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可以帮我们陶冶情操,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们沟通的另一种形式,音乐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人们的听觉感性能力,陶冶情操,创造完美人生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兆麟 《科技信息》2012,(3):319-319
我国很久以前就有关于讨论音乐起源的著作——《乐记》,本书中第一句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也正是本书的中心论点即音乐的起源和发生是由人类的情感而产生。当然.我们要注意的是该句中的“音”为何音?“人”为何人?那么音乐的产生除了人情感以外还有其他的必要条件吗?如果说音乐是人有感而发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创造音乐或者演绎音乐?在本文中笔者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和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萧倩 《科技信息》2010,(17):I0159-I0160
试图发现音乐人与普通人在音乐记忆提取方面的差异,以及标准音在序列中出现的位置对结果的影响。发现:1)音乐人与普通人对音乐记忆的提取方式存在差异,标准音在序列中出现的位置给音乐人对音律的判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音乐记忆的提取在序列位置1至3时是从头开始系列扫描,而序列位置3与4由于刺激强度的相当无法形成系列扫描,序列位置5是由听觉后效造成。3)音乐组与非音乐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有①加工模式②听觉流分离和③听觉表象的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人类区别于其他灵长类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因为她创造了丰富高智慧的人类语言,那么音乐应该是这种语言里最美妙、最神奇的一种语言,她没有国界、没有种族、没有宗教偏好、没有政治色彩,是可以沟通全人类灵魂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有效沟通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有效沟通促进了具有不同社会角色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了特定的社会关系、确保了社会组织的稳定。我们在沟通中要切记沟通的三大要素:1、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2、达成共同的协议,3、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有效沟通促使学校教师协调有效地工作;有效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乔玥 《科技信息》2011,(14):262-262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其各自的地位、任务及规范行为的不同,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围绕知识传授、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感情沟通等方面展开的交往活动,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倾力合作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本文从师生关系的定义入手,分别阐述了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以及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等内容,旨在推动小学音乐教学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7.
金一枚 《科技信息》2011,(7):269-269
在中西音乐交流的萌芽初期,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民族审美心理的差异。不同文化人群"异文化"之间的隔阂与信息的相对闭塞,都导致了中西两方在音乐审美观念上的沟通困难,甚至导致了诸多西方对中国音乐感知认识过程中文化心理的"误读"。对于中国戏曲,柏辽兹如是评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丑陋的矫揉造作,使人觉得好  相似文献   

8.
杨晨 《科技信息》2010,(23):356-356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在艺术世界里,音乐可以使人兴奋,也可以使人镇静,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音乐与人类联系密切,对人类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文化的大师,孔子和柏拉图分别在各自哲学观的基础上对音乐做出了阐释。他们的音乐观既有不同点,也有相通处。对二人的音乐观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对其音乐思想的理解,并且从中认识中西方文艺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江西傩仪当中的音乐因其具有重要特性,一直保存在当地的傩仪过程当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傩仪当中发挥着营造氛围、酬神娱人、沟通人神的重要作用。而南丰石邮的傩仪,因其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傩仪的原生态文化价值,故在赣傩中最具代表性。本文将着重分析以江西南丰石邮傩仪为代表的赣傩音乐中最为突出的两种音乐形态:贯穿始终的锣鼓音乐和间歇唱起的人声唱诵。以进一步发现赣傩音乐的特点与其在仪式音乐当中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与障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曦  牟尧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5):51-53
沟通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而所谓信息沟通,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们之间经由联络渠道,传递与交流信息、思想、观点情感、愿望、意见达到相互了解和理解的过程。有效的沟通意味着信息从发出者完整、准确地传递到接收者那里,接收者并做出相应的、为信息发出者所期望的反应。有效的沟通有利于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充分流动和共享,可以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增强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组织内部总是有很多因素导致了信息沟通产生障碍,如何找出这些障碍,并有效解决这些障碍,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琳 《科技资讯》2008,(35):206-206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使用语言和非语言媒介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按照信息反馈与否,沟通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单向沟通是指没有反馈信息的传递,双向沟通则是指有反馈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3.
李欣 《科技信息》2011,(25):I0277-I0277
视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任何一类音乐学科,如声乐各种器乐、合唱等的学习,都离不开视唱,同时视唱的优劣还直接影响着音乐学习的进度和质量。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学习音乐技能,培养音乐兴趣,全面提高音乐素质,拓开音乐殿堂的黄金阶段,可以说人一生音乐涵养的高低,将直接取决于中小学音乐学习的程度,然而可悲的是80%的人学完九年音乐义务教育后仍不识谱,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中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大合唱活动,可以使初中学生接触这种和谐的多声部音乐,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情感,从而形成和谐的人格。可以说大合唱不但能提高的学生音乐水平、音乐理解力、感染力,还可以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5.
2000多年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汉魏六朝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奠基期。这一时期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虽然零散,不成系统,但已涉及到汉魏六朝音乐赋的题材、体制特征、艺术手法等方面,体现了汉魏六朝人追求独特和经世致用的音乐赋观,反映了他们的美学追求。出现了评音乐赋,集音乐赋,注音乐赋的著作。唐宋元是汉魏六朝音乐赋整理研究的延续期,研究进展不大。出现了大量搜集整理汉魏六朝音乐赋的类书。明清及近代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总结期,汉魏六朝音乐赋的整理卓有成效。现当代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鼎盛期,研究方法角度多样,涌现出大量专题论文。总之,每一时期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都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人们的汉魏六朝音乐赋观也渐趋完善和系统。  相似文献   

16.
郭树华 《科技信息》2010,(8):I0250-I0251
民族健身操是各族人民根据当地劳动、生活、健身和传统舞蹈与现代健身操的基本动作相结合编排而成。由于不受场地和服装的限制,所以开展起来比较容易。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操音乐曲调与节奏的变化和动作起伏从而产生韵律感,增加了民族健身操的韵律关,音乐有控制民族健身操动作与脑细胞兴奋的作用,因此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锻炼可以延缓疲劳的出现,从而欢快明朗的音乐可以更快地调动起人的兴奋性。景颇族健身操是具有民族特色和体育特色的一项活动,文章通过对景颇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并对景颇族健身操的体育价值进行分析,分析健身操对心理、身体、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影响。通过跳健身操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对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研究旨在开发、整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推动陇川县景颇族体育文化在健身活动中的交流,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为更好地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乐音的纷繁,成就了音乐色彩斑斓的交响。乐思的多意,延伸出人们多样思维的"交想"。文章从音乐的产生及其禀性入手,既论述了音乐的抽象与启迪、高贵与高雅、实用与神圣。也表述了音乐的无奈与卑贱。得出了人们对音乐的感悟、对待音乐的态度、音乐的命运等,皆人之所为的结论。提出了":每个人对音乐的解释与感悟只是众人解释与感悟的n分之一"的观点。提出了":音乐,可以每个人的好恶对其进行不负责任的评价,但,不可用非音乐专业的标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营造健美操审美意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选择恰当的音乐能够强烈震憾人的心灵,将听众引入美妙的艺术境界.健美操中的音乐可以激发表演者(运动员)、裁判者以及观赏者(观众)的情感,因为情感是维系健美操与音乐之间的内在脉搏.在论述音乐与健美操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音乐在健美操创编中的效能以及选配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是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提出了音乐治疗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作用,以及音乐对学生思维和沟通方式的影响,并阐述了如何很好的利用音乐来进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们高层次精神需求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育活动的任务是塑造专门的音乐专业人才,二者的终极目的是同质的。就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与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合作实践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立起二者沟通的桥梁,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实践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