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铜绿假单胞菌液体发酵产生的絮凝现象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其由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生物膜引起,测得生物膜中多糖含量约为6.3%,蛋白质含量约为7.7%。考察了添加颗粒营养物质豆饼粉对絮凝现象的影响,分析了天然群体感应抑制剂水杨酸、丁香酚、儿茶素、姜黄素和大蒜提取物对生物膜和菌浓的影响以及群体感应淬灭酶对菌浓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颗粒营养物质对絮凝物影响不显著;天然群体感应抑制剂不能显著提高铜绿假单胞菌液体发酵菌浓,但对生物膜的分散具有一定作用;群体感应淬灭酶对铜绿假单胞菌液体发酵浓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食源中筛选的具有抑菌活性、初步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的4株菌,进行16SrDNA分子鉴定,采用PCR扩增技术,建立4株菌的系统发育进化树,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并通过琼脂打孔扩散法测定4株菌发酵液的抑菌谱.实验结果表明,4株菌16SrDNA基因序列基本一致,为同源蜡样芽孢杆菌,命名为BC2345.4株菌的发酵液具有较宽的抑菌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沙门氏菌等常见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铜绿假单胞菌铁调节机理及其与群体感应系统之间的调节关系。方法汇总实验室有关铁调节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收利用不同来源或状态的铁源,在各种铁吸收途径中以铁载体介导途径尤为重要。Fur蛋白作为调节中心,与小RNA和ECF sigma因子共同对铁平衡进行精巧调节,而铁调节和群体感应系统相互影响,共同调节着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中铁和群体感应系统协同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全局性网络,调节菌体毒性因子的表达等多种生理过程,影响着细菌感染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抑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茶多酚的抑菌作用和抑菌机理。首先通过抑菌实验确定了茶多酚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75%。研究了茶多酚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曲线的影响。通过茶多酚对碱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以及细菌总蛋白和膜蛋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可以降低细菌体内的碱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对细菌总...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线虫-细菌感染模型对白杨素衍生物进行抗感染活性研究,首先通过体外实验筛选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白杨素衍生物,再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和杀灭实验评价该衍生物在体外和体内的抗感染活性,最后利用线虫突变株和基因表达量分析探究其抗感染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该衍生物具有抗感染活性,其通过DAF-16激活天然免疫反应提高宿主自身免疫能力,并上调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来发挥抗铜绿假单胞菌PA14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靶向铜绿假单胞菌粘肽合成酶PBP3的抗菌先导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浙江工商大学喻召武等以铜绿假单胞菌粘肽合成酶PBP3为靶点,通过分子对接软件DOCK6.5,对含有104万个小分子化合物的数据库进行大规模虚拟筛选,选取结构相对简单的中选化合物进行合成,得到先导化合物,并验证其抑菌活性。通过grid score进行初筛,筛选出值小于-30 kcal/mol的6万个化合物,接着以amber score进行第二轮筛选,筛出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体外复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研究了苦参水煎液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及协同杀菌效果,结果显示,1/16、1/4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的苦参水煎液可显著增加1/41、/2 MIC的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抑菌活性,两药合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具有很强环境适应性的机会致病菌,感染后通常很难治愈从而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聚胺类化学物质在很多种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并且在细胞内发挥多种重要的功能.铜绿假单胞菌 PAO1可以利用聚胺类物质作为菌体生长所需的唯一的碳源和氮源,亚精胺脱氢酶(SpdH)在铜绿假单胞菌亚精胺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可溶性SpdH蛋白,并经过多种方法纯化后筛选获得了蛋白质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收集到分辨率达到0.185 nm的衍射数据,并使用 HKL2000软件对衍射数据进行了处理,这些数据为SpdH结构的解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的变化,为防治烧伤病区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 常规方法收集同一时间烧伤病房9名感染患者的患部浓汁和血液标本,分离鉴定出9株铜绿假单胞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等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结论 烧伤病房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应注意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利用RAPD技术对临床上重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和铜绿假单胞菌2l株,用10bp引物进行扩增,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DNA带谱均出现了多态性;根据带谱的不同可将铜绿假单胞菌分成8个型,金葡菌分成3个型;根据铜绿假单胞菌的带型计算各菌间的相似系数,依此系数绘制了系统树,从系统树中清晰可见各菌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PA),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的情况,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直接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分离的18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统计分析其临床分布;通过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进行抗菌谱分型;再采用PAPD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标本主要来自ICU、烧伤科、呼吸内科等。从痰液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占58.9%,其次伤口分泌物标本占18.9%、中段尿16.7%,其它类型标本占5.5%。抗菌谱分型分为5型。180株铜绿假单胞菌用RAPD分型共得178株,分型率98.9%(178/180),分为9种类型:Ⅰ~Ⅸ。结论RAPD分型技术对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分型率较高;同一抗菌谱型的基因型可能不同,同一基因型的抗菌谱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2.
