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连云港南部近岸带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主要根据现场采集的126个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资料,运用对应分析和C-M图等方法,结合地貌和水动力条件,划分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动力沉积环境,即潮流沉积环境、潮流波浪混合沉环境和波浪沉积环境,并进一步探讨各沉积环境的动力沉积机制.  相似文献   

2.
钱塘江河口区为典型的喇叭形强潮型河口,受径流、潮流和长江沿岸流及其挟带泥沙的影响,沉积动力环境较复杂.本文通过对钱塘江枯水大潮潮区界(芦茨)以下(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表层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分析了其沉积物类型和粒度组成在河口区不同河段和南、北岸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沉积动力环境.结果显示:钱塘江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以粉砂、粘土质粉砂为主;从上游至下游,三段沉积物粒度呈细-粗-细的空间变化特征,偏度相应表现为近对称-正偏、极正偏-正偏的特点,频率曲线峰型则具有多峰-高窄峰-矮窄峰的分布规律.其中,河口段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在强潮环境下,表层沉积物粒度最粗,分选性最好.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的南、北岸表层沉积物粒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北岸水动力相对南岸更强.Pejrup三角图分析表明,研究区水动力条件总体较强,其中河口段的水动力最强,不同河段沉积物粒度特征对水动力强度有很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粒度分析及其在沉积学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粒度是沉积物和沉积岩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可以作为沉积物及沉积岩分类的定量指标,可以反映沉积作用的流体力学性质,又能作为分析与对比环境的一种依据。粒度直接影响沉积岩与沉积物的物理性能,如可塑性、烧结性、孔隙性及渗透性。因此,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环境、判定物质输运方式、判别水动力条件和分析粒径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介绍粒度的定义与粒度标准,总结粒径测试技术方法及粒度特征描述的方法,评述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环境、判定物质输运方式和判别水动力条件等方面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粒度分析测试技术正朝向自动化和测试内容多样化方向发展,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解析沉积物粒度分布对沉积物物源和水动力的响应,并为浅水湖泊沉积物营养盐分布特征研究提供支撑。利用激光法对里下河地区4个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浅水湖泊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随深度增加而减小;(b)面积大的湖泊表层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垂向分布差异较大;(c)面积大且宽的湖泊中的砂粒搬运作用强于面积小且窄的湖泊;(d)对于面积较大的湖泊,湖心区砂粒含量高于湖泊周边区域;(e)粒径的三角分布图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颗粒大多落入壤粒和砂粒的范畴,表明研究区湖泊水动力活动较强;(f)风浪扰动较大的九龙口沉积物垂向分布连续性较差;(g)蜈蚣湖和得胜湖沉积物平均粒径垂向分布变化不大,表明其水动力条件变化相对较小,与实际调查一致。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沉积分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依据水动力环境、沉积物类型、粒度和成分的特征,同时参照沉积速率、地貌形态等因素,把珠江口划分为5个沉积区:径流型河口砂质沉积区,以河流作用为主,系珠江口海区沉积作用最活跃的地段。  相似文献   

6.
近两千年来,长江河口河道束狭淤浅,南岸边滩伸展,河槽成形,河道加深,形成现代河口的形态。长江河口的沉积物分布是和河口地形及水下三角洲的发育密切相关的。本文研究了沉积特征以及它与沉积环境、地貌和水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大量材料分析表明,沉积物的粒度大小和水动力条件相适应,分选系数、偏态和中值粒径之间有相关性。长江河口可分为四个沉积区:河口段上段沉积区;河口分汉河段沉积区;河口拦门沙沉积区;水下三角洲沉积区。  相似文献   

