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6,(11):48-49
韩国电影《野蛮女友》一度风靡中国。这和我们传统上认为恋爱的女人应该温柔有很大不同。现在,科学家为“野蛮女友”们找到了理论依据。据最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意大利女科学家马拉齐蒂研究发现,热恋中的两性性情差别并不那么明显,因为男女在恋爱时期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趋于一致,换句话说,男人更像女人,女人更像男人。男性会变得更温柔多情,女性则会变得更热情奔放。除此,一些社会心理因素也对男女在恋爱中的这种变化有所影响。首先,这是社会传统文化对男女的不同要求。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总是要求男性要大度、慷慨、沉稳、有容人…  相似文献   

2.
得出上述结论的英国大学研究人员表示,这是"幸灾乐祸"第一次有了来自神经科学方面的证据.通过大脑扫描图,科学家对比了男人和女人目睹他人遭受痛苦时的不同反应.结果发现,如果经受痛苦的人是自己喜欢的人,男性和女性大脑中与痛苦和移情作用(即对受痛苦者产生同感和同情)有关的区域会产生反应.但如果经受痛苦的是自己反感的人,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反应就有了差别:女性大脑的反应变化不大,而男性则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3.
健康之友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女性终生都比男性所承受的压力大。这项研究对6000个英国人进行了调查,发现有压力的女性比例为63%,而有压力的男性比例仅为51%。工作的母亲感到压力的比例更大,高达67%。即使到了生命的晚期,女性的压力也比男性大。有半数以上的祖母,感到带孩子有压力,而老年男性感到有压力的比例仅为38%。就年轻人来说,“工作狂”男女虽然都有,但总的来说,女性感到有压力的为64%,男性感到有压力的为55%。科学家认为,男女之间的这种差别,  相似文献   

4.
文立 《科学大观园》2005,(24):44-45
美国密执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关于男性寿命的调查报告,这个报告说,男性远没有我们认为的那样强壮。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男性寿命目前仍在不断地缩短,男性健康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这份最新调查没有给出男女寿命的差异是多少,只是说男性青壮年的死亡几率比女性高三倍。而按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口组织多年的调查统计表明,男性寿命平均比女性短5至10年,而且在一些国家,这种差别还在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5.
殷荷 《科学大观园》2007,(14):66-67
网络上流传过这样一个笑话:一对夫妻,当丈夫只是因为喜欢的球队输掉比赛而郁闷时,他的沉默却令妻子思前想后了一整夜,不知婚姻哪里出了问题。虽然这是一个玩笑,却生动地反应出男女两性的不同。迟钝与敏感,粗心与细腻,沉默与喧闹……两性之间的思维、沟通、认知和反应究竟有哪些差别?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06,(13):20
男女身上不同的性爱变化据我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最新调查表明,30岁以下的男性抱怨性伴侣过于被动,缺乏性欲的占71.3%;女性抱怨男性性欲太强,不够温柔的比例几乎与此一致。但在35岁以上的年龄组里,这种情况就颠倒过来了,常常是女性抱怨男性缺乏性欲,过于冷淡。其实,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性在人的一生中是变化的,而男女的性变化也有所不同,这种互变一方面来自于生理变化,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双方心理的变化。生理变化来自于男女性敏感区的互变。年轻男性的性敏感区几乎只有一处,就是阴茎,尤其是龟头后面的冠状沟。若女性这时抚摸的是肩…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7,(15):44
问: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容易抑郁?答:的确如此。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至4倍。遇事悲观,自信心差,以及性格内向、敏感多疑、感情比较脆弱的人;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上班很少见太阳以及对寒冷较敏感的人,都容易患冬季抑郁症。  相似文献   

8.
由布鲁克林大学心理学教授伊斯雷尔·阿布拉莫夫负责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在视觉上有较大区别:女性在对颜色的识别上要强于男性,而男性的视觉优势则体现在对远处物体的细节敏感度以及对快速移动物体的追踪能力上。研究人员称这种区别的出现是因为男女长期社会分工角色的不同。伊斯雷尔·阿布拉莫夫和研究团队人员,在研究中对一群视力正常的成年男女志愿者进行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9.
科技新讯     
女性比男性长寿的秘密 一般而言,女人的寿命会比男人长5年,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利物浦约翰·莫尔斯大学的大卫·戈德斯平克教授宣布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时说:"一个70岁男人的心脏强度会比他18岁的时候降低20%-25%,而女人的心脏强度则不会受到年龄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女人比男人要长寿的原因。"全球最老的小学生 全球最老的小学生--85岁的肯  相似文献   

