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正交码(OOC)是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基础,二维光正交码比一维光正交码具有更好的性能。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目前研究结果少。本文利用斜Starter构造了两类二维变重量光正交码(6×v,{3,4},1,(4/5,1/5))-OOC和(6×v,{3,4},1,(2/3,1/3))-OOC,其中第一类是最优的,第二类码字个数比理论上界少3个。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多种服务质量需求,在多芯光码分多址网络系统二维图像的传输中Kwong和Yang引入了变重量光正交签名码.该文给出了两类重量为3和5的最优变重量光正交签名码.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多媒体光码分多址系统能够满足多种服务质量的需求,Yang提出了变重量光正交码.该文给出了几类平衡最优(v,{3,4},(1,2),1)变重量光正交码.  相似文献   

4.
变重量光正交码用于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以满足不同服务质量用户需求。本文证明了当q≡3(m od4)为质数时存在最优(16q,{3,5},1,{2/3,1/3})变重量光正交码。  相似文献   

5.
一类新的最优变重量光正交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变重量光正交码用于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以满足不同服务质量用户需求.本文证明了当整数v≡25(mod 50)且v>25时存在最优(v,{3,5},1,{5/6,1/6})变重量光正交码.  相似文献   

6.
在文献中为了满足多种服务质量需求的多芯光码分多址网络系统中二维图像的传输,Kwong和Yang引入了变重量光正交签名码.该文证明了对于任意的整数对(u,v),且gcd(u,6)=1,gcd(v,6)=1,存在一个最优平衡(9u×9v,{3,4},1)变重量光正交签名码.  相似文献   

7.
光正交码是一种具有良好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的(0,1)序列,被广泛的运用于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由于光正交码中所有码字的码重都固定不变,使得码字的容量不大.我们提出了变码重光正交码,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给出了数值仿真结果.结果表明,采用变码重光正交码的系统无论是在可接入用户数还是在系统误码率上都优于采用固定码重光正交码的系统.研究结果对OC-DMA系统参数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变重量光正交码是由G-Y Yang引入以满足多媒体光码分多址上多种服务质量的需求.该文证明了对于任意的素数u≡5(mod 8),都存在一个最优(8u,{4,5},1,{1/2,1/2})-OOCs.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v,k,1)光正交码存在性的几个条件的基础上,利用组合学的知识及方法解决(v,k,1)光正交码的存在性,并给出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四元自正交码的重量特点,研究二维最优自正交码的生成矩阵与重量分布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入二维四元码的定义向量和射影重量概念,利用Simplex码的码字构成的矩阵,建立二维最优自正交码的存在性与整数方程组的非负解之间的联系,将确定二维最优正交码的生成矩阵问题转化为求解整数方程组的非负解.对于给定码长,首先由Griesmer界确定二维最优自正交码的距离;然后,通过求解整数方程组的非负解,确定出所有二维最优自正交码的生成矩阵和重量多项式;依据二维最优自正交码的生成矩阵,利用矩阵的初等行变化、向量的坐标置换和元素的共轭变换,判断二维最优自正交码的等价性;最后,完全解决了二维最优自正交码的分类问题,给出互不等价的二维最优自正交码的生成矩阵与重量多项式.  相似文献   

11.
在光码分多址系统中,提高系统容量需要增大光正交码的长度,从而压缩光脉冲,而超短光脉冲的产生不易实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研究光正交码的新方法,采用离散超小波变换对光正交码进行变换,经变换之后得到的新光正交码集仍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与互相关性。由此,对光正交码的研究与构造可转化为对新正交码的研究与构造。且采用该方法构造的光正交码在光码分多址系统中能有效地提高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12.
光正交码具有良好的光学相关特性,它特别适用于光纤信道上的码分多址系统.该文利用直接构造和递推构造,给出了两类最优(v,4,2,1)光正交码组合构作.  相似文献   

13.
(F,K,1)光正交码(OOC’s)是适合于光码分多址通信的最佳地址码,针对成功构造(F,K,1)的地址码十分困难的问题,研究了该光正交码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区组设计法,提出了设计光正交码的具体算法并给出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容易地设计出所需(F,K,1)光正交码。  相似文献   

14.
光正交码是用于光CDMA系统中的一种优选地址码,它是一个二元(0,1)序列族,具有良好的相关特性。文章在复合长度光正交码(Multi-length-OOC)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Multilength-OOC理论的不完全优化光正交码构造算法;借助计算机仿真设计,得到了一组光正交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ulti-length-OOC的构造算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分组码组合编码调制中最常见码—陪集码的归一化重量分布多项式.导出了采用部分正交码时这一多项式的计算公式.例子表明在适当选取正交部分时,归一化重量分布多项式的计算可以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证明了当q≥7为质数时,存在最优(37q,{3,4,5,6},1,(2/5,1/5,1/5,1/5))光正交码和最优( 44q,{3,4,5,6},1,(1/5,1/5,2/5,1/5))光正交码.  相似文献   

17.
构造一般二元自正交码是经典纠错码和量子纠错码研究的难点。研究基于并置二元循环矩阵的1-生成子拟循环码结构。以向量移位等价、线性码等价以及二元自正交码码字偶重量特点等为基础,设计特殊二元拟循环码结构,构造了28个最优或已知最优二元拟循环自正交码。提出自正交码截短-删除方法,构造出所获得自正交码的62个衍生码。文中的90个二元自正交码与文献[13]中最优或已知最优线性码比较,分别有67和23个二元自正交码是最优和已知最优。构造结果验证2个方法对一般二元自正交码构造的有效性,同时能较好解决量子纠错码构造中具有尽可能大对偶重量自正交码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一类组合设计(四元系)证明了当p≡1(mod4)为质数且p5时,存在最优57-正则2-CP({3,4,7},1,(8/13,1/13,4/13),57p),然后证明了当p≡1(mod 4)为质数且p≥5(时存在最优(57p,{3,4,7},1,(8/13,1/13,4/13))变重量光正交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循环差集构造循环对称均衡不完全区组设计 (简记CSBIBD) ,从而由CSBIBD构造一类光正交码 (n ,3,1) .当n =6L +n′ ,(1≤n′≤ 6 )时 ,光正交码 (n ,3,1)是优化光正交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幻方的特点,设计一种新的光正交码MS-OOC。首先利用MATLAB中的函数生成幻方,再由幻方的行或列建立部分间隔集,然后通过计算机搜索从中寻找合适的码字。在设计等重光正交码的基础上,又给出设计变重光正交码的方法。对MS-OOC码字进行了信号干扰比和多址干扰误码率的仿真比较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信号干扰比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码长的增加而增大;误码率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码长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