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找到适宜用于轮藻科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的分子片段,对本研究所选轮藻进行18S rDNA、rbcL、atpB及18S rDNA-rbcL-atpB三基因联合序列的多样性分析,并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方法,开展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18S rDNA序列较适宜用于研究轮藻科下两个族和各属间的分类问题,但进一步对属内轮藻进行分类需要借助变异程度更高的序列;rbcL、atpB序列变异程度高于18S rDNA序列,但两者不适宜单独用于轮藻科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三基因联合序列的种间、种内遗传距离有一定差异,种间遗传距离(0.002~0.097)大于种内遗传距离(0~0.001),且所得进化树的拓扑结构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构一致,属内轮藻分类不再混乱,进化树呈现良好的拓扑结构.综上所述,18S rDNA-rbcL-atpB三基因联合分析后可将形态近似的轮藻分开,解决本研究选取的轮藻科植物的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山西省新记录的轮藻属植物3个种,它们是不连续轮藻Chara inconnexa Allen,卡尔文轮藻C. calveraensis (Wood) Ling,Deng et Li和尖刺轮藻C. aculeolata Kütz.,三种均属于双轮托叶组、被茎亚组、二列系.其中,不连续轮藻采于平定娘子关,卡尔文轮藻采于阳城蟒河,尖刺轮藻采于宁武公海.目前山西省已发现的轮藻植物共有4属,22种,8变种.  相似文献   

3.
自1980~1985年,我们在河南13个县市采集了50余号轮藻标本,经过鉴定,得到本科植物四属,八种和变一种,均为河南省轮藻植物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4.
轮藻是一类大型沉水藻类植物,喜生长于含钙质丰富的硬水和透明度较高的水中.抚仙湖是我国典型的高原深水湖泊,为了解其轮藻植物群落结构及时空格局特征,2005 2011年对抚仙湖沉水植物进行了调查.在抚仙湖共采集沉水植物12种,其中轮藻植物2种:轮藻Charasp.和丽藻Nitellasp..抚仙湖轮藻植物平均生物量约为11...  相似文献   

5.
作者遵照中国孢子植物志编委会《中国轮藻植物志》编写组的分工,负责湖南省轮藻植物调查、采集与研究工作。从1978年至1986午,先后在该省的31个市、县采集到轮藻科植物标本357号,经研究鉴定有5个属,共35种和10个变种。其中有新种2个,新变种4个,5个亚州新记录和8个中国新记录。现将有关名录予以报导。  相似文献   

6.
重庆地区的轮藻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载了重庆地区的轮藻植物,计有4属、15种。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轮藻植物迄今尚未有过报导。我们自1979年至1984年鉴定了山西的轮藻标本,共得4属、12种及4变种,即轮藻属(9种4变种),丽藻属(1种),鸟巢藻属(1种),拟丽藻属(1种)。其中山西轮藻为一新种,波罗的轮藻北方变种为一新变种,其余的均为山西省的新纪录。本文是中国轮藻志的部分工作,文中对新种及新变种有详细的描述、记载、讨论并附图。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青海、甘肃、宁夏的轮藻植物,计有3属、11种和1变种,其中的拟球状论藻Chara pseudoglobularis Zheng et Han sp.nov.密刺轮藻Chara densispina Han et Zheng sp.nov。为新种,其它为本地区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的轮藻植物迄今尚未系统报导,为配合《中国藻类志》的编写,近二年(1985年—1986年)我们对安徽省南部的霍山、潜山、怀宁、安庆市,青阳、太平、歙县等七个县市的藻类植物进行了采集,共得标本50余号,其中有轮藻植物标本20余号,经鉴定共有轮藻科植物二属七种,现分别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在四川雅安采集到的一株特殊轮藻,通过形态学观察,显示其具有茎与小枝无皮层,小枝分叉,冠细胞两层等丽藻族特征。但在茎节小枝基部具有新特征——乳突状托叶,目前尚未有丽藻具有托叶的相关报道。在野外采集的新特征轮藻植株、采集回实验室稳定培养一段时间的植株以及采集到的轮藻合子萌发的后代植株均能观察到上述特征,说明其特征是稳定遗传的。进一步使用18S rDNA与rbcL基因联合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新特征轮藻与丽藻属其它种类聚在一起且成为单独的一支。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发育学结果,说明了新特征轮藻应划分到丽藻属内,也表明托叶不再仅仅是轮藻族独有的特征,丽藻族中也应增加托叶这一特征;新特征轮藻的发现对丽藻属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并为现有的轮藻分类系统的完善与修订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1.
草莓品种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植物学角度对46个草莓品种的32项形态学性状进行观测描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的结果表明:草莓形态的分化是多向的,因此在进行聚类分析时要尽可能选取具有分类意义的所有性状,聚类分析则是不同的聚类策略,其结果基本一致,只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吴玉环  高谦  曹同 《贵州科学》2001,19(4):68-77
作者在对国内外 2 1个主要苔藓植物标本馆的有关中国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的 3,0 0 0余份标本 ,包括 4 9份模式标本 ,全面系统的形态解剖学和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等级聚类分析方法 ,对其属种间的系统关系进行数值分类分析。数值分类分析结果支持了近年来对柳叶藓科植物修订的某些属的概念 :传统上定义很广的细湿藓属和水灰藓属不是一个很自然的分类类群 ,柳叶藓属、湿柳藓属和薄网藓属可以同归于柳叶藓属 ,适合将毛叶镰刀藓归并入范氏藓属中  相似文献   