10.
<正>担心老了后没人养、给儿女造成负担、气自己身体"不中用"……许多老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担忧。英国曾经进行了一项涉及12个国家的调查发现,全球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害怕衰老,男女对衰老的担心也大不相同。美国"关爱网"最新载文,刊出男女老后最害怕的5件事,并教你如何克服这些担忧心理。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的科研人员在一项研究中,要求男女各20名志愿者将一只手浸入滚烫的热水中,而且要忍耐尽可能长的一段时间,与此同时,他们会闻到各种不同的气味。科研人员发现,玫瑰或杏仁的香气能使女性的疼痛感显著降低,而男性却没有出现这种反应。醋发出的气味所起到的作用恰恰相反,还会使疼痛感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1,(9):15-15
世界各国的人口寿命数据表明,女性的平均期望寿命要比男性长7年。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长寿?下面的10个原因也许就是事情的真相。对于男性来说,要想活得像女性一样健康和长寿,除了女性生理上的独特性不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一项新研究表明,欧洲和美国的老年男性做家务时间少于老年女性。德国莱布尼茨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老年女性平均每天要花近5小时做家务,而老年男性只有3小时左右。这个研究还发现,尽管做家务比较多的人感觉自己更健康,但那些家务时间特别长,同时睡眠时间过多或过少的女性,健康状况更差。相关论文刊登于《BMC公共卫生》。研究采用了15333位男性和20907位女性的自我报告数据,这  相似文献   

14.
<正>也不是没人研究过男性避孕药,只是面对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精子们,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依旧所获不多。避孕,是男女两个人的事,但在选择避孕方式上,女性安装宫内节育器的比例要比男性做输精管结扎术的比例大得多,市面上的避孕药品也几乎都偏向于女性。像宫内节育器这样的避孕措施对女性的伤害还真不小。最可怕的是有很多女性即使带上宫内节育器还会有怀孕的情况,而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宫外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4,(9):24-24
正孩子不仅是爱情的结晶,更是幸福生活的保证,一个人一生中没有自己的孩子将会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在生育年龄方面,男女并不平等。女性到达一定年龄后将不再保有生育能力,而男性朋友若未出现异常即可一辈子拥有生育能力。人类最适宜的生育年龄应该是生命力最旺盛、器官功能达到良好成熟状态的时期,即25岁左  相似文献   

16.
不利天气条件会导致高速公路路段出现诸如能见度低、路面积冰(积水、雪)打滑等恶劣路况,蕴藏着多种交通事故隐患,甚至可能引发重大交通事故。而高速公路交通对气象条件的高度敏感性决定了现代公路运输体系所追求的“高速、高效、安全、舒适”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和制约。在全球气候变暧导致气象灾害频次增加、强度增强的大背景下,大雾、暴雨、道面结冰等灾害性天气及由次生的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7.
各种原因使男女两性的性爱心理迥然有别.在女性眼里,对男性的性爱感觉来源于男性的内外两方面.外在于身体的力量美:魁梧高大的身躯,宽阔坚实的双肩.发达隆起的肌肉,蜿蜒起伏;粗犷奔腾的线条,给人以强烈的力量感,显现出矫健和勃发的活力,充满了阳刚之气.有人夸张地形容男性人体美:站起来像一座挺拔的高山,躺下去像一条壮阔的大河,奔走像一串滚动的惊雷.内则在于男性的人格美:雄心壮志,处变不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探索,面对磨难有毅力、有信心、有智慧、敢拼搏、能忍耐.这是一种内在的强大力量,一种特有的美.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男女之间的最大差异的报告,异性对谈话的焦虑。这表明,当女性和男性交谈时,男性会显得更有经验,而女性交谈时会遭受更大的不安和压力。很多社交场合能挑起人的焦虑,这种焦虑甚至使人群当中最乐观的人也会感到不安,其中,这种社交焦虑在两性之间有什么差别?《人格与个体差异》杂志中发表的一项研究,试图通过调查超  相似文献   

19.
1.红衣女郎更吸引男性.《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在两性交谈时,与穿绿衣服的女性相比,男性会主动靠近红衣女郎,并提出更多亲密问题. 2.女性更关注富有男性,而男性不介意女性财富.《英国心理学杂志》刊登一项近期研究发现,与开普通轿车的男性相比,开高级轿车的男性对女性吸引力更大,而女性开高级轿车或开普通轿车对男性的吸引力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0.
人体一些部位,例如手和嘴唇,会比其他部位更加敏感,这种敏感成为我们辨别周围世界最复杂细微能力的重要工具.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微妙的身体机制,可能是某些皮肤区域更为敏感的原因. 这项实验报告发表在10月11日的《细胞》杂志上,研究表明,大脑对皮肤表面的超敏感反应形成于青春期较早阶段,是在脑干区域产生的.此外,与身体不太敏感部位的神经元相比,分布在皮肤较敏感部位并将信息传递到脑干的感觉神经元形成了更多、更强的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