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合成了一种新的西佛碱配体N,N′双水杨醛缩二氨基乙醚,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n,a=5.667(2),b=9.192(3),c=31.829(11),v=1658.2(7)3,分子式为C18H20N2O3,Mr=312.36,Z=4,DC=1.251gcm-3,晶体结构测定和UV,IR谱均表明分子内形成氢键。在甲醇溶液中有一个荧光发射带,λmax=443nm。  相似文献   

3.
采用633 nm激光器,检测了合成的N,N'-双水杨醛缩环己二胺产物在指纹区的拉曼光谱,并根据密度泛函理论对其拉曼光谱进行理论模拟.该分子拉曼光谱检测值和理论值比较表明:在位移800 cm-1,该物质有一特征峰,初步将其归属为C-N-C两碳原子围绕N原子的剪式振动和苯环碳骨架伸缩振动的协同振动,这是该物质多个原子的集体...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新的西佛碱配体N,N''双水杨醛缩二氨基乙醚,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n,a=5.667(2)Å,b=9.192(3)Å,c=31.829(11)Å,v=1658.2(7)Å3,分子式为C18H20N2O3,Mr=312.36,Z=4,DC=1.251g·cm-3,晶体结构测定和UV,IR谱均表明分子内形成氢键。在甲醇溶液中有一个荧光发射带,λmax=443nm。  相似文献   

5.
双水杨醛缩苯二胺锌荧光量子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4种双水杨醛缩苯二胺锌配合物的荧光性能,测定了它们的荧光量子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基对双水杨醛缩苯二胺锌的荧光效率有不同影响:配合物中供电子取代基使双西佛碱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效率增强,吸电子取代基使双西佛碱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效率降低.为设计合成具备高荧光量子效率的发光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电导法研究了在25 ℃时稀土硝酸盐与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在 C H3 C N、 C H3 O H、( C H3)2 C O 及 D M F 中的配位反应,计算了1∶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摩尔电导率  相似文献   

7.
对水溶液中酪氨酸水杨醛缩席夫碱配体与锌离子现场配位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席夫碱配体及其锌配合物的适宜条件均为溶液pH值的下限是8,浓度下限是0.3×10-4mol/L.  相似文献   

8.
以水杨醛缩L-苯丙氨基酸Schiff碱和2,2'-联吡啶为配体的非水溶剂中,用金属Cu、Zn、Ni为"牺牲"阳极,用电化学方法电解合成了Cu(Ⅱ)、Zn(Ⅱ)、Nj(Ⅱ)配合物.讨论了电化学合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同时测定了Ni(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9.
以芴、水扬醛和氨基芳基硫脲为原料合成了系列笏偶氮基水扬醛缩氨基芳基硫脲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经平皿油菜生根实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在低浓度下对油菜生根有促进作用,高浓度下促进作用小或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杨醛和二乙烯三胺反应合成用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新型配体--N-水杨醛缩二乙烯三胺,通过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表征N-水杨醛缩二乙烯三胺,以乙-溴代丙酸乙酯(EBP)为引发剂,用N-水杨醛缩二乙烯三胺催化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考察聚合体系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EBP/溴化亚铜/N-水杨醛缩二乙烯三胺体系和MMA/EBP/溴化亚铜/N-水杨醛缩二乙烯三胺/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体系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且具有"活性"和可控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前者为1.46,后者为1.34),加入溶剂后,催化活性和自由基浓度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氯取代的水杨醛缩苯胺衍生物的晶体堆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剑桥晶体结构数据库(CambridgeStructureDatabase,CSD)中系统提取了14个氯取代水杨醛缩苯胺衍生物的晶体结构实验数据,进行了晶体中的分子堆积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缺少强氢键生成基团的晶体结构中,弱相互作用π/π,CH/π及弱氢键(C—H…X,X——O,N,Cl,Br)对分子自组装成晶体的过程及对晶体的对称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乙醇溶剂中合成了水杨醛缩苯磺酰腙,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晶胞为P21/c,晶胞参数:a=1.04490(13)nm,b=1.15656(17)nm,c=1.08579(15)nm,V=1.3121(3)nm^3,Z=4,Mr=276.31,Dc=1.399 g/cm^3,T=298(2)K,F(000)=576,(μMo Kα)=0.252 cm-1,R=0.0434,ωR=0.1100,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水杨醛缩氨基硫脲--铅荧光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新荧光试剂水杨醛缩氨基硫脲,并研究了此试剂与铅荧光反应的最佳条件,在λex/em=385/485nm处,测定铅的线性范围为0.0~28.0μg·L-1,检测下限0.81μg·L-1,是目前荧光法测定铅最灵敏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成功地用于小麦粉中痕量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以水杨醛、间溴苯胺和Cu(Ⅱ)离子为原料合成一种新的Schiff碱金属铜配合物,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397.0(9)pm,b=1189.1(7)pm,c=1523.2(9)pm,β=114.876(9)°,Mr=1227.55,V=2.296(2)×109pm3,Dc=1.776g/cm3,Z=2,μ=4.460mm-1,F(000)=1212,R=0.1801,wR=0.2158.标题化合物结构为中心对称的双核铜配合物且其中两个铜原子的配位环境相同,分别与2个N原子和3个O原子配位,配位数为5,呈四方锥构型.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卤素…卤素、C—Br…H及铜…氢作用自组装成三维网络结构.这些分子间作用力对晶体的稳定性及结晶起了重要的作用.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类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对水溶液中酪氨酸水杨醛缩席夫碱配体与锌离子现场配位进行了研究,合成了3种Zn^2+席夫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组成,通过可见-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水杨醛缩邻氯苯氧乙酰腙铜的配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2.1097(14),b=12.7228(15),c=25.460(3),α=90°,β=90°,γ=90°,V=3922.5(8)~3,Z=8,Dc=1.535 mg/m~3,F(000)=1 864。在配合物中,每个铜(Ⅱ)离子与2个吗啡啉中的一个氧和一个氮、酰腙配体的酚氧、乙酰氧、肼氮配位,形成畸变的金字塔形配位构型,基本单元进一步通过吗啡啉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热分析法研究了铜(Ⅱ)、锌(Ⅱ)、镍(Ⅱ)与水杨醛缩氨基脲、水杨醛缩氨基硫脲形成的7种配合物脱水过程及第一个热分解过程动力学.第一个热分解反应活化能和分解温度表明,缩氨基硫脲配合物没有相应缩氨基脲配合物稳定.热重、微分热重图谱表明所有配合物的分解都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结构类似的配合物具有类似的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18.
19.
1实验方法 1.1水杨醛缩对甲基苯胺的合成 于三口烧瓶中加入6.1 g(0.05 mol)水杨醛和40 mL无水乙醇,搅拌下滴加10 mL溶有5.4 g(0.05 mol)对甲基苯胺的无水乙醇溶液,充分搅拌30min后,有黄色固体析出,抽滤,用无水乙醇重结晶产量为9.14g,产率86.5%.水杨醛缩对甲基苯胺为黄色晶体,mp52~53℃.  相似文献   

20.
水杨醛缩邻苯二胺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杨醛与邻苯二胺以2:1摩尔比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合成了水杨醛缩邻苯二胺Schiff碱,利用该配体与Cu(Ⅱ)、Zr(Ⅱ)、Nj(Ⅱ)和Co(Ⅱ)金属离子络合,合成了四个新型的Schiff碱配合物,其结构用红外光谱(KBr压片)及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对H2O2氧化Vc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