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土壤水分胁迫对圆叶决明叶片含水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豆科牧草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86134与34721两个品系为材料,通过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其叶片水分状况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来判断其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胁迫梯度的增加,圆叶决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失水率、净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两品系间的比较显示,同一干旱胁迫梯度下圆叶决明34721比86134品系有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抗旱性较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土壤水分胁迫对圆叶决明叶片含水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科牧草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86134与34721两个品系为材料.通过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其叶片水分状况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来判断其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胁迫梯度的增加.圆叶决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失水率、净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两品系间的比较显示.同一干旱胁迫梯度下圆叶决明34721比86134品系有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抗旱性较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刺槐苗水分运输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在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植物对体内水分运输过程的调控能力,以盆栽2年生刺槐苗木为材料,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了干旱及复水处理条件下刺槐苗木体内水分运输过程参数。结果表明:1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胁迫指数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处理间胁迫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时期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胁迫指数从大到小呈现为:生长初期、生长旺期、生长末期的趋势。2干旱胁迫复水24 h后,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参数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恢复度变化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处理间恢复度均差异显著(P<0.05)。3干旱胁迫复水24 h后,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存在补偿效应且主要出现在苗木的生长旺期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补偿指数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干旱胁迫会对植物造成一定的伤害,然而植物为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能够启动一系列应激反应来阻止、降低或修复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且恢复程度与苗木生长时期及干旱胁迫程度密切相关。复水24 h后,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存在明显补偿现象,这是生物保存自身的一种重要机制,弥补干旱胁迫对苗木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不同程度干旱周期性胁迫对广东乐昌、湖北远安、湖南汝城、浙江江山、安徽霍山5个种源马尾松苗木针叶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马尾松苗木针叶内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麦芽糖的含量有显著影响。甘露糖在马尾松苗木针叶内的积累总体上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加,处理36 d后,对照平均上升37.75%,中度干旱胁迫下平均上升59.07%,重度干旱胁迫下平均上升60.95%;马尾松苗木针叶内葡萄糖含量在胁迫的前两个周期内变化规律性不强,但在3个周期的干旱胁迫后,可以明显地看出对照与处理间葡萄糖含量的差异;半乳糖含量在干旱胁迫的前期变化不稳定且种源间差异不显著,但随胁迫时间延长总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干旱胁迫下,各处理周期马尾松苗木针叶内麦芽糖含量变化不一,但总体表现下降趋势。总体上,可溶性糖组分在安徽霍山种源中积累较丰富,广东乐昌种源中次之,湖北远安、浙江江山、湖南汝城3种源中积累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土壤干旱胁迫对云锦杜鹃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盆栽5年生云锦杜鹃苗木为材料,分对照(土壤水分含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5%~80%)、轻度胁迫(60%~65%)、中度胁迫(45%~50%)、重度胁迫(30%~35%)4组,研究了土壤干旱对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依次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胁迫下增高,在重度胁迫下降低.高温使净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升高,水分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蒸腾耗水特性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选择34种乔木、灌木、果树树种,通过水分控制使苗木受到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以分析苗木的蒸腾强度、气孔大小、叶水势、饱和亏缺与太阳总辐射、大气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土壤含水量及叶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侧柏对水分胁迫反应最为敏感,水分胁迫时,能迅速调整气孔开度以增加气孔阻力减少水分蒸腾,是其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重要生理基础;山杏、白榆有较大的临界饱和亏缺和较低的相对含水量,具较强的耐旱能力;当土壤含水量在6%以上时,土壤含水量与苗木蒸腾速率的关系密切,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时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关系不密切;不同树种的蒸腾速率对气温、大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等环境因素的反应不同,可以选择关系密切的因子作为不同苗木蒸腾速率预测的指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了解苗木蒸腾速率与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关系,可指导选择立地条件类型、墒情及把握造林时机,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苗木中松醇的分布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苗木中松醇的分布及干旱胁迫下不同种源马尾松苗木针叶内松醇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苗木的生长,1年生马尾松苗针叶内松醇的含量逐渐增加,到生长季结束时达到最大值。2年生苗木针叶在生长初期松醇含量较高,但随着苗木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其含量下降,进入苗木硬化期后,针叶内的松醇含量又有增加的趋势。(2)马尾松苗木茎中松醇含量(DW)最高,达25.86 mg/g,其次是1年生苗的针叶,1年生苗木的根系中松醇含量(DW)最低,仅3.60 mg/g。2年生苗木根系中的松醇含量较高,与针叶中的松醇含量相当。(3)马尾松苗木针叶内的松醇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多。胁迫36 d后,5个种源在重度胁迫下的平均松醇含量(DW)为41.38 mg/g,比对照增加25.51%。胁迫54 d后,5个种源在重度胁迫下的平均松醇含量(DW)为47.14 mg/g,比对照增加64.14%。