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基于高职教育实施工学结合的必要性,提出完善工学结合的支撑条件、强化政策制度保障、建立全过程控制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作为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措施,推动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小玲 《科技信息》2011,(21):268-268,278
工学结合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提升,而且为高职德育教育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工学结合模式下加强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工学结合模式下加强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爱  郭瑛 《科技信息》2009,(25):214-214
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学结合教育理念是目前高职深化教育改革的趋势。文章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改革过程中,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思路,以与目前高职各专业进行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从工学结合的内涵分析入手,指出实施工学结合的主要途径,并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试点进行的"工学结合"为个案来分析,肯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成果,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大力推进工学结合。  相似文献   

5.
曹雅丽  韩玉芬 《科技信息》2011,(21):247-248
以对《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开发为载体,剖析出高职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开发必要性,分析影响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提供高职特色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刘艳蔚  孟文  汤受鹏 《科技信息》2013,(26):222-222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本文从分析工学结合的理论基础入手,针对工学结合的现状及存在的困境,探讨相应的推进策略,以便更好地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已成为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首要任务,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个在实施工学结合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但又切实需要依托工学结合来培养实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的专业,其工学结合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就业教育。工学结合是近段时间来高职教育领域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工学结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许多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根据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开展"三明治"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的情况,提出"多赢"是工学结合顺利开展的前提、规范化的管理是工学结合取得实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从理论上来说,工学结合能够实现校企“双赢”,但现实中,工学结合却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对“矛盾”,一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二是工学结合决策与执行之间的“矛盾”。因此,工学结合要真正实现“双赢”,必须正确处理这两对“矛盾”,明确地方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的角色定位,构建高职院校、企业、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钟红梅  侯德顺 《科技信息》2011,(22):402-402
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文阐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多元化工学结合的基本形式,探讨了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施多元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结合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就在工学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高职学生思想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在训学生的管理工作。管理主体缺位、思想观念错位和利益矛盾凸显是当下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三大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到:解放思想,优化管理理念;对校企双方在学生管理上的强度弱化现象不能回避,必须客观地、实事就是地去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强化对在训学生的管理要以校企协作为抓手,实训三方要团结一致、通力合作,形成管理的合力;开拓创新,巧化管理难题。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是一种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历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推进工学结合,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赵健 《科技信息》2011,(13):285-286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立足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根据其特点指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评教体系与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性,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业分析专业的职业技能操作培训的具体教学实践,本文总结了职业技能操作培训中所实施的具体方法,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教学实践证明,工学结合、双证并举的职业技能培训措施是工业分析专业职业技能操作培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但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亟待解决的各种问题。可以从政策支持、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打造有"实战"能力的师资队伍等方面深化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本文给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总体思路,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结构,并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本文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向,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推行工学结合,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安全文化建设对于维护学校平安和谐,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积淀不够深厚、资金投入不够到位、规划设计不够科学、思想认识不够全面是当前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高职院校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从明晰安全建设任务、提升安全文化管理硬件、构建特色安全管理体系、发挥师生主体实践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实践,使高职院校的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得到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促进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就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含义、措施、问题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来加以阐述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