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银花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作用。近年来除药品市场外,金银花已广泛地应用到保健品、食品、饲料等行业。因此,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特别是其代表性成分绿原酸的精制纯化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简述了精制纯化绿原酸的常用方法,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金银花糖浆中山银花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金银花糖浆中的绿原酸进行定性控制。结果:该方法能有效检出金银花糖浆中含有的绿原酸。结论:新修订的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耐用性及重现性良好,能有效控制金银花糖浆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绿原酸的含量为观察指标,对金银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优选工艺为:金银花以其10倍量的70%乙醇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1 h.结论所选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正>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花蕾,它对多种致病细菌和病毒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功效,且无副作用,是古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重要中药。金银花中含有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计正交试验,以HPLC法检测的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样品颗粒大小、提取溶剂、超声波处理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提取工艺优化。结果为样品颗粒过60目筛,50%甲醇为溶剂,40℃水浴超声处理20 min时,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量最高,为17.015 mg/g,重复提取2次时绿原酸提取率为95.57%。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膨润土对金银花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膨润土对金银花水提物和绿原酸纯品的吸附,考察了时间、温度、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实验表明: 膨润土对金银花水提物中绿原酸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它对绿原酸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且受时间、温度、浓度的影响,可作为一种有发展前景的絮凝中药水提物载体.  相似文献   

7.
从金银花中提取其有效成分绿原酸,用热活性检测仪测定了不同浓度的绿原酸中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热功率-时间曲线,由Logistic方程计算绿原酸的最佳拟菌浓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15批不同产地金银花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研究及其指标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测定,为合理评价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提供参考.采用HPLC法建立15批金银花提取物指纹图谱,并采用外标法测定其指标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的含量,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进行处理分析. 15批金银花提取物指纹图谱中标定共有峰12个,确认9个,相似度高于0.94;15批金银花提取物的提取收率范围为35.60%~47.05%,绿原酸含量范围为3.33%~4.84%;木犀草苷含量范围为0.067%~0.091%.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金银花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指标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又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为金银花提取物的评价及合理利用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体外抑菌和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紫外光谱法(UV)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金银花中提取的绿原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了绿原酸对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的抑菌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对Fe3+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金银花中绿原酸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对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Fe3+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0.
应用超声波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超声波法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提取工艺下制备的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并与传统的水提法、乙醇回流提取法比较,根据绿原酸的得率及抑菌效果确定金银花提取的优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法的绿原酸提取率高于水提法、乙醇提取法,但超声波法、水提法及乙醇提取法制备的绿原酸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250μg/g.  相似文献   

11.
用正交试验法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分离的醇提工艺进行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利用薄层色谱,对不同的展开剂进行了比较筛选,找出了一种能较好的分离出绿原酸的展开剂.从正交试验中得出醇提的最佳工艺:乙醇浓度75%,溶剂量为10倍,提取时间为2小时,提取次数为2次.利用薄层色谱法,用硅胶H,0.7%的CMC板,乙酸丁脂:甲酸:水:乙醇(1∶1∶1∶0.2)上层液为展开剂能较好的分离出金银花提取物中的绿原酸.  相似文献   

12.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或初开的花,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和花代茶,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含量高达3%~5%,是工业化萃取天然绿原酸的主要原料之一。目前国内研究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纯化技术的机构和人员很多.提取方法归纳起来多为煎煮法、浸渍法、同流法;分离纯化有沉淀法、萃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和层析法等。各种提取和纯化方法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3.
为找出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下降过快的原因,通过改进工艺达到改善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稳定性的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各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考察金银花提取、精制等环节的处理方法;通过拆分处方考察处方中其他药味及添加的各种辅料,如缓冲液、抗氧剂、增溶剂、络合剂对绿原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银花混提、单提和提取温度对绿原酸的提取效率无显著影响;pH值是影响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调节口服液pH值的方法,改进了双黄连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口服液中绿原酸的稳定性增强。考察了黄芩苷、缓冲液、抗氧化剂、增溶剂和络合剂5个影响绿原酸含量的因素,明确了缓冲液的影响最大,黄芩苷、抗氧化剂、增溶剂和络合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汉中地区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评价陕西汉中地区金银花品质。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10 mm×4.6 mm,5μm);流动相:NaH2PO4 0.01%乙酸-甲醇;梯度洗脱:NaH2PO4 0.01%乙酸,85%(8 min)-0%(9 min)-85%(10 min);检测波长326 nm;流速1mL.min-1,试样进样量10μL;检测时间10 min,延迟3 min。结果:汉中地区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为3.36%~3.83%。结论:汉中地区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与四川南江道地金银花正品中绿原酸含量相当(≈3.5%),品质较好,均大于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的标准(≥1.5%),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用固相萃取-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SPE-MHPLC)测定金银花中的绿原酸.金银花样品中的绿原酸用80%的甲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用Sep-Pak-C18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脱脂,以W aters X terraTMRP18(1.0×50mm,2.5μm)微柱为固定相,甲醇-乙酸溶液(1%)为流动相,用紫外二级管矩阵检测器检测.回收率在96%-102%之间,RSD在1.5%-2.2%之间.该方法用于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金银花叶茎藤中黄酮与绿原酸同时提取分离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辅助乙醇提取金银花叶茎藤中的绿原酸与黄酮,乙酸乙酯萃取分离黄酮与绿原酸,D101大孔树脂梯度洗脱绿原酸与黄酮,乙醇及正己烷分相法纯化黄酮与绿原酸.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可将金银花叶茎藤中的黄酮与绿原酸较好的分离,经D101大孔树脂吸附、50%乙醇洗脱、浓缩过滤、沉淀用乙醇重结晶后得到的水溶型黄酮纯度达84.5%;经D101大孔树脂吸附、70%乙醇洗脱、浓缩干燥、pH值2.97条件下乙酸乙酯萃取、正己烷分相后,得到的绿原酸纯度达91.2%.方法已用于金银花叶藤中黄酮与绿原酸的同时提取、分离与纯化,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金银花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德梅 《河南科学》2002,20(5):511-513
用POV测定法和过氧化氢氧化法考察了金银花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试验考察了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绿原酸粗提物和粗黄酮对油脂的过氧化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两者的氧化还原容量分别是化学合成抗氧剂BHA的 2 .0和 2 .8倍 ;分离物最小抑菌浓度试验表明 ,金银花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分别是绿原酸的 4和 2倍。  相似文献   

18.
金银花木犀草苷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待开的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目前做针剂使用的提取方法主要为水提法,含量测定主要控制金银花中绿原酸,但是金银花中还含有另一有效成分为木犀草苷.  相似文献   

19.
β-环糊精在绿原酸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β- 环糊精作载体,使与金银花茎叶提取液中的绿原酸共沉淀,以达到药用成份的分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几年来金银花中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和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综述,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