不同种源间马尾松苗木针叶内松醇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胁迫开始时的松醇含量越低,因胁迫松醇的积累越多;在重度干旱胁迫的最后,各种源苗木针叶内的松醇含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下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的光合特性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和光合测定的方法,以湿地松普通种子为对照(CK),测定了7个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在弱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60%)、中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5%~40%)和强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25%)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量子效率(Φc)和羧化效率(CE)等光合特性.实验得知,湿地松光合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规律是:各家系的Pn、Cond、Ci、Tr、φc、CE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而下降,其中Pn、Ci、CE几乎呈直线下降,各家系的WUF随着水分胁迫的加深先上升,至中度胁迫后下降,Cond、Tr在强度胁迫时趋近于0.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不同家系光合特征不同,湿地松半同胞家系的光合特征值明显大于对照,是湿地松各家系生长快、产量高的主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法对灰绿色和黄绿色生态型羊草在干旱和CO_2倍增交互胁迫条件下的水分生理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照和700μmol/mol CO_2胁迫条件下,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与干旱胁迫胁强之间的关系呈直线变化,多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灰绿型羊草的水分利用效率随干旱胁迫的增加速率比黄绿型羊草高,黄绿型羊草气孔导度对干旱胁迫的下降速率高于灰绿型.两个生态型羊草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的1龄和2龄植株在700μmol/mol CO_2胁迫时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对照,气孔导度低于350μmol/mol CO_2胁迫时.t检验结果表明,在350,700μmol/mol CO_2胁迫条件下,两个生态型的1龄、2龄植株间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差异显著.由此表明干旱条件对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的1龄、2龄植株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两个生态型的1龄、2龄植株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灰绿型羊草水分利用能力高于黄绿型羊草.CO_2倍增胁迫对干旱条件下两个生态型羊草植株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低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多年引种栽培兴安杜鹃、迎红杜鹃研究基础上,对其苗木进行不同梯度的水分胁迫试验。通过对其生长状况、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证明这两种杜鹃可以抵抗轻度水分胁迫。当土壤持水量低于40%或大于80%时苗木发生萎蔫或死亡,当土壤持水量60%时苗木生长最好,两种杜鹃叶绿素含量也均达到了最高值。两种杜鹃在受到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时,其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积累均有明显的增加、随着水分胁迫程度不断加深,可溶性蛋白含量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1.
金属型植物生长土壤重金属含量高,同时保水性和持水能力差,易造成重金属和干旱双重胁迫。据此,本项目选用铜污染区(CS)和非污染区海洲香薷(NCS)为试材,以水培方法构成Cu、水分胁迫,研究金属型植物蒸腾速率(Tr)、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u、水分胁迫以及Cu+水分胁迫下,NCS的Tr明显下降,WUE明显提高,RWC和根自然含水量(NWC)下降或明显下降。不同的是,对CS而言,其Tr在Cu胁迫下明显上升,在其它处理下明显下降;其WUE在水分胁迫下明显增加,在其它处理下无明显变化;RWC和NWC下降或明显下降;尽管胁迫下CS和NCS的Tr和RWC均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有较大差别。总之,在铜和干旱胁迫下,不同来源金属型植物水分代谢存在明显差异,其结果可为尾矿库复垦以及矿山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感染松材线虫后,用不同干旱胁迫(PEG)处理,包括干旱(不浇水)与浇水对松树的蒸腾作用,树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及干旱对发病进程松树死亡影响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干旱能明显地加快感染松材线虫后黑松的死亡速度,干旱胁迫和松材线虫的杂能迅速破坏松苗体内保护酶(CAT)的活民生,而加快其死亡速度;高温干旱年份能加快提高黑松,马尾松的发病死亡率,多雨年份马尾松的发病率则较轻,但黑松仍能大量发病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聚丙烯酰胺用量下较短时间内CO2浓度升高对1年生胡杨叶片光合和水分和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聚丙烯酰胺用量的减少,土壤水吸力上升,干旱胁迫加重。叶片水势、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而降低,胞间CO2浓度(Ci)则呈上升趋势。(2)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各处理的胡杨叶片Pn、WUE、Ci上升,Tr、Gs下降。由此说明:CO2浓度升高对胡杨叶片Pn和WUE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干旱胁迫作用;聚丙烯酰胺用量大时,CO2浓度升高对胡杨Pn的促进作用较好;随着外界CO2浓度的升高,气孔关闭,蒸腾速率降低,从而增加了胡杨WUE,这将加强胡杨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水分和热胁迫对苗木针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为对象,研究了在水分和热胁迫下,苗木生长期间针叶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杉木针叶果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杉木针叶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却有显影响。水分胁迫和热胁迫的交互作用对杉苗针叶的蔗糖含量也有显影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11.80%,蔗糖含量提高幅度达318.86%。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16.54%,蔗糖含量提高幅度为169.83%;(2)水分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针叶葡萄糖和蔗糖含量的影响显,而热胁迫则对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影响显。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针叶3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水分胁迫条件下葡萄糖含量提高了45.92%,果糖含量提高了34.01%,蔗糖含量提高了138.32%。热胁迫条件下葡萄糖含量提高了36.07%,果糖含量提高了28.01%,蔗糖含量提高了22.82%;(3)水分和热胁迫尽管对花旗松苗木针叶的3种可溶性糖含量均有较显影响,但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3种可溶性糖含量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只有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花旗松苗木针叶的3种可溶性糖含量才呈现出上升趋势;(4)水分和热胁迫对北美乔柏苗木针叶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影响。其中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89.46%,果糖含量提高了90.32%,蔗糖含量提高了71.68%。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21.18%,果糖含量提高了45.97%,蔗糖含量提高了107.67%。水分胁迫和热胁迫的交互作用对北美乔柏苗木针叶的蔗糖含量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花铃期土壤含水量对棉花群体生理和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两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棉花高产品种,从开花前至盛铃期以前,模拟生产中常出现的四种棉田供水情况,研究表明:花铃期适水供应处理棉田,叶面积指数增长快、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高、产量高,主要原因在于棉花群体光合速率高,呼吸虽高,但呼吸所占比例较低所致。后旱处理对棉花的产量影响不明显,但可大大提高水分利用率。中后旱处理对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最大;新陆早7号忍耐中后期干旱较弱于新陆早6号。  相似文献   

16.
