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杂文的社会性历来为研究者所看重,但我以为真正能够体现鲁迅杂文的历史价值和美学意义的应该是其“个人性”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强烈的抒情色彩使鲁迅杂文成为诗与政论的结合,坦诚地抒写自我内心世界更带上鲜明的作家主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鲁迅无意做演讲家,也没有专力研究过演讲的理论和技巧。但事实上他是一位杰出的、天才的演讲家。演讲是鲁迅整个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他的言论中,关涉到演讲方面的论述虽不太多,却每每切中要害,入木三分,精辟而独到。鲁迅对演讲内容和演讲形式的深刻见解,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遵命演讲,“老生常淡”。鲁迅说:“我的演讲,真是‘老生常谈’,而且是七、八年前的‘常谈’”。“老生常谈”,意有两层,除了自谦的一层意思外,另一层则是指一些重要思想或言论的反复出现。诸如“痛打落水狗”的主张,“韧”性的战斗精神的鼓吹,对尊孔复古之徒的  相似文献   

3.
鲁迅杂文,是诗和政论的结合,是深刻的思想、崇高的情感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结晶,尤其是鲁迅后期的杂文,更纯熟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充满着真知灼见,具有砍钢削铁的说服力和追魂摄鬼的感染力。这是一部“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更是一座永具魅力的艺术美的宝库。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中期,徐炳昶和李宗侗主编的<猛进>周刊是当时一种有进步倾向的政论性周刊,它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对新报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除了在群众运动中同青年站在一起外,还写了<通讯>、<并非闲话(二)>、<十四年的"读经">、<碎话>等杂文,支持他们反对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的斗争.杂文内容包含了重新提倡"思想革命",寄希望于知识青年,揭露和批判了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正人君子"的嘴脸等,这在鲁迅思想发展上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中期,徐炳昶和李宗侗主编的《猛进》周刊是当时一种有进步倾向的政论性周刊,它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对新报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除了在群众运动中同青年站在一起外,还写了《通讯》、《并非闲话(二)》、《十四年的“读经”》、《碎话》等杂文,支持他们反对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的斗争。杂文内容包含了重新提倡“思想革命”,寄希望于知识青年,揭露和批判了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正人君子”的嘴脸等,这在鲁迅思想发展上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编选了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等杂文七篇。这些杂文内容深刻,具有强烈的战斗性,题材和形式多样,语言尖锐、泼辣、生动、形象,善用反语。鲁迅的杂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不朽作品。这些杂文,就文体而论,有纯粹政论的;有叙事、抒情夹认论的;有以明述事理为主的;有序跋形式的,学生不容易把握它的特点。这些杂文,内容深刻,写作时间距今比较久远,学生不明写作背景,对有的内容学生弄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在他光辉的几十年战斗生涯中,始终对儿童文学给予热情的关心和密切的注视。他不仅在理论上卓有建树,而且在实践上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创作和译著。重温鲁迅有关儿童文学的珍贵遗言,我们深深体会到,尽管是处在风雨如磐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黑暗岁月里,鲁迅却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指出了宽阔的道路和光明的方向。尽管时间相隔已有四十余年,但鲁迅对儿童文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精辟见解,至今仍具有十分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小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一面镜子。它真实地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前夕到五卅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的现买。可以说,它“提供人民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国历史的价值,比当时所有的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所提供的都要丰富的多”。妇女问题,是鲁迅一生十分关切的社会问题。许广平曾说:“鲁迅关心妇女,为解放妇女提供的意见,是很完备的,内容有关婚姻、家庭生活、寡妇、新女性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他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妇女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在鲁迅小说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农民的形象;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除此之外,还塑造了好几个妇女的形象。在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中,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就有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虽也有涉及婚姻问题或其他问题的,但主要在于揭示封建社会中严重地存在着的妇女问题。所谓妇女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男女不平等的问题。笔者写此文的目的,是探讨一下鲁迅塑造这些妇女形象,向我们提供了哪些有关妇女问题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与鲁迅,谊兼师友,交谊极深。1921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出长教育部,鲁迅为部员。蔡元培长北大,鲁迅任兼职讲师。宋庆龄和蔡元培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鲁迅是这个组织的领导成员之一。1936年鲁迅逝世,蔡元培极为悲痛,挽以联曰: “著作足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相似文献   

