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胁迫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为解决生态退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基于DPSIR模型,通过对西北典型区域甘肃省进行生态胁迫研究,结果表明:嘉峪关市生态环境胁迫指数最高且有上升趋势,亟待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天水、兰州、武威三地近十年来生态胁迫指数有所下降;以上三地近期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较为重视,并有所成效,但仍然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改善区域内的环境状况;陇南市和甘南州生态胁迫较小,趋势平稳。以上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但由于草场退化加速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其生态环境仍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应加快以上地区生态恢复的步伐,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区域生态功能区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以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11 000 km2的沿江区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区域生态敏感度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模型,在ArcG IS软件平台下构建了评价因子数据库,并借助其空间叠置分析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等要素的定性分析,将研究区域分为3个一级生态区、11个二级生态亚区以及34个三级生态功能区,并提出了主要分区相应的保护与开发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重点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品质演化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基础设施同城市生态安全和健康密切相关.鉴于目前此类问题中量化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从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出发,参考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国际、国内有关指标标准,以大气系统、绿地系统和水文系统为依据,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4个重点城市即重庆主城、宜昌、涪陵、万州等2002-2005年间的生态基础设施品质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城市生态基础质量都在上升;目前宜昌、涪陵属于较好等级,万州、重庆主城属于一般等级;4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质量状况排序由高到低为宜昌>涪陵>万州>重庆主城.通过评价分析,了解了三峡库区4个重点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质量状况,为三峡库区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是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有效的测度方法。根据2004—2014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的生态足迹研究的相关成果,对当前三峡库区(重庆段)的生态足迹的研究进行了分类综述,主要包括3个方面:经典生态足迹模型在三峡库区(重庆段)的运用、计算方法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在该区域的运用以及模型的优化扩展的运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5点:缺乏完整区域的研究成果、缺乏长时间序列的研究成果、缺乏均衡因子产量因子的动态研究、缺乏对生态赤字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缺乏新方法的研究运用。最后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这两个方面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足迹的应用研究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状况的问题,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该流域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根据生态安全评价因子的选取原则构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法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并用聚类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划分.结论 认为:经济活动因子和荒漠化因子共同制约着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发展程度;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状况可以划分为一级和二级水平表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安全程度相仿;十户滩-安集海盐渍化防治区的盐渍化问题十分严重,应尽快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本研究为玛纳斯河流域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且对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以具备中小城市发展典型特征的城市——宿州市为例,基于该市2014—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应用PSR模型以及熵权—物元模型,对该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合障碍度模型,分析宿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限制性因素,以期帮助该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明晰管理重点,同时为研究中小城市应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提供新思路。结果显示,宿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在研究周期内虽持续提升并最终达到“优”等,但后续环境改善速度减缓,环境障碍因子随着时间推移展现动态变化,存在长期性障碍因素,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协调、水资源时空分布上合理分配以及生态短板的补足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结合多期土地利用/覆被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应用AHP层次分析方法从土地利用、人口、经济、交通、农业等5个方面构建三峡库区重庆段区域人类活动强度评价模型,探索2000年以来该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及其类型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的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库尾地区,以渝中区为中心呈现圈层递减特征;库腹地区人类活动强度明显小于库尾地区,从西向东依次递减。2)2000年来人类活动强度逐年增强,区域差异不断扩大,库尾地区人类活动强度上升显著,库腹地区无明显变化。3)土地利用是区域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主因,近年来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变化幅度逐年下降,经济因子、交通因子的影响逐年上升。总体而言,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人类活动强度评价方法,分析了人类活动在三峡库区的动态变化,可为三峡库区重庆段人类活动方向与速率的调控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中高维指标权重赋值难,及由此导致的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问题,以齐齐哈尔市为例,通过引入蒙特卡洛模拟,采用三角分布模型对蒙特卡洛模拟中权重值域不合理问题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Python语言编程实现了模拟计算过程,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近15年齐齐哈尔市耕地生态安全值从0.333增长至0.641,呈现"缓和下降—快速增长—平稳上升"的阶段性发展特点,耕地生态安全状态呈逐渐改善趋势;(2)依据各区县耕地生态安全值时空变化特征可以将齐齐哈尔市划分为耕地生态安全良好区、缓和区与风险区三类,其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特征;(3)改进的蒙特卡洛模拟优化了权重值域分布,可以量化因权重差异导致的最终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评价结果更客观、可靠.