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根据羊八井AS EC 的实验条件,利用CORSIKA( 版本5 .60) 程序进行了广延大气簇射的Monte Carlo 模拟.通过分析模拟数据,提取与原初成分有关的特征量,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模拟数据进行多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约有85 % 的1015~1017eV 原初质子被羊八井AS EC 正确地挑选出来.  相似文献   

2.
利用Monte Carlo模拟分析了在西藏羊八井进行的三期阵列的性能.模拟数据同实验数据的天顶角分布能吻合,并进一步论述了原初粒子能量同快时间探测器探测到的粒子数密度之和的关系.另外利用模拟数据给出了阵列的角度误差和角分辨。  相似文献   

3.
中日合作西藏羊八井实验站是用VHEγ射线点源寻找实验站中占有最为重要地位的地面广延大气簇射实验站之一,其工作是基于中日合作的西藏羊八井ASγ实验三期阵列数据利用全天区扫描法进行的甚高能(VHE)γ点源的寻找.  相似文献   

4.
实现快速普天搜寻点源是地面广延大气簇射(EAS)阵列优势的重要一环,将加权平均统计方法应用于EAS探测器阵列进行全天区搜索,以西藏羊八井ASγ阵列为例,通过对MC模拟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合理的,快捷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羊八井ASγ阵列实验数据分析宇宙线的较长周期变化.收集整理Tibet ASγ阵列1994~2003年间记录的宇宙线触发率数据和气象数据,发现这段时间的宇宙线触发率存在明显的年周期变化,气压、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与宇宙线触发率有着相似的年变化,存在较强关联;对宇宙线触发率进行多元气象参量修正,修正后的宇宙线触发率不再有...  相似文献   

6.
利用小波变换,结合折叠周期分析方法,对西藏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Tibet ASγ阵列1997年11月~1998年6月的实验记录数据进行周期分析,验证了气象参量,包括观测面处大气压和室外温度的日变化和半日变化.关联分析表明:宇宙线流强的周期变化与气压和温度的周期变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羊八井ASγ阵列实验数据分析宇宙线的较长周期变化.收集整理Tibet ASγ阵列1994~2003年间记录的宇宙线触发率数据和气象数据,发现这段时间的宇宙线触发率存在明显的年周期变化,气压、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与宇宙线触发率有着相似的年变化,存在较强关联;对宇宙线触发率进行多元气象参量修正,修正后的宇宙线触发率不再有明显的年变化;利用小波分析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气象修正后的宇宙线触发率,没有发现确定的几日周期.统计结果显示:宇宙线周期变化中4日周期和6日周期较多,其次是5日7、日和8日周期.  相似文献   

8.
首次报道^130Ce、^129Ce和^128Ce的(EC+β^+)衰变纲图,其中包括核素的产生、核素的分离鉴别以及纲图的建立。着重补充了一些重要的技术细节,更新了^129Ce的衰变纲图,并对这些纲图中涉及的物理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12C和^16O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利用α粒子折叠模型对较低能区的^16O+^12C弹性散射进行了研究计算。计算结果表明,α粒子折叠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低能区的^16O+^12C弹性散射角分布实验数据。折叠模型光学势的虚部对小射角区影响很小,但对大射角区的截面计算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激光技术和度算机自动采集和处理技术对羊八井水平方向的空气透明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定量研究,同时利用太阳辐射计对羊八井上空整层大气的透明度亦进行了定量的研究,从而提出了羊八井的空气透明度的全面数据,为在羊八井开展甚高能γ天文的观测研究提供学术背景,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在羊八井开展甚高能γ天文观测研究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到达地球的宇宙线强度可能存在着日周期变化,研究宇宙线恒星日和太阳日周期变化对解决宇宙线起源、传播以及调制等这些基本问题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仿真信号进行周期分析处理,给出利用周期折叠分析法要区分宇宙线中可能的太阳日和恒星日周期信号,需要至少7.6年的宇宙线数据.然后利用羊八井Tibet ASγ阵列1994—2003年间记录的宇宙线触发率数据,气象修正后,将小波变换与折叠周期分析方法相结合,对10TeV宇宙线太阳日和恒星日周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宇宙线中的1.0d(太阳日)周期,其信噪比为46.3,变化幅度约为0.48%,最大值处的相位约为0.82(19.7h),没有发现0.997d(恒星日)周期.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参考文献[1]中曲慧的方法,求出了M(1)7^+,M(1)9^+,M(1)10^+的维数及它们的基,得到了这些分次空间之间一个结果:L(-1)M(1)9^+,L(-3)M(1)7^+,h(-1)-3^4h(-1)^41,L(-2)^51张成了M(1)10^+.  相似文献   