11.
对于我们的时代,鲁迅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当代中国人,特别是对于当代中国青年究竟应该怎样认识鲁迅的伟大?这并不是一个有现成答案的问题。 一 几十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把鲁迅目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在学术界和一般知识界中,认为鲁迅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领域的看法相当普遍。前不久,一篇贬损鲁迅的文章提出:“鲁迅首先是文学家,然后才是思想家,政治家、伦理学家。”  相似文献   

12.
鲁迅有关文艺的真实性论述是多方面的,作者仅就文艺家深入生活、如何真实地反映生活、文艺创作的典型化原则、文艺家要树立科学世界观等问题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重温鲁迅的这些深刻论述,对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和理论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新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鲁迅始终是一面旗帜,他不仅以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而且还呕心沥血,为文坛培育一代新人,其中鲁迅对青年女作家肖红(1911——1942)的关怀,就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例证。虽然肖红与鲁迅实际交往的时间极为短暂,前后不到三年,但给肖红的教益却甚为深广。无数的事实有力地说明,是鲁迅的革命心怀,指引着肖红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对鲁迅小说中的社会主义因素问题,历来有争论。十年浩劫以前,一些文学史家撇开对鲁迅小说的总的倾向的分析,用穿凿附会的办法专门从作品中的细节寻找微言大义,比如说《药》中的乌鸦是革命和革命者的象征等等,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因素。粉碎“四人邦”以后,一些同志认为过去在鲁迅评价中也存在着“左倾”错误,在许多问题上把鲁迅拔高了。并以鲁迅小说为例,说鲁迅的小说是在进化论思想指导下创作的以揭露社会黑暗为主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不能说有社会主义因素。以上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歪曲了鲁迅的作  相似文献   

15.
方舒杨 《科技信息》2010,(17):105-105,117
鲁迅作为一名翻译家为我国近代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探究鲁迅在翻译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原因对翻译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研究发现鲁迅的外语基础、知识结构以及当时社会状况等多方因素是促成鲁迅在翻译领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931年初瞿秋白从政治舞台上退下来,转而从事文艺工作,鲁迅“马上把秋白同志当作一支很重要的生力军”,鲁迅“首先看重他的翻译,认为在国内文艺界是找不出第二个人可以与他比较的”。1931年12月15日,秋白给鲁迅写了一封长信,对鲁迅译的《毁灭》提出若干意见,并进而论及言语革命问题和翻译问题。鲁迅历来从善如流,虚怀若谷,凡有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1936年鲁迅逝世以前,郭沫若对鲁迅的态度,既有辱骂和攻击的一面,也有佩服和尊重的一面,既有仇鲁的一面,也有联鲁的一面,并非完全否定。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世界观的转变、思想觉悟的提高、宗派主义的克服,1936年鲁迅逝世以后,郭沫若已清楚地认识到鲁迅在中国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巨大价值和崇高地位,因而多次著文,对鲁迅作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处处对鲁迅表现出真诚的崇敬。  相似文献   

18.
鲁迅改诗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鲁迅先生认真修改诗文的经验时曾赞扬说:"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出版的三巨册近百万字的《许广平文集》包括三部分:回忆和纪念鲁迅以及记叙作者自女师大时代就开始的与鲁迅并肩战斗、工作与生活;有关鲁迅著作出版的筹划、介绍以及拯救鲁迅藏书、评论研究鲁迅的著作等;作者冲出封建大家庭,走向社会,成长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一。这部内容丰富的巨著,清晰地记录了一位终生不渝勇敢捍卫鲁迅精神,保卫鲁迅文化遗产的坚强卫士的光辉足迹。  相似文献   

20.
鲁迅把青年看成自己的"身外青春",对"身外青春"的关注一直是鲁迅的一个精神向度。鲁迅在散文中,率直地对醉生梦死的青年表达着不满,坚持不懈地唤醒与培育着众多的革命英才,发自内心地对踏实肯干的青年给予着赞扬,为因革命牺牲的青年感到痛心与惋惜。我们从鲁迅对"身外青春"的各种不同态度,感受到鲁迅的人格风范和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