Climate change is expected to cause the alteration of litter production in forests,which may result in substantial changes in soil CO2 efflux (FCO2) process as litter represents a major pathway of carbon from vegetation to the soils.In this study,we conducted an aboveground litter manipulation experiment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litter addition and exclusion on soil FCO2 in Camphor tree,Masson pine,and mixed Camphor tree and Masson pine forests in central south China.Litter input manipulation included three treatments:non-litter input (litter exclusion),double litter input (litter addition),and natural litter input (control).On average,litter exclus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soil FCO2 rate by approximately 39%,24% and 22% in Camphor tree forests,the Mixed forests,and Masson pine forests,respectively.On a yearly basis,double litter addi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CO2 by 12% in the Mixed forests (P=0.02) but not in both Camphor tree and Masson pine forests (P>0.05),when compared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control treatments.However,litter addition increased soil FCO2 rates in the months of June-August in Camphor tree and Masson pine forests,coinciding with high soil temperature of summer conditions.Litter exclusion reduced soil FCO2 more than litter addition increased it in the study sites.Responses of soil respiration to litter input treatments varied with forest types.Litter input treatments did not alter the seasonal patterns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water content.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anges in aboveground litter as a resul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or forest management have a great potential to alter soil respiration and soil carbon balance in forest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7.
缺磷胁迫下马尾松和杉木苗根系有机酸的分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缺磷胁迫下不同种源马尾松和杉木苗木根系有机酸的分泌.结果表明:缺磷胁迫下杉木和马尾松苗木根系有机酸的分泌量显著增加,在P0(KH2PO4,0 mmol/L)、P1(KH2PO4,0.03 mmol/L)和P2(KH2PO4,0.09 mmol/L)3种缺磷水平下,马尾松根系有机酸的平均分泌量分别比正常供磷P3(KH2PO4,0.5 mmol/L)时提高328.6%、267.9%和126.4%,其中浙江马尾松根系分泌有机酸最多;浙江杉木根系有机酸分泌量分别比正常供磷时提高325.0%、150.0%和50.0%.缺磷胁迫下,不同种源的杉木和马尾松增加分泌有机酸的种类不同,浙江马尾松主要增加分泌草酸、酒石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广西马尾松主要增加分泌草酸和酒石酸,贵州马尾松主要增加分泌酒石酸、草酸和苹果酸;杉木主要增加分泌草酸和酒石酸.  相似文献   

18.
干旱对云南易门县云南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干季(3~5月)对云南易门县三个样地(谷地、山腰和山脊)云南松的调查和实验分析,了解干旱条件下,不同的土壤水分和物理状况对云南松生长的影响.发现土壤是制约云南松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云南松针叶脯氨酸的含量可作为云南松抗旱的一个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氮肥调控下测墒滴灌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浆动态的影响,通过2013-2015年的大田试验,在3个施氮水平(90 kg·hm~(-2)、240 kg·hm~(-2)和350 kg·hm~(-2))下,于冬小麦的播前、拔节期及开花期通过测墒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以全生育期0灌溉及漫灌作为对照,分析了滴灌对冬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田间耗水量随滴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贮水和降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下降,灌溉水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籽粒产量最大,达到10 109.79 kg·hm~(-2),WUE和IUE分别比漫灌显著提高50.52%和68.01%.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均明显高于弱势粒,灌浆参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测墒滴灌能有效增加冬小麦的终极生长量,并且提高平均灌浆速率,提升灌浆能力.综合看来,施氮量为240 kg·hm~(-2),测墒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较高,籽粒的灌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