小RNA在细菌的基因调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铜绿假单胞菌中仅发现了几种有功能的小RNA.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着许多短片段RNA(100-250 bp),然而这些短片段RNA的功能尚不清楚.为了筛选与铜绿假单胞菌毒力相关的小RNA,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和实验检测技术对这些短片段RNA进行了靶点基因预测及相关表型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小RNA靶点预测软件,筛选到23个毒力相关小RNA;通过构建小RNA过表达质粒,对这些小RNA进行了高表达及相关的表型检测,发现Pant116对铜绿假单胞菌的3型分泌系统具有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 11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来源分布及耐药现状 ,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3年来从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 ,采用K -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从痰、脓性分泌物、胸腹水、尿液、血液中均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 ,病人多为呼吸内科患者及术后感染者 ;对氟喹诺酮类 ,丁胺卡那、三代头孢及泰能耐药性低 ,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及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性高。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呈多分布及多重耐药 ,应加强消毒防御 ,控制其感染发生 ,并应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主要碳源,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半夏中筛选出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高产纤维素酶的内生真菌bxg1被鉴定为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chevalier)。该菌株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高达2.5。菌株抑菌实验发现,该菌株对供试病原菌均有抑菌效果,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约为1.2 cm;抗氧化实验发现,该菌株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为0.056 g/L。  相似文献   

15.
540株铜绿假单胞菌12年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导致临床感染的54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来54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结果: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门诊患者,且以重症病房(ICU)尤为显著;下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的临床感染来源;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重症患者为易被侵袭人群;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且耐药性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条件致病菌,耐药性严重。治疗中应根据分离株耐药特点选择合理用药方案,避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分离一株新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征分析,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了解该噬菌体与其他假单胞菌噬菌体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它的潜在应用价值.利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噬菌体,利用酚氯仿抽提基因组,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分离到一株新的烈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SRT6,其基因组全长91 364bp,G+C含量49.3%,存在18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其中的96个与已知功能的蛋白质具有相似性,无tRNA和tmRNA.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噬菌体SRT6属于一个新物种.分离鉴定出一株烈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SRT6,并发现它属于一个新种噬菌体,为未来利用噬菌体治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条件优化及抗菌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其代谢产物对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 (Corda)M.B.Elli)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5 g,蛋白胨10 g,氯化钠2.5 g,水1 000 mL; 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5 ℃,初始pH7.5,接种量1 mL,瓶装量150 mL于300 mL三角瓶中,发酵时间60 h。粗活性物质检测试验表明:其分子质量小于1 000 u; 代谢产物中大分子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远远低于小分子非蛋白成分; 该菌粗提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大多是极性较小的物质,且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较好,三氯甲烷为最佳萃取剂。  相似文献   

18.
藏药大籽蒿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藏药大籽蒿全草和花蕾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试管稀释法测定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藏药大籽蒿水、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乙醇的热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也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活性.结论:藏药大籽蒿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部位为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同一溶剂的大籽蒿全草与花蕾提取物具有相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孢菌yfa-α2M基因与其抵抗力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得到铜绿假单孢菌的突变株PAO1Δyfa-α2M。在不同的底物存在的条件下,比较突变株和野生型菌株的生长曲线。结果突变株PAO1Δyfa-α2M对Polymixin的抗性明显降低。结论基因yfa-α2M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带毒平板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2016NX1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贡柑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tri、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水稻胡麻叶斑病菌Cochliobolus miyabeanus等9种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2016NX1及其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供试病原真菌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铜绿假单胞菌2016NX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优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2%,摇床转速为100r/min,发酵温度为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