7.
长江河口及其水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千年来,长江河口河道束狭淤浅,南岸边滩伸展,河槽成形,河道加深,形成现代河口的形态。长江河口的沉积物分布是和河口地形及水下三角洲的发育密切相关的。本文研究了沉积特征以及它与沉积环境、地貌和水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大量材料分析表明,沉积物的粒度大小和水动力条件相适应,分选系数、偏态和中值粒径之间有相关性。长江河口可分为四个沉积区:河口段上段沉积区;河口分汊河段沉积区;河口拦门沙沉积区;水下三角洲沉积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主要红树林区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沉积物粒度分布是物质来源、沉积区水动力环境、输移能力和输移路线的综合反映,也是影响物质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各种环境因素对中国主要红树林区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红树林区表层沉积物中粒度分布呈现砂粒>粉粒>粘粒和粉粒>砂粒>粘粒两种趋势.砂粒与pH值、盐度显著负相关,粉粒和粘粒与pH值、盐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东海内陆架EC2005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带的EC2005孔长岩芯(6 020 cm)进行了磁化率和粒度测量,分析了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和磁化率大小变化的相关关系.通过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认为在整段岩芯上两者呈正相关,且磁性颗粒主要赋存在粗颗粒物质中.磁化率与>63 μm的组分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510,而对<4 μm乃至<16 μm的组分,与磁化率呈反相关,相关系数可达-0.644.在不同沉积相中,磁化率和不同粒度组分含量的相关关系有所不同.前三角洲相和前滨相沉积物的磁化率和粒度组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三角洲前缘相和三角洲平原相沉积物磁化率和粒度的相关性与整段岩芯的相似;浅海相沉积物4~16 μm的组分与磁化率呈较强的反相关.600~2 806 cm的沉积物可能遭受了早期还原成岩作用,导致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的相关程度降低.水动力条件是影响两者相关性的重要因素.水动力条件强,则两者相关性较好;水动力条件较弱,则两者基本不相关.磁化率和粒度组分的相关性还受到物源变化、分选程度的影响.磁化率和粒度的组合特征蕴含了一定的古气候信息.全球性的气候事件如新仙女木事件、8-2 ka冷事件在粒度参数中都有较好的响应,相比之下磁化率数据的变化幅度没有粒度数据强烈,可能与磁化率的多种控制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环境、判定物质输运方式、判别水动力条件和分析粒径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沉积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采用cosθ矩阵分析、判别分析、Q型分析、R型分析和对应分析等多种数值分析方法,结合岩性特征对河北邯郸HZ-S孔第四纪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沉积物形成于搬运营力单一,水动力平稳低能的河湖相沉积环境.沉积物主要以跃移和悬移方式搬运.沉积物主要为均匀悬浮沉积;②数值分析在沉积环境分析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数值分析方法,相互补充印证,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层采集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中山王洞洞穴冲积物,利用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山王洞地下古河道沉积物优势粒级以粉砂、黏土为主,其含量占总体水平的70%以上;(2)沉积物颗粒较细且分布集中,与地表河沉积粒度相比,洞穴冲击形成的沉积物颗粒更细,反映洞穴古河道河流水位稳定或水动力较弱,洞穴流域范围内地表植被好,地表侵蚀不严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灵山海白果树海滩的形成与泥沙来源和水动力作用的关系,利用剖面形态测量、粒度分析和重矿物分析等方法阐述了水动力对海岸沉积物的分选和搬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洛阳二里头遗址南沉积剖面的粒度和磁化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阳盆地内二里头遗址南沉积剖面位于遗址所在二级阶地的前缘,属于河流堆积。对剖面的沉积物样品做了光释光测年及磁化率、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剖面沉积年代大致在2000~5000 aBP之间。剖面下部(113~123 cm)沉积物粒度较细,磁化率偏高,粒度曲线反映水流较弱的泛滥平原沉积环境,属河漫滩堆积;中部(90~113 cm)粒度较粗,磁化率较低,粒度曲线反映水动力较强的边滩–漫滩沉积环境,属河床边滩堆积;上部(0~90 cm)粒度变细,磁化率升高,粒度曲线反映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泛滥平原沉积环境,属河漫滩堆积。其中沿水平方向可见剖面中部的河床边滩堆积直接覆盖在二级阶地顶面的龙山时期灰坑之上,由此可以确认剖面中部地层记录了一场漫上了河流阶地的特大洪水事件,这一记录与孢粉分析得到的气候变化过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4000 aBP前后异常洪水的出现和大洪水前后河流过程的变化,可能是对4200 aBP全球性气候异常事件的区域响应,对我国最早的都邑——二里头城址的选址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测定南黄海8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生源要素的含量及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析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和沉积物粒径的分布特征,并从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沉积物粒度、水动力作用和环境等因素探讨其对生源要素分布的影响。【结果】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总磷(TP)的含量与平均粒径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近岸沉积物粒度较大,对应生源要素的含量较低,在南黄海中部海区的沉积物粒度较细,各生源要素的含量较高。【结论】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是影响生源要素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即粒度越细,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含量越高。同时,有机质来源和水动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控制着表层沉积物粒度及生源要素的分布。生源要素TP分别与TOC、TN之间相对较弱的相关关系和近岸河口等地生源要素的高值表明,可能存在其他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其含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防城湾自然环境与沉积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防城湾水动力条件,地貌特征及沉积物组成。其中,水下动力地貌有6种类型:潮间浅滩,潮流冲刷深槽,水下拦六沙坝,水下沙嘴,水下岸坡,海底平原。表层沉积物类型有6种;砂砾,粗砂,粗中砂,中细砂,细砂,粉砂质粘土。沉积物中重矿物组合为钛铁矿-锆石-电气石。  相似文献   

