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蚕病是蚕业生产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因而蚕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蚕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认为蚕农的环境意识较差是蚕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并根据现状探讨了提高蚕农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蚕病是蚕业生产中制约蚕农收入和影响蚕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本文对三峡库区蚕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为提高库区蚕农收入,防治库区主要蚕业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小蚕共育操作技术是增强小蚕体质、促进发育、确保蚕作安全的有效途径。作者针对中小蚕共育操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论述了中小蚕共育操作的技术规范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传统蚕业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现蚕业产业化,并阐述了实现蚕业产业化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夏秋蚕饲养气温高、蚕儿和桑叶生长发育快的实际,论述了夏秋蚕科学饲养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蚕的生命周期"内容时,我们进行采桑养蚕的实践活动,目睹了蚕的变化,也仔细观察到蚕在结茧前的四次蜕皮。可对于蚕在茧内的两次蜕皮过程,大家就没法观察了。怎样才能亲眼看到蚕成蛹、化蛾的过程,特别是蚕最后两次蜕皮?去年秋天,我们大胆尝试,突破传统的养蚕规律,养出了裸蛹,下面是大家的观察记录(节选)。  相似文献   

7.
针对2009年夏秋季勉县蚕区僵病曝发,调查分析了蚕区僵病发生的原因:高温高湿气候影响、野外昆虫感染、蚕室消毒不力、蚕具处理不当、防治失时。提出了防控措施:掌握发病规律,注意蚕区环境卫生,及时开展刷药防治,做好蚕室、蚕其消毒,加强桑吲病虫害防治,提高僵病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8.
郭辉 《汉中科技》2009,(5):24-24
阐述了小蚕共育中要做好及时补湿、催青、收蚁和小蚕饲养管理,掌握蚕室温湿度,定量定时给桑,适时扩坐除沙,做好眠起处理和小蚕消毒防病等技术措施,以提高小蚕共育技术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合肥科技》2006,(6):11-11
2006年6月18日,合肥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安徽省农科院和安徽桑达蚕叶科技开发中心联合实施的合肥市重点科研项目“合肥地区家蚕高发性核型多角病的综合防治”进行鉴定。该项目针对合肥蚕区年年爆发家蚕核型多角病的现实情况,已探明其发病原因及规律,开展了抗病蚕品种的筛选和新型蚕药的开发,建立了蚕病预警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蚕病综合防治体系,通过项目实际操作,有效地控制了蚕病的发生。项目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已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在安徽其他蚕区应用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咪唑类化合物对天蚕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咪唑类化合物——金鹿三眠素对天蚕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三龄0~48小时喂饲浸渍过500~2000ppm三眠素溶液的白栎鲜叶后,三眠蚕诱导率最高可达94.56%;诱导所得三眠蚕三、四龄历期明显延长,四龄起蚕体重和四龄末丝腺鲜重重于正常四眠蚕(对照),而三龄至结茧的总历期和熟蚕体重、丝腺鲜重则反之;仍为四眠蚕的三、五龄历期和三龄至结茧的总历期多长于对照、四龄起蚕和熟蚕体重大多重于对照。四龄0~48小时喂饲浸渍过500~2000ppm三眠素溶液白栎鲜叶后,极大多数仍为四眠蚕,三眠蚕诱导率最高仅为9.88%;其中四眠蚕四、五龄历期和四龄至结茧的总历期大多长于对照;诱导所得三眠蚕的四龄历期明显长于对照,但总历期反之。三眠蚕四龄期丝腺鲜重增长明显快于正常四眠蚕,但最终鲜重不及正常四眠蚕。  相似文献   

11.
传统养蚕法劳动强度大,投入大,风险大,是制约蚕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无蚕具养蚕法改变传统观念,以低投入、高产出为宗旨,实现了养蚕料学化。作者在攀西地区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无蚕具养蚕法鉴定,结果表明:该法在桑蚕生理性状及经济性状上与传统养蚕法无显著差异,其中一些性状还优于传统养蚕法,且可节省养蚕时蚕箔、蚕架及部分蚕网、蚕药的投入、每张种约可节约人民币300元左右。因此,可在攀西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泗阳县多种经营局在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指导下,对蚕具进行改革,用塑料编织布制作蚕台代替老式竹制蚕匾,取得成功。 1982年该县在八个单位试点,经过五期686张蚕种的试养,证明塑料编织布蚕台比老式蚕台具有七大优点:①投资省。据试  相似文献   

