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勰的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第一个把意象引进诗学的领域,他的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的理论原则有不少共同之处。首先,他们都重视对意象内在生成的探讨,认为意象的形成必须经过理性的苦炼与情感的激发,达到情理交融;其次,意象的外在实现是主客体的统一。刘勰的隐秀说揭示了意象的审美特征。秀是“状溢目前”,正与英美意象派主张意象的具体性相舍;为了达到“秀”,必须“直寻”、“简朴”,也与意象派的简洁、“直接呈现”相吻合。隐是“情在词外”、“复意为工”也和意象派的“可变意义”、“意象叠加”相吻合。由于刘勰的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理论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哲学基础,它们必然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传统的气一元论,认为宇宙、诗人、作品可以贯通一气。刘勰主张“虚静”,净化精神,内虚其怀,外纳万物,诗歌意象就能情景融和,物我合一。英美意象派受到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影响,寻求激越昂奋的创造动力,强调直觉和瞬间感受,注重客观意象的呈现,内涵往往隐秘、飘忽,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刘勰第一个把意象引进诗学的领域,他的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的理论原则有不少共同之处。首先,他们都重视对意象内在生成的探讨,认为意象的形成必须经过理性的苦炼与情感的激发,达到情理交融;其次,意象的外在实现是主客体的统一。刘勰的隐秀说揭示了意象的审美特征。秀是“状溢目前”,正与英美意象派主张意象的具体性相合;为了达到“秀”,必须“直寻”、“简朴”,也与意象派的简洁、“直接呈现”相吻合。隐是“情在词外”、“复意为工”也和意象派的“可变意义”、“意象叠加”相吻合。由于刘勰的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理论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哲学基础,它们必然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传统的气一元论,认为宇宙、诗人、作品可以贯通一气。刘勰主张“虚静”,净化精神,内虚其怀,外纳万物,诗歌意象就能情景融和,物我合一。英美意象派受到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影响,寻求激越昂奋的创造动力,强调直觉和瞬间感受,注重客观意象的呈现,内涵往往隐秘、飘忽,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意象派诗歌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开路先锋,代表人物主要有:庞德、H.D.罗厄尔等。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主要强调意象和"意象并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罗伯特·勃莱、詹姆斯·赖特等把意象派诗歌发展成深度意象派诗歌,无论是诗歌理论或是诗歌创作实践,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与庞德的意象派诗歌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也强调诗歌的意象,但认为深度意象是对无意识的开掘,强调意象的跳跃和比喻的转换。通过从定义和概念、哲学基础、文化来源以及创作实践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意象派诗歌和深度意象派诗歌在"意象"处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英美意象派诗人推崇中国古典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古诗的表现技巧,强调意象的直接呈现,主张“纯用意象”,将意象“并置脱节”。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异质性,英美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诗在审美效果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西方意象派在其发展探索过程中借鉴学习了中国古典诗歌,丰富了它的创作理论主张。意象派学习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叠加”的表现手法,并借鉴中国古典诗歌的选材和取意等,为英美诗歌的创作繁荣发展了新的形式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西方意象派在其发展探索过程中借鉴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是由社会和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意象派汲取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以及意象叠加、意象并置的表现手法,但由于文化差异原因,它并没有达到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神韵”境界,与中国传统“神韵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象”作为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诗学中主要表现为“意象”,而在西方诗学中主要表现为“形象”。中国诗学中的“象”以“意象”的表现形式实践了一条明倡“形神兼备”,暗中则是“神似胜于形似”,重“意”远远胜过重“形”的道路;而西方则刚好走了相反的路子,它以“形象”的表现形式演绎了一段重“形”轻“意”的历史。近现代西方美学中“意象”概念的广泛使用和文艺实践,为中西诗学的对话和未来发展昭示了广阔的交融前景。  相似文献   

8.
郑杰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2):64-66,69
意象派被认为开启了二十世纪美国现代诗歌的新时代。艾米.洛威尔和庞德并称为意象派的两位主要代表。早期的欧洲之行让洛威尔接触到庞德和其他意象派诗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和启发下,洛威尔提出了意象派的基本教义。然而,在其创作后期,洛威尔深受印象主义和东方诗风的影响,其后期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偏离庞德等定义的意象原则,以至于庞德戏称其为“艾米主义”。本文试图探讨洛威尔对意象派诗风的发展来论证,正是这种所谓的偏离从而把意象派诗带入一个新的领域,为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独特的抒情传统与表意文字媒介,使得意象这个范畴始终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据一个重要的关键地位。从先秦诸子关于意与象关系的哲学思辨到刘勰的意象理论的提出,一直发展到主宰中国文坛的审美意境论,形成中国古代审美意象理论逐渐深化的轨迹。而西方的意象理论成熟较晚,在西方美学史上,对审美意象范畴的真正重视,应该从康德关于审美主体性的阐发开始,随着二十世纪现代审美心理学的勃兴,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泛滥和“意象”派诗人的鼓吹,审美意象逐渐成为现代西方美学的一个流行概念。值此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10.
庄子美学中的“言”、“意”关系问题,深刻地触及了文艺审美活动的特征.文章以此为基础,辨析了庄子“言”、“意”关系的基本内涵,进而探讨了文学语言“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及特点,最后从符号美学的角度分析了文学语言的四个特征:情感性、意象性、非逻辑推理性及多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