林理工大学副校长Prof.Dr.Luci nneBlessing致欢迎辞 ,大连理工大学刘则渊教授和柏林理工大学Prof.Dr.HassPoser介绍了会议主题和筹备经过 ,德国哲学学会主席、柏林理工大学哲学系主任Prof.Dr.G櫣nterAbel以及中德科学促进中心负责人Dr.RobertPaulK nigs与中国驻德大使馆一等秘…  相似文献   

6.
“技术知识的哲学反思”国际技术哲学会议 ,于2 0 0 2年 6月 13— 15日由荷兰的埃德霍温理工大学(EindhovenofUniversityofTechnology)举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大学陈凡教授应该校技术哲学与伦理学系主任A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技术哲学——经典文献和当代成果》(英文)一书,近日已由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下面简要介绍该书的编写经过和主要内容。2016年3月,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工程与技术哲学》丛书主编、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彼得·弗马斯教授和国际著名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教授与大连理工大学王前教授一起商议,要编一本《中国的技术哲学》,由王前教授来担任主编,  相似文献   

8.
国际技术哲学学会(SPT)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自1997年以来的过去十年间,分别在德国、美国、英国、美国、荷兰召开,其主题分别为"技术哲学的进展"、"技术空间"、"技术与自然"、"技术与全球社会"、"技术与设计".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18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小汤山召开了北京技术哲学论坛第一次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王国政教授、副秘书长刘孝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和张明国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国务院学科组成员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凡教授(东北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伯聪教授(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技术哲学论坛组委会主任朱葆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等20多位学者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自1996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每年都邀请一名国际知名科学史家来华,举办主要针对所内研究生及青年科技史工作者的系列讲座。在过去3年中,来自德国的E.Knobloch、H.Schutt和H.Poser三位教授分别把他们在柏林技术大学开设的西方数学史、西方化学史与西方科学哲学的课程搬到了科学史所。该所今年邀请的讲座教授是本刊国际顾问委员、曾担任国际数学史学会主席多年的纽约市立大学的道本周(JosephDauben)教授,开设的课程为科学社会学引论。其宗旨有二:一是通过公开演讲提供科学在不同社会背景中发展的典型全息图像;二…  相似文献   

11.
技术发展与伦理秩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虑到在技术哲学中“技术负荷道德价值”命题较之“科学负荷道德价值”命题更易被人接受,主要集中讨论技术伦理问题。通过对既有文献的考察注意到当前技术哲学研究正在从一般技术批判转向技术伦理探索,认为现代技术发展目前面临着敬畏生命和生命牺牲、控制世界和世界失控、生活改善和环境破坏的伦理困境,最后提出了在公民、企业、政府和全球层次上构建技术伦理秩序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2.
"2012哲学、工程与技术国际论坛(fPET-2012)"于2012年11月2-4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美国工程教育学会工程与社会分部、国际工程研究网络、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结构工程研究所工程哲学委员会、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Hennebach人文计划、中国水电工程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等单位协办."fPET-Forum on Philosoph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哲学、工程与技术国际论坛)"是"哲学与工程研讨会"(WPE)的延伸(WPE-2006、WPE-2007、WPE-2008分别在美国MIT、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和英国皇家工程院举行).  相似文献   

13.
技术哲学研究领域存在着明显的路径及路径转换现象。文章从技术哲学研究中的流派、伦理转向和经验转向等方面梳理了技术哲学研究中的路径及其演变,认为这对于从总体上把握技术哲学发展的脉络、洞察技术哲学研究的概貌、探询技术哲学研究的新动向以及技术哲学家们的思维触角等是有益的,也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技术哲学研究的前沿、明确技术哲学研究对象与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进行技术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波士顿大学哲学和物理学荣休教授、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中心的创建者罗伯特·科恩(Robert S.Cohen)于2017年6月19日上午在马萨诸塞州沃特敦的家中逝世,享年94岁。科恩教授,1923年2月18日生于纽约,1943年在卫斯理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48年在耶鲁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耶鲁期间他旁听过许多哲学课程,曾经随卡西尔(Ernst Cassirer)学习康德哲学。1949年至1957年,在卫斯理大学任哲学和物理学的助理教授。1957年转至波士顿大学任物理学副教授,1959年升任哲学和物理学教授,1959年至1973年任物  相似文献   

15.
荷兰技术哲学追从经验转向范式,在后现象学分析框架下形成的特文特模式具有描述性维度与规范性维度,通过双重聚焦技术价值的伦理和非伦理部分,提供了一种技术哲学的研究视角。并且,经验转向在特文特模式的后现象学纲领下引入文化元素,将推动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6.
书云 《科学大观园》2011,(13):70-73
大约三百年前哈雷大学副校长沃尔夫发表“中国的实用哲学”讲演、1721年初夏的一天。也就是290年前的这个季节,在今天德国东部的哈雷大学贴出一则通知:哈雷大学副校长、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沃尔夫借他卸任大学副校长之际发表“中国的实用哲学”的讲演。消息很快在校园里传开。  相似文献   

17.
西方技术哲学研究中的路径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研究领域存在着明显的路径及路径转换现象。文章从技术哲学研究中的传统、形态、流派、时代烙印、技术发展理论、伦理转向和经验转向等方面梳理了技术哲学研究中的路径及其演变,认为这对于从总体上把握技术哲学发展的脉络、洞察技术哲学研究的概貌、探询技术哲学研究的新动向以及技术哲学家们的思维触角等是有益的,也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技术哲学研究的前沿,明确技术哲学研究对象与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进行技术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斯蒂芬·斯蒂奇(Stephen Stich)教授是美国人文与艺术科学学院院士、美国罗格斯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讲席教授,是美国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2018年12月份,斯蒂奇教授受邀访问了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通过相关学术活动,他与中国哲学家们交流了彼此的哲学理念与研究成果。受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知识论专业委员会的委托,我们在厦门大学对其进行了专访,希望借此让读者进一步理解其富有影响的心灵哲学、知识论与实验哲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最早成立的学术协会之一。从创立至今,现有常务理事36名,已基本涵盖全国各大高校的科学哲学单位。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的历届理事长为:范岱年教授(1980-1999)、邱仁宗教授(1999-2009)、胡新和教授(2009-2013)、刘晓力教授(2013至今)。各任理事长均秉承"探索真理,学术自由"的风格,推动科学哲学在中国的研究与发展。从1980年开始,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基本上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正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促进生物产业发展改善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对科学的正当性、技术的可靠性以及人性欲望等提出诸多挑战。揭示基因编辑技术在应用实践上的悖论特性,从哲学层面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深入反思,不仅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发展的哲学命题。只有从技术、法制和伦理等多方位协同思考与共同应对,方可为化解基因编辑技术哲学疑难探寻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