13.
养蚕季节气候差异大,而温湿度变化直接影响着蚕的生长发育。春蚕和晚秋蚕期气温低,不能满足蚕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而夏秋蚕期常出现高温高湿和干旱的饲养环境,对蚕体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在高温环境下,当温度超过30%时,蚕体内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蚕体变弱,抗病力下降。如再加高湿,蚕体水分散发困难,体温升高,不利于蚕的生长发育,而有利于多种真菌滋生,引起僵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预防蚕病除蚕室蚕具消毒堵塞传染途径外,蚕体蚕座消毒也是一个重要措施,近年来汞制剂停产禁用后,各地都纷纷展开消毒药剂筛选工作。1970年江苏蚕研所研试出灭菌丹防僵粉;1972牵山东蚕研所提出了福尔马林草木灰蚕体蚕座消毒;同年,浙农大开始对甲醛制剂进行研究,试验了不少配方,浙江农科院蚕桑所也于1970年开展药剂筛选研究,经过1973年中晚秋及1974年春在海宁、海盐、嘉兴、吴兴、桐乡、嵊县、奉化、德清等县的90个社队试  相似文献   

15.
1、严格消毒防病,控制蚕病危害 (1)养蚕前消毒 养蚕前5-7d,做好蚕室蚕具彻底消毒。按照一浸,二扫,三铲,四洗,五刷,六晒,七消的要求彻底消毒。 (2)蚕期消毒 秋蚕期易发生僵病和病毒病,管理不当易造成蚕病危害,因此,除养蚕前要认真做好消毒工作外,养蚕过程中更要突出蚕病的防治。收蚁及各龄饷食前,要用蚕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有条件的农户每天使用一次三、七糠。  相似文献   

16.
浙江湖州素有丝绸之乡的称誉,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就开始养蚕。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尤以明清两代为最盛,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普通百姓,牵涉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民俗等各层面。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着重论述以下三个方面:一,通过对湖州地区丝织业发展的考察,揭示民间蚕神信仰兴盛的重要原因。二,透视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从嫘祖到马头娘的历史演变,揭示蚕神信仰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及其包容性。三,纵观蚕神信仰的广泛影响,探讨蚕神信仰对社会所产生的体现以农为本的思想,求得心理安慰,传播蚕业知识,产生新的人生礼仪习俗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养蚕过程中,往往由于传染性蚕病的发生,造成蚕茧欠收和茧质下降。因此消毒防病必须贯穿养蚕的全过程。在重点抓好养蚕前消毒的基础上,做好蚕期防病和养蚕结束后的消毒工作,进行综合防治才能彻底消灭病菌,杜绝传染性蚕病的发生。1即时淘汰病蚕许多传染性蚕病,如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微粒子病、细菌性胃肠病等。蚕在染上述病初期往往表现出生长迟缓、蚕体瘦小、发育不齐等症状。此时已有大量毒力很强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病蚕的粪便,消化液等排出体外,污染桑叶和蚕座,是造成再次感染,使蚕病传染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8.
夏秋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秋季蚕桑生产不利因素较多,直接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加强桑园管理、蚕品种的选择、消毒防病、小蚕共育及大蚕饲养、上簇等方面的技术措施的实施,可提高夏秋蚕茧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封利军 《汉中科技》2010,(3):36-36,39
阐述了桑蚕真菌病发病症状,包括蚕期和蛹期症状,病源来源:主要由病蚕尸体和蚕室残存物、野外昆虫、菌类农药,传病途径是以接触传染、创伤传染为主,阴雨多、湿度大时易感病。防治措施:蚕前消毒、消除传染源,蚕期蚕座消毒,控制蚕室温湿度,注意通风排湿,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20.
夏秋蚕是夏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的总称。从6月中、下旬开始,陆续饲养到10月中、下旬。安徽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整个夏秋期自然温度、湿度一般都适合蚕的生理需要。夏秋季桑叶生长快,可以养几批,提高蚕室、蚕具的利用率;气温高,可以加速蚕的生长发育,使蚕期缩短,并能节约补温材料。但夏秋季养蚕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温度过高,病原体多,叶质差等。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夏秋季养蚕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夏秋季蚕茧稳产高产。 一、夏秋蚕期特点 1.气候特点 在6~10月这段时间内,气候变化频繁,温、湿度经常超出蚕的需要。梅雨季节,下雨前闷热,下雨时低温多湿,天晴后温度比较高;入伏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早秋温、湿度变化较大,温度最高的时期,往往出现持续性的高温,有时久晴不雨,这些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