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D-380大孔弱碱树脂吸附铼的传质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D-380大孔弱碱树脂从含铼的硫酸铵溶液中吸附铼的传质动力学.探讨了溶液铼浓度、树脂颗粒半径及温度对铼交换速度的影响;计算了有效扩散系数、表观活化能及活化熵等某些动力学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G.E.Boyd粒内扩散方程也适用于大孔树脂,粒内扩散是铼交换过程的唯一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 W-305C 螫合树脂从含铼的 H_2SO_4-(NH_4)_2 SO_4溶液中提取铼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 pH=9条件下,该树脂对铼的动态吸附率为99.48%.用8%NH_3·H_2O 与2%(NH_4)_2SO_4混合溶液淋洗铼,其洗脱率为98.92%.经吸附—洗脱操作,溶液铼浓度增大19倍,铼的总收率达98.41%.用红外光谱法探讨了树脂吸附铼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互贯网络弱碱树脂从硫酸铵溶液中吸附铼的扩散传质动力学.考察了铼浓度、树脂粒度和温度对交换速度的影响;测定了有效扩散系数、表观活化能和活化熵等某些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粒内扩散是交换过程的唯一控制步骤,此类树脂吸附铼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和苯乙烯系碱性树脂的相似.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Cl-P204萃淋树脂分离高含量钼溶液中微量铼的性能和条件,建立了一种在高钼低铼下,树脂柱分离硫脲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铼的分离富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铼的分离富集方法研究现状,评述了应用最多的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并对新兴的铼分离富集技术-液膜法做一介绍.比较了萃取法、离子交换法、活性炭吸附及液膜分离法在铼的分离富集方面的技术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镍、钼、铼共存的混合物中,采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用氢氧化钠和硝酸溶液分离铼,铼回收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镍、钼、铼共存的混合物中,采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用氢氧化钠和硝酸溶液分离铼,铼回收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用柱式阴离子交换树脂回收冶炼废水中的铼。通过实验确定了合适条件,铼的回收率不低于97%。  相似文献   

9.
以聚氯乙烯-吡啶树脂作吸附剂,研究了它对β-萘酚的静态吸附和脱附情况,研究表明,树脂对β-萘酚有良好的吸附和脱附性,同时,也研究了温度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对β-萘酚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另外,也研究了树脂对不同的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及乳酸和氯乙酸的吸附情况,研究表明,树脂对有机酸性物质有明显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1,4-二氯甲基苯(XDC)为原料,通过付-克反应一步合成超高交联吸附树脂ZDX,利用树脂ZDX上残留的氯甲基和苯酚反应,得到苯酚修饰的吸附树脂ZDX-1,以吸附树脂XAD-4作为参考,考察了树脂ZDX-1对水溶液中没食子酸的吸附性能.树脂ZDX-1的结构表征表明,树脂内部以微孔为主,树脂ZDX-1对水溶液中没食子酸的吸附性能优于XAD-4,树脂内部的微孔结构及较大的比表面积是主要原因.吸附数据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进行拟合;静态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树脂对没食子酸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动态小柱吸附结果中,树脂对没食子酸吸附量高达34. 02 mg/g,1%氢氧化钾溶液对树脂具有很好的再生效果.结果表明,树脂ZDX-1可以有效吸附水溶液中的没食子酸.  相似文献   

11.
树脂吸附法处理对硝基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谦 《镇江高专学报》2004,17(2):72-73,90
选用JX-101吸附树脂对硝基苯酚废水进行了处理和回收.研究了树脂种类及吸附流速和脱附剂的类型、浓度、温度等对树脂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并回收对硝基苯酚.  相似文献   

12.
新型酸性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树脂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入手,尤其就化学结构方面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在以氧修饰的超高交联树脂NJ-8上引入邻羧基苯甲酰功能基团,合成了一种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酸性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并测试了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这种树脂对酚类有机化合物的吸附量,与NJ-8及大孔吸附树脂XAD-4进行了比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含醚键离子交换树脂对Cu2+和Pb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含醚键的离子交换树脂对重金属离子Cu2 和Pb2 的吸附性能,分析了该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动力学,对吸附时间、Cu2 离子和Pb2 离子浓度及pH值等因素对该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作了系统考察,并对该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机理及再生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值为4.5的条件下,该离子交换树脂对Cu2 和Pb2 离子的吸附容量可达到2.3 mol/kg左右,去除率均可达到97.5%以上,并适合处理含低浓度Cu2 离子或Pb2 离子的废水.吸附了重金属离子的离子交换树脂可用5%~10%的盐酸再生并回收重金属离子.图2,表4,参10.  相似文献   

