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秦两汉的诗学观表现在本质论、价值论、创作论、风格论、鉴赏论五个方面.这一时期的诗学特点则表现为: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以经世致用为目的,以“诗即史”和“诗言志”为核心.  相似文献   

2.
3.
先秦是中国古代判词的初创时期;汉代是判词语体的过渡时期;唐宋是中国古代判词的发展时期;明清则是中国古代判词的成熟时期。对这样一个资料丰富、沿革清晰、体例完整的判词的语体发展流程进行研究,对于当前修辞学、语体学的研究,对于法律修辞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木材颜色是决定消费者印象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木制品的装饰作用和产品价值,要对木材及木质材料进行着色。将计算机配色的方法用于木材染色中,能加快染料配方生成的速度并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本文研究了一种运用动态模糊神经网络建立的木材染色颜料配方预测模型,所谓的“动态”是指模糊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即在学习开始前,没有一条模糊规则,其模糊规则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增长而形成的。在论述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对算法中的学习规则和参数确定进行了研究。模型为三输入三输出系统,输出就确定为活性艳红X-3B、活性黄X-R、活性蓝X-R的浓度值,输入为色差,该模型预测相对误差为0.52%,训练时间为128s,结果比较令人满意。这种方法为木材染色配色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同时也为其理论在配色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先秦两汉是介子推故事演变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记录者不断在介子推故事中加入新的元素,逐渐完成介子推的隐士形象塑造.这一时期又是介子推故事与民间传说相互结合的发端期,介子推故事从史官叙事范畴进入民间叙事视野.民间叙事的介入使故事产生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再造空间.  相似文献   

6.
孙娟 《科技信息》2010,(32):I0018-I0018
文章指出,作为传统文化和文学源头的中国先秦两汉文学教学,要结合当代教学实际,逐步实施教学教育改革,适应和推进社会的科学发展。教学要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体现当代教学品质,充分认识和弘扬先秦两汉文学中的思想教育精神;同时,必须深入了解先秦两汉文学教学的内容特点与价值存在,和中文专业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先秦两汉文学教学的现代价值的实现要在实务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疟疾地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历史文献探讨了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疟疾的流行,危害及其地理分布,认为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有疟疾流行的记载,疟疾是先秦两汉时期最主要的流行病之一,疟疾流行不仅是促使商工盘庚迁殷的直接原因,也是当时长江流域落后于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该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大,是疟疾的主要流行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是恶性疟疾潜在发生区,疟疾主要在军队中有大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论文主要对我国先秦时期的鬼文化作一整体考察。对鬼文化产生的源流,乃至“鬼”字本义,以及先秦诸子不同的鬼神观、先秦尚鬼的重要文化意义,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先秦州制考     
关于先秦政区的划分,古代有州制的传说。其说法甚多,见于先秦典籍者,主要有《禹贡》九州、《职方》九州、《尔雅》九州、《吕览》九州四种。 《禹贡》九州。《左传·襄公四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传说大禹治理洪水后,把足迹所到之处划为九个大区域,称为九州。《禹贡》曰:“禹别九州。”是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记载了大禹治水的经历、九州的划分、山川的方位及脉络。《禹贡》九州除冀州外,余八州皆言疆界。“济、河惟兖州”。《传》曰:“东南据济,西北距河。”《疏》云:“据,谓跨之。距,至也。”济,古济水;河,河水,今黄河。古代,济、河二水经常改道。其时河水自今河南省武陟县东北流至浚县西,折北至今河北省平介县北,东北流分为“九河”,最北一支为干流,北流至深县南,折东北至静海入海。济水分河北济水与河南济水。《禹贡》“导水”曰:“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此为河北济水。“(河)溢为荥,东北出陶丘北.又东至于河,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此为河南济水。“河、济惟兖州”之“济”,指河南济水。其时济水自今河南省荥阳北分河水东出,经封丘县南,至今山东省东明县南码头集入山东境,折东北经定陶县北入古巨野泽,出泽北至东阿县  相似文献   

10.
汉代历史相关记载中多有少年为吏,即因为恩荫、察举、征召等年少入仕,参与国家治理,影响汉代政治生活。探究两汉时期“少年吏”现象有助于从不同角度了解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等。  相似文献   

11.
司命神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主管人的生死、寿命和命运的神祗,它是官方与民间共同信奉的神灵。由于星占学的影响,司命神在汉代被进一步人格化,同时司命神被赋予更多的神性职能。司命神执行诸多职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劝勉人们诛恶行善,而民众信仰司命神多是为了求得延年益寿或消灾免祸。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诗经》、“楚辞”以外的先秦两汉诗赋 ,探讨其所受的西域文化之影响。《白云谣》、《穆天子谣》、《西王母吟》,是西域昆仑神话影响汉语文学的最早表现。乌孙公主《黄鹄歌》将西域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和豪放风格带入了汉语诗歌。汉武帝的《天马歌》,是西域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结果。《匈奴歌》初当为匈奴语歌曲 ,后被文人译为汉语。“汉赋”中涉及的西域文化素材 ,亦时有所见  相似文献   

13.
先秦两汉的文献中,桑林意象频频出现,成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学符号。虽然各个时期的桑林意象传承着一些共同的内容,但其内涵却各不相同,从先秦至两汉有一个发展流变的过程。先秦两汉这段历史时期的桑林主题经过《诗经》和《陌上桑》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两次转折,实现了由神话宗教向情爱的表现再到突出伦理道德规范的流变。  相似文献   

14.
帛画是先秦两汉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战国时期的帛画和汉代的帛画分别再现了两个时代不同的社会生活情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先秦献捷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礼,特指诸侯国对蛮夷戎狄用兵胜利后向周天子告捷的庆祝活动,诸侯国之间发生战争不行献捷礼。春秋时期,诸侯国向周天子的献捷礼明显减少,同时出现了诸侯国相互献捷的新现象。献捷礼的变化反映了随着民族融合的空前加强,周夷矛盾渐趋缓和,而周人内部矛盾日渐尖锐的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16.
17.
先秦两汉诗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层出不穷,姿态万千。通过这些形象,我们可以直接地感受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审美倾向。其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容貌是女性美的重点;服饰是女性美的衬托;体态是女性美的关键;德行是女性美的核心。容貌美是重要标准,在容貌上,尤其关注肤色、眼睛、嘴巴、牙齿等方面的特质,从而展现女性独特的美,如"肤如凝脂"、"唇红齿白"、"杏脸桃腮"、"明眸善睐"、"樱唇贝齿"等等。这些审美理念直接影响了后代乃至当今女性美的评价标准的构建,也是我们反思现当代女性审美倾向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自觉意味着文学走上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摆脱了附庸和从属的地位,同时社会的主流意识认识到文学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形成了独立的文学观念,进而依据文学自身的特质自觉地创作。本文就什么是文学的自觉,以及先秦两汉文学发展的情况作了简单的梳理和阐释,希望能够找到文学自觉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9.
先秦两汉时期岭南的青铜冶铸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古的方法对岭南青铜冶铸业的发展史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商周时期岭南青铜冶铸技术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岭南独具特色的青铜冷铸业以及秦汉时期岭南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古的方法对岭南青铜冶铸业的发展史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商周时期岭南青铜冶铸技术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岭南独具特色的青铜冷铸业以及秦汉时期岭南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