13.
利用引物D3A和D3B扩增出姬三皱甲螨Rhysotritia ardua和棒菌甲螨Schelooribates妇砸的28S rDNA D3区序列,结合GenBank检索得到蛛形纲的8个相关序列,采用MP法构建分子进化树.发现蜘蛛目分化较早,前气门亚目、甲螨亚目首先聚合,再与中气门亚目聚为一类;但蝎目比蛛蛛目进化晚.说明28S rDNA D3区对于蛛形纲分子系统分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Olenellina亚目三叶虫是组成早寒武世西方动物群重要分子,该亚目的超科一级分类单位已取得较一致看法,但各家对科和亚科的划分,尚未取得统一意见.本文作者在前人分类基础上,对已建立的10个科(和亚科)的模式属标本进行Q型聚类分析,其结果,除了将Elliptocephalinae亚科和Wanneriinae亚科合并,并采用前者作为亚科名外,其它各科和各亚科分类,与Hupe(1953)和Harrington等(1959)的分类一致。文中还对Bathynoina亚目中仅有的两个属归属问题,也从聚类分析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首次报道贵州轮藻植物资料,计有:丽藻属16种,1个变种,鸟巢藻属2种,拟丽藻属1种,灯枝藻属1种,轮藻属13种,2个变种.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选择了原产中国17种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41个形态学、细胞学等性状指标,根据种间欧氏距离,利用NTSYS-pc Version 2.10e软件中的UPGMA聚类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首次对该属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被研究的17个种的各居群在UPGMA聚类中很好的分开。数量分类研究支持Section Diphyllon中的Series Brachycerae的划分。  相似文献   

17.
长苞铁杉和铁杉属数量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数量分类的方法对长苞铁杉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Cheng)Hu ex C.N.Page(Tsuga longibracteata Cheng),云南铁彬Tsuga dumosa(D.Don)Eichler,北美大果铁杉T.mertensian(Bong.)Carr.,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Murr.)Carr.,黄杉Pseudotsuga s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丽藻属的1个新种,1个新组合和5个新纪录。  相似文献   

19.
四川溲疏属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以四川溲疏属25种(或变种)为分类运算单位,取用40项特征性状进行测量及编码,选用距离系数矩阵作运算结果,以UPGMA法聚类,并采用结合线方法确定出分类学等级划分线,从树系图可知: 1.四川产溲疏分为小花溲疏组(Sect.Merodeutzia Schn.)与溲疏组(Sect.Deutzia)。 2.溲疏组下划分成溲疏亚组(Subsect.Deutzia)伞花亚组(Subsect.Cymorae)及狭萼亚组(Subsect.Stenosepalae Schn.);长江溲疏(D.schneideriana)应改为隶属溲疏亚组。 3.伞花亚组下建立多辐系(Ser.Multiradiatae P.He)及寡辐系(Set.Pauciradiatae P.He)是适当的。 4.对繁花溲疏(D.corymbiflora)、长梗溲疏(D.vilmorinae)及西康溲疏(D.sikangensis)等疑难分类群处理基本上与形态分类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山西晋祠公园藻类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晋祠公园的藻类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经鉴定,共有藻类植物47种,隶属于6门,17科,24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计30种,隶属5科10属;其次是绿藻门,有8种,隶属7科7属;再次为蓝藻门,有3种,隶属2科3属;黄藻门3种,隶属1科1属;轮藻门2种,隶属1科2属;最后为红藻门有1种,隶属1科,1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