14.
4—氨基—三氮唑树脂对贵金属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测定了4-氨基三氮唑树脂在盐酸介质中吸附贵金属的吸附容量,吸附白分率及吸附速率,以及酸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Cl浓度的增加,吸附率下降,温度升高,吸附分配比上升,树脂吸附贵金属的过程为吸热反应,在本实验范围内,树脂吸附贵金属遵循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5.
在超高交联树脂上负载不同的胺基,制备了3种不同质量摩尔浓度的胺基修饰的吸附树脂,研究了水体系中苯酚和苯胺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性质,考察了温度和起始质量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胺化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苯酚吸附时,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同时进行,而树脂对苯胺的吸附氢键作用较弱,主要依靠物理吸附;随着吸附树脂中胺基质量摩尔浓度的增...  相似文献   

16.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考察了树脂对硝基苯以及对模拟消防废水中硝基苯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吸附树脂量、硝基苯初始浓度、吸附温度、离子浓度、pH等因素对均相含硝基苯的消防水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5 h后,对纯硝基苯的最大吸油率为30.5 g/g,吸附10 min后,对硝基苯吸油率达饱和吸油率的50%。当树脂用量为25 g/L时,硝基苯去除率达70%。树脂还具有良好的耐热及耐酸碱性,且离子浓度对吸附率无显著影响,因而能用于多种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大孔树脂对丹参酮ⅡA的静态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7种不同极性的大孔树脂对丹参酮ⅡA的静态吸附解吸效果;探讨了吸附过程中树脂在25℃的等温吸附过程与吸附动力学曲线,并应用Langmuir方程与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非极性的HPD-100树脂对丹参酮ⅡA的吸附解吸效果较好,其吸附率为72.24%,解吸率为69.31%,吸附量达15mg/g干树脂左右。该树脂是吸附解吸丹参酮ⅡA的较理想树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比大孔型弱酸性树脂D113和凝胶型强酸性树脂001×7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该文通过静态实验进行了研究,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2种树脂,随着树脂投加量增加,对氨氮去除率增加,吸附速率下降;碱性条件下,对氨氮有良好的去除率;提高反应温度,能促进氨氮去除率。2种树脂对氨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交换吸附等温线,D113树脂的最大吸附容量大于001×7树脂的最大吸附容量,对氨氮的吸附是自发过程,属于吸热反应,同时伴随着熵增现象。2种树脂对氨氮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过程。在相同反应条件下,001×7树脂吸附速率更快,而D113树脂吸附氨氮需要的能量更少。  相似文献   

19.
以二乙烯基苯及丙烯酸甲酯悬浮聚合得到弱极性吸附树脂JL-1;利用树脂上残余的双健及氯甲醚进行付-克反应,得到比表面积更大同时含有氯甲基的树脂JL-2.利用树脂上残留的氯甲基和乙二胺反应,制得乙二胺修饰的碱性吸附树脂JL-3,树脂JL-1、JL-2和JL-3树脂内部孔径分布均以中孔为主.以树脂XAD-4为参考对象,研究了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和脱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树脂JL-1(321.85 m2/g)、树脂JL-2(397.8 m2/g)和JL-3(313.58 m2/g)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均优于XAD-4(880.0 m2/g).树脂对苯酚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树脂JL-1、JL-2和JL-3可以有效吸附水溶液中的苯酚.  相似文献   

20.
黄姜黄色素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特性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姜黄色素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特性及热力学性质。方法采用静态法考察了8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黄姜黄色素的吸附及解析特性;根据不同等温吸附模型方程采用Matlab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及非线性回归,通过比较相关系数的平方确定模型的适用性;计算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结果4种模型的适用性依次Redlich-peterson〉Langmuir〉Temkin〉Freundlich。吸附焓变和吸附熵变均大于零,吸附自由能小于零,平均吸附能小于20kJ/mol。结论大孔树脂LX-18G对黄姜黄色素具有较好的吸附和脱附性能。Redlieh-peterson模型可更好地描述黄姜色素在LX-18G树脂上的吸附特性,吸附为优惠吸附。吸附过程吸热,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