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和亲"政策是古代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实施羁縻的重要内容。唐朝建立后在处理复杂的特定民族关系时广泛运用"和亲"的安边政策,但对地处南方的南诏政权仅"和过一次亲"而且最终以失败告终。分析和亲政策失败的原因,并对和亲政策予以评价,以丰富学界对唐朝与南诏关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天宝干戈     
天宝战争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在南诏与唐王朝之间一场惨烈的战争。对于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影响等问题,研究者很多,相关成果也出了不少。而对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这场战争?战争给他们的后世子孙留下了什么?这些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笔者认为大唐天宝年间发生的这场战争,在唐朝人民心中留下的更多是伤痛的记忆。南诏人民及其子孙对此却有着不一样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天宝战争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在南诏与唐王朝之间一场惨烈的战争。对于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影响等问题,研究者很多,相关成果也出了不少。而对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这场战争?战争给他们的后世子孙留下了什么?这些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笔者认为大唐天宝年间发生的这场战争,在唐朝人民心中留下的更多是伤痛的记忆。南诏人民及其子孙对此却有着不一样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唐朝时期在西南地区兴起的南诏国,受当时社会发展程度和民族状况的影响,其法律制度表现出独特的地域和时代特征,社会规范作用相对较大的刑事法律制度更集中体现了这些特征。南诏的刑事法律制度既有封建制度法律制度的特征,又带有奴隶制度法律制度的色彩,还有民族习惯的掺杂,与南诏社会实际结合紧密。南诏刑事法律制度是中华法系刑事实践中别具一格的部分,对于解决多民族、发展不平衡国家或地区的制度安排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代西南边的八个羌人小国总称西山八国,因其部落酋长从唐初就接受了唐朝的官职封号,实际上接受了唐朝的羁縻或统治;由于其地势在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中甚为重要,在广德元年相继被吐蕃攻占后,唐朝在贞元年间收复失地,西山八国因而率其部众内附,重新接受唐朝的羁縻,唐代史籍中开始出现西山八国的称谓;唐朝自贞元年间始置"西山八国安抚使",说明唐朝对西山八国地势的重视;而吐蕃要进攻唐剑南西川或维持对南诏的控制,故尔屡次同唐朝发生对西山八国的争夺战。  相似文献   

6.
吐蕃和南诏是唐朝初期建立于王朝西部和西南部的两个地方民族政权,他们根据自身的利益,通过接触、结盟和对抗等和与战的方式发展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这种关系经济上促进了双方经贸和贡赐的发展,政治上加强了南诏对吐蕃政治制度的吸收和借鉴,文化上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民族关系上推动了滇西北地区各民族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南诏文化是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什么是南诏文化、南诏文化的主要内容、南诏文化的特征、南诏文化产生的条件、南诏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唐朝与高句丽关系研究中,专家学多从行政设置、经济交流、化传播、隶属关系等角度进行研究,而对唐朝与高句丽的战争的研究则关注的不够,《唐丽战争史》这部学术作恰好弥补丁这一空白。该书立论新颖,考证缜密,以扎实的史学功底、缜密严谨的结构,对唐丽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与未来走势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的研究,为世人勾勒出了唐丽战争的全景图画。  相似文献   

9.
使者往来与唐蕃军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红 《西藏大学学报》2009,24(2):69-74,130
文章认为,唐朝和吐蕃使者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利用使者身份收集对方的军事、经济、社会等情报,直接为统治者制定战略决策服务。唐蕃使者往来与唐蕃军事发展密切相关,使者的往来频度与战争成正比关系,使者交往频繁,战争也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0.
碑刻铭文是民族古籍及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载体。以苍洱地区为核心地带建立的南诏大理国曾是唐宋时期中国西南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方王朝,其文化在宗教文化、儒学文化和社会发展成就等方面呈现了多元包容、和谐发展,体现了南诏大理国文化的兼容性与和谐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嘉靖初的诗风转向,即由学习盛唐诗转向初唐诗。从三个方面论述唐顺之初唐诗的特点。提出了研究唐顺之的初唐诗,可以更加具体的了解此一时期的诗风转变。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的佛教情结表现为多个方面,他们不仅在生活上实践着佛家的清规戒律,过着淡泊名利的日子,而且热衷于和僧人们交往,其中也包括那些具有反佛思想的诗人。唐代诗人存在着这种浓厚佛教气息的原因,是社会与个人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诗人与佛教的这种密切关系又对唐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唐诗走向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3.
敦煌壁画所蕴含的服饰文化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其中唐朝服饰最是绚丽多姿,雍容大度。从敦煌壁画的服饰文化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唐代开放蓬勃的文化气派。  相似文献   

14.
据孙琴安先生统计,迄今为止的唐诗选本大约600种。其中,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的《唐诗三百首》的出现,历经数百年久盛不衰,使得唐诗这颗耀眼的明珠因此书的出现而更加璀璨夺目。探究《唐诗三百首》成功的秘诀,对今天的唐诗传播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代的鹰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唐帝国境内,二则来自唐帝国以外的周边国家或少数民族政权。唐人驯养鹰类,参加鹰猎,玩赏和消遣乃是主流。鹰猎风行于唐代社会,不啻为唐人所追逐的时尚。而鹰的高傲矫健也正与盛唐气象相映,放鹰和鹰猎活动遂成有唐一代精神气质的代表。唐风之刚健,盛唐之雄壮,也俱在唐人对鹰和鹰猎的吟诵之中。但唐人对鹰和鹰猎的喜爱,也给唐代的农业生产乃至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人对中亚的征服以及与中国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前期,中亚实际上属于中国的版图,唐对中亚采取羁縻统治政策.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侵入中亚,与唐朝军队发生了冲突,唐军大败,中国势力退出中亚,与阿拉伯人友好相处.研究这段历史,对我们正确认识唐朝与中亚各国及其阿拉伯帝国的关系,珍视现在与中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发展与阿拉伯世界的友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