16.
粒度是重要的碎屑岩岩性相标志。通过统计研究区第三系红层粒度,并按沉积物粒度分析的经典方法绘制粒度曲线,计算粒度参数和分维,结果表明:兰州第三系红层沉积环境水动力较强且变化较大,属河湖相的陆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桂山岛沉积物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珠江口桂山岛沉积物间隙水甲烷和硫酸盐、pH和溶解无机碳(DIC)以及δ13C-CH4和δ13C-DIC的垂直剖面分布.结果显示:间隙水硫酸盐浓度呈线性梯度减小,至沉积物SMI(sulfate-methane interface)附近,硫酸盐几乎全部消耗而甲烷浓度急剧增大,与此同时,间隙水pH和DIC在该深度位置明显升高.间隙水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沉积物发生了甲烷厌氧氧化(AOM)作用.在AOM过程中,由于12CH4氧化速率较13CH4快,故引起沉积物间隙水剩余甲烷的碳同位素偏重,而δ13C-DIC值变为极负.由扩散公式计算结果可知,AOM消耗沉积物间隙水硫酸盐占总硫酸盐的比例为58.6%,该过程产生的DIC占间隙水总DIC的比例为41.4%.沉积物有机质的活性及含量大小对AOM作用的发生及其强度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区沉积物活性有机质(主要为海洋来源)在沉积物表层通过矿化分解作用消耗,从而导致进入沉积物硫酸盐还原带底部的活性有机质数量减少,在该条件下,部分硫酸盐将转为与甲烷反应消耗,从而引发AOM.  相似文献   

18.
崇明东滩是长江口最大的淤积带。本文描述了崇明东滩沉积物理化参数的基本特征,对崇明东滩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还首次对土壤化学参数与粒度参数之间的关系做了统计分析。沉积物的粒度特性东旺沙断面东旺沙位于崇明东面,面向开敝海域,水动力作用强。沉积物自海向岸逐渐变细,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碎屑沉积物薄层粒度的分布特征与沉积水动力条件的关系。提出了在粒度分析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发现薄层的粒度分布在正态概率图上大多数只出现一个次总体,它在一些更薄的层理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河流沉积物元素组成是源区岩石、风化作用、河流水动力分选等各种自然过程的结果.其中,水动力条件因控制沉积物的搬运形式、粒度特征、矿物组成等而对河流沉积物元素组成有极重要的控制作用.本研究对“四水”(即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入湖河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元素富集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合适的特征元素计算水动力分选指数(WI)来反演“四水”河流水动力条件.结果显示,Al2O3、TiO2、Zr等元素是指示沉积物水动力条件的主要特征元素,“四水”的河流水动力条件为澧水>沅江>湘江>资江,WI(Zr/Al2O3)为本研究中描述“四水”水动力条件的最适宜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