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今年8月,日美两国政界、财界人士和学者一百多人在东京举行纪念日美安全条约修订二十周年的讨论会。同时,日美两国防务问题专家以“日美安全体制的现在与将来”为题,进行了学术讨论。日本舆论界对此颇为重视,认为这两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日本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迫切要求维护和进一步加强日美安全条约的愿望,也反映了美国要求日本加强军事力量,在日美安全体制中更多发挥作用的意图。日美安全条约全称为《日本和美利坚合众国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于1951年签订,1960年修订,1969年双方商定无限期延长。该条约规定:日美两国“将在日本的安全或远东的国际和平和安全受到威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随着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中日两国观众会有更多的机会观看、了解双方的传统文化艺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际,在日本东京的国立能乐堂,上演了中日两国传统舞台艺术瑰宝——中国昆剧、京剧,日本能乐、狂言荟萃一堂的《中日杨贵妃响演》。这场演出的独特之处,不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也逐渐加深,中国的日语学习者以及来华留学的日本留学生越来越多,由此针对中国人学日语和日本人学汉语的教材也层出不穷。该文以《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中日交流标准中国语》两部教材为例,希望通过对教材结构的对比而得出的结论能对外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属东方园林体系,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较大。由于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两国园林设计者的园林观也有所不同,这导致了中日两国园林艺术存在着不同点。从发展轨迹、造园思想和审美趣味这三个方面入手,探求中日两国园林艺术在立意、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与"同",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园林设计水平和景观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全面论述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同与异,既涉及民风、民俗,又涉及伦理、道德,既论历史,又论当今.中日两国文化在儒教思想的影响下,诸多方面存在共同之处,但日本文化保持着其特殊性。笔者认为,日本文化的基调可以说是儒教日本宗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却遭到了惨败。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是其根本原因,中日两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是重要的外部原因,而中日两国改革的策略与手段不同,是重要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7.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的大学者 ,他在出使日本期间 ,论述了其在古籍西归中的重大贡献 ,使中日两国有识之士重新认识到在日的中国古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1987年8月6日至7日,“中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比较研究”第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我校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日两国的专家、教授、学者和研究生共50多人。其中来自日本的专家学者有,著名的日本科学史家、巾日合作研究项目日方负责人、日本成蹊大学教授岛原健三,日本成蹊大学工学部前教授三轮诚,日本尔洋大学工学部助教授、日本《科学史研究》杂志编委菅原国香,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工学部主任助理、日本《化学史研究》杂志常务编委藤井清久等人;国内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农行长春管理干部学院、长春职业师范学院和  相似文献   

9.
适应主义策略是沙勿略、范礼安、罗明坚、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在东方传播天主教的重要方法之一。适应主义在中日两国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针对对象:日本的平民阶层和中国士大夫群体。适应策略在中日两国工作对象的差异,是导致中国缺乏类似日本兰学阶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却遭到了惨败。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是其根本原因,中日两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是重要的外部原因,而中日两国改革的策略与手段不同,是重要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的大学者,他在出使日本期间,论述了其在古籍西归中的重大贡献,使中日两国有识之士重新认识到在日的中国古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古人称日本国为“扶桑国”。两国隔海相望.相距之遥远,《梁书·扶桑国传》说“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东方朔所撰《海内十洲记》言:“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余围,两干同根,更相依倚,日所出处。”足见大海茫茫神秘莫测,使人颇有远不可及之感。然而,伴随着中日两国人民频繁的友好往来,人们也亲昵称谓两国相距是“一衣带水”.近得可朝往夕见。正是这种地缘关系,中日两国早在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着友好往来。这时,不仅日本派使来中国,而且中国也派人去日本报聘。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中国已向日本出口铁和铜的制品,并且向日本传送农业生产、养蚕和医学等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都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但由于两国各自的民族性、文化性的不同,在集体主义的理念上也有其差异性。通过分析日本的集体主义精神对日本教育的影响,从而完善我国的相关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从建设目的和功能分区、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境内矛盾问题及处理方式、法制建设与资金投入等方面,对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和日本的自然公园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虽然中日两国国情不同,但日本在自然公园建设、管理、开展旅游、法制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中国在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重视科学研究、合理开展多种经营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中日两国相互学习,有利于两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徐福可谓是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第一人。东汉时期中日两国已有正式外交关系,隋唐时期交往趋于频繁。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发生了重大影响,涉及文字、佛教、儒学、城建、文化地域、政治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由于彼此地理接近和长期历史交往等原因,文化上的亲缘关系是相当广泛和深远的,特别是民间故事方面的关系则更具代表性。但是,中日两国的生活模式,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民间动物报恩故事也存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从九州的长崎到我国的上海最近距离仅隔八百六十公里,日本西南部琉球群岛南端的先岛群岛同我国台湾省相隔只有二百公里。中日两国人民不仅在历史上有两千年友好往来的关系,而且两国在自然地理上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中日两国公法学的学术交流,推动中日两国公法学研究的共同发展,由中山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和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山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第4届中日公法学研讨会”于2008年11月8-9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的学术牵头人为中山大学法学院刘恒教授、山东大学法学院肖金明教授和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院院长直江真一教授。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中国政府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日本政府对华援助是中日两国关系中的重大事件,这两个事件对日本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日本政府对华援助则有许多自身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唐宋时期是中国图书对外交流的高潮,以中国书籍输入日本为主,为日本吸收汉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