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8(1):F0002-F0002
2011年12月9日,由重庆市社科联、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市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和科技处承办的“2011构建和谐三峡论坛”在重庆三峡学院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2.
2005年1月,重庆三峡学院组建“重庆三峡学院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12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渝府12006)251号)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在,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下设“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三峡库区移民教育与法律政策研究所”、“移民经济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三峡库区资料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3.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6):143-143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通讯在2009年6月重点推介了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的"三峡研究"栏目,说明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的"三峡研究"栏目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影响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4.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2):F0003-F0003
王顺克,男,1964年出生,重庆市忠县人,重庆三峡学院经济学教授,重庆三峡学院首届学术带头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人事处处长,学校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重庆万州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5.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2):163-F0002
颜帮全,男,1967年出生,重庆万州人,1989年四川大学本科毕业,2006年西南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管理学硕士。现为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重庆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重庆三峡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市场营销咨询与策划中心和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会员,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第二批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6.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21(6):123-123
由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构建和谐三峡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05年10月22日在重庆三峡学院召开。有近百名米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7.
郎永建,男,重庆三峡学院教授。1962年生,重庆市万州区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198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199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助教班进修学习,1997年至199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系进修学习.1999年至2001年在西南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经济与现代管理研究方向研究生课程班在职学习,现正在西南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8.
项目名称:三峡库区消落带种子库动态及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机制负责人:刘正学刘正学,重庆三峡学院教授,博士。主研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峡库区消落带种子库动态及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机制"(编号:31270451)。该项目主要研究:三峡库区消落带正由陆地向水陆交替湿地逐渐演变,受损湿地土壤种子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中三峡建设的需要 ,进一步加强对三峡的研究 ,重庆三峡学院科研处于2000年6月20日邀请院内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法律、体育、生态环保等学科的专家约20人召开了一次“三峡学”学术研讨会 ,会议上各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三峡学”的渊源、概念、内涵、特征、方法 ,价值加以了热烈的探讨与争鸣 ,现择要登载于下 ,以读者 ,并期引发学界更深入的研讨。伉大林 (重庆三峡学院党委主持工作的副书记 ) :我们是以“三峡”命名的学校 ,并且地处三峡腹地 ,理所当然地应该把“三峡学”的研究作为自己的任务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99年荣获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学报二等奖,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遵循学术开放原则,注重对三峡地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研究,除常设一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栏目之外,还重点开设“移民专题”、“三峡经济探索”、“三峡文化研究”、“三峡旅游”、“三峡地方科技”、“三峡生态与环保”、“中学教学论坛…  相似文献   

11.
陈卫星简介     
陈卫星,男,1975年6月生,民盟盟员,湖北黄冈人,200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并先后在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教授、副院长(主持工作),硕士生导师,重庆三峡学院学术带头人。兼任三峡大学硕士生导师,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重庆市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民盟重庆三峡学院总支副主委,万州区政协四届委员、常委。  相似文献   

12.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6):F0002-F0002
骆永菊教授,女,1964年出生,重庆市万州人。1985年就读于万县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1988年留校任教至今。1993年获西南师范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96年9月到1997年7月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进修,2001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班。重庆三峡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研究会理事,重庆市高等学校第二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重庆三峡学院首届学术带头人,重庆三峡学院工商管理系党总支书记。担任经济学、财务管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96、2003年分获四川三峡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第一届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3.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9(1):F002-F003
蒋先伟(1949-)教授,重庆开县人。1981年毕业于四川省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82年在四川师范学院修完本科,1984年至1985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助教进修班,现执教于重庆三峡学院。曾任重庆三峡学院中文系副主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现任系总支书记。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长于杜甫夔州诗和三峡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6):125-128,F0003
重庆直辖研究“打好直辖牌、实现新跨越”战略思考彭智勇6.1三峡研究论三峡石文化的概念及内容李长禄胡光1.124论早期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陈果1.28三峡库区税源优化与产业发展问题探讨杨志宏李锐清牟康2.21论三峡库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周光跃2.25借鉴欧洲经验,促进重庆农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由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协办的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三峡学院举行。来自全国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创作界的80余名专家学者和作家诗人出席了会议。在会议开幕式上,重庆三峡学院副校长胡继明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并简要阐述了举办这次学术研讨会的目的与意义。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主席吕进教授和中南财经大学世界华文文学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23(5):F0003-F0003
崔毅,男,1987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韩国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万州区美术家学会副主席、重庆市艺术学科高评委委员、重庆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文艺类人才、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重庆市科协会员、重庆三峡学院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重庆三峡学院教学名师。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29日至30日,由重庆市会计学会主办,重庆三峡学院承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万州分公司协办的"2012中国会计高层论坛"在重庆三峡学院隆重召开。中国会计学会、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会计学会、重庆市万州区政府有关领导和北京大学、厦门大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重庆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全国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2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与会者围绕"会计改革、会计本质、  相似文献   

18.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4):F0002-F0002
“中国语言文学”是重庆三峡学院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包括传统文学文化及其当代价值、古典文献与巴渝文化遗产、汉语本体及其应用、现当代文学及台港文学、三峡文化与文学文献等五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21(6):123-123
2005年10月22日,重庆三峡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重庆三峡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是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直接领导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同时接受重庆三峡学院党委的领导。该联合会的宗旨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团结、组织、协调和引导全院社会科学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规律,为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20.
1985年,适值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万木逢春.当年10月,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创刊,从最初的<万县师专学报>到<三峡学刊>,直至今日的<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在她成长的道路上,伴随着学校改革与发展,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20载风雨历程,从稚嫩走向成熟,去浮躁而归于沉稳,已是一种必然.面对当前高等教育的诸多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西部大开发,教育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无疑将有力地促进学报的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