13.
利用小波变换,结合折叠周期分析方法,对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Tibet II/HD阵列1997年11月到1998年6月的实验记录数据进行了周期分析,发现1TeV~10TeV宇宙线流强中存在着太阳日和半太阳日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分析羊八井一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蒙特长罗模拟的方法论述了羊八井二期和三期阵列所取得的学术成果。文章通过对羊八井学术成果的展望,将可能确定哈勃常数H。宇宙红外光子,据此可以敲定宇宙的年龄,对宇宙学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藏宇宙线实验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回顾我国宇宙线物理研究的历史,重点介绍了在西藏开展宇宙线实验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如中日合作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中日合作羊八井ASγ实验及中意合作羊八井AR-GO-YBJ实验,并对在西藏开展高海拔宇宙线实验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应用含有同位旋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研究了^52Fe核的低能谱及电磁跃迁的特性.利用现有的实验数据,对该核的T=0,1和2同位旋激发态、低能对称态和混合对称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52Fe核的最低的混合对称态是23^+态.理论计算值和现有的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模型计算预言了T=0的02^+态的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剂热法,在乙醇和乙二醇的混合溶剂中,pH=8.5条件,150℃,反应12h,一步合成了LaPO4Eu3+^晶体.室温下,用x射线衍射对材料的组成进行了表征,XRD数据表明,成功合成了LaPO4Eu^3+^晶体.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在352nm紫外光激发下,其发射峰在531nm、640nm,分别对应着Eu^3+的。Do3+^→VF^3+和5^D0→7^F3能级跃迁.并讨论了离子La3+^:Eu3+^不同浓度掺杂比对荧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Eu3+^的最佳掺杂浓度比为10%.  相似文献   

18.
分析2008—2015年Fermi卫星观测到的所有γ射线暴,并将这些Fermiγ暴的能谱延伸到ARGO-YBJ与ASγ实验的工作能区,计算其到达羊八井地面实验中的流强.结果表明:对于在羊八井视场范围内且光子能量在Ge V能区的Fermiγ暴,若不考虑河外背景光子的吸收效应,ARGO-YBJ实验运行期间内,在其灵敏度范围内的有3个;新升级的ASγ实验运行期间内,在其灵敏度范围内的有4个.最后讨论有机会被ARGO-YBJ实验探测到的3个γ暴未得到正结果的原因.此研究为羊八井地面实验与卫星γ射线暴的符合寻找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半经验量子化学AM1法得到了36种卤代烷烃分子的优化构像,利用量子化学算法和分子图形学技术获得Kier指数、Kappa形状指数及连接性指数,将这些参数与卤代烷烃的性质关联,它们与36种卤代烷烃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多元回归方程为:lgKow=-0.340^0L+0.177^1L+0.444^0X-0.098^2X+0.279^4X+0.126K2+0.920;与其溶解度的多元回归方程为:lgSw=-0.447^0L+0.168^1L+1.747^0X-1.062^1X-0.832^2X+0.558^6X+0.269K2-0.684。两个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4以上。  相似文献   

20.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对高纯氮气空心阴极放电产生了活性氮,首次利用产生的活性氮与CHBr3分子碰撞传能产生了亚稳态的NBr(6^1∑^+)自由基,并在放电管的下游观察到了NBr(6→x)跃迁发射谱,利用实验室已有的计算机程序计算了NBr(6→x)发射谱中各振动跃迁的Franck—Condon因子,并对该发射谱进行了理论模拟.由此分析出,观察到的NBr(6→x)发射谱满足振动温度为8000K的玻尔兹曼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