运用改进的蒙特卡洛模拟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齐齐哈尔市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对齐齐哈尔市耕地资源利用、因地制宜地兼顾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趋势显著,威胁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笔者在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影响机制解析的基础上,围绕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外界胁迫作用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借助遥感与GIS技术,对1989年、2000年和2007年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明显下降趋势,3个时期的生态安全指数分别为0.514、0.423和0.373,2007年生态安全水平进入较差等级。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影响对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需控制人类活动强度以维护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陈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建立SWAT模型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陈家沟小流域对径流、泥沙、总氮、总磷的模拟均满足模拟效果要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SWAT模型在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可应用到径流量分析、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关键源区识别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导致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或丧失,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安全的重要表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生态安全研究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参考. 本文在对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界定基础上,梳理了两者间的关系,并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探讨城市生态安全评估、制图与模拟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城市生态安全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估、制图与模拟;多元胁迫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耦合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生态安全框架构建;构建基于行为主体与生命周期的生态安全评估机制;运用遥感数据、社会经济调查数据以及智慧城市大数据等多元数据,宏微观尺度结合、大数据与小数据融合评价城市内部与外部生态安全,优化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2.
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鉴于对受损或处于人为干扰下的流域进行恢复与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一般性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概念模型进行适当改进, 并将改进模型应用到流域尺度的研究中。基于改进模型提出包含5类指标的流域生态安全指标体系, 涵盖了生态安全灾变的整体情况。揭示了流域潜在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对流域生态安全造成“压力”, 引起流域生态、资源环境的“状态”改变, 进而“影响”人类活动, 最终促使一系列“响应”措施产生的完整因果链, 从而为流域生态安全灾变的分析提供了完整的研究思路。以金沙江流域为例, 在生态安全诊断的基础上, 纳入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因素, 建立起一套评价金沙江流域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 涵盖了包括人均GDP及其年增长率、水土流失面积比例、森林覆盖率等在内的59个指标, 验证了改进后的DPSIR模型在流域尺度生态安全评价中的适用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如何科学预测和模拟区域生态安全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该研究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分析陕西省2005—2015年间生态安全的时空分异;以Maxout为激活函数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且以栅格作为最小评价单元,预测和分析陕西省生态安全时空分异及其等级的时空序列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2015年陕西省生态安全综合状况逐步好转。生态安全等级空间格局由"南低北高"向"南北高、中间低"转变,即北部和南部大部分区域转向安全状态,中部局部仍处于不安全状态,但有缓解趋势。②构建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精度为83.98%,能够对陕西省生态安全进行预测。③预测结果表明,2016—2021年陕西省生态安全综合状况持续好转,且中部向高安全状态转变。文中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安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是预测和预警生态安全状况的基础。这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有效途径。基于"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PSR)概念模型,建立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模糊数学引入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赋予指标权重。最后对江西省"海绵城市"试点萍乡市2007-2016年的城市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萍乡市生态安全状况良好,有逐步改善的趋势。本研究为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高新技术,以详实多样的遥感影像数据及其他数据资料为基础,对三峡库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段进行生态安全评价;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地理统计学方法等,分析研究区域地理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划分评价等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得到该区域2000年及2010年两期生态安全评价结果,以及期间生态安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港口生态承载力研究中过程机制和时间动态性考虑不足等问题,构建港口生态系统承载力复合评价模型,实现对港口生态承载力的动态评价和演变趋势预测.首先,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三方面建立港口生态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其次,引入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法,提出港口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港口生态承载力复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北方某港区为例,运用复合评价模型,对该港区生态承载状况进行现状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识别港区生态承载状况的主要影响因子;设置自然发展方案和综合调控方案,动态模拟和评价2015—2030年港区生态承载状况的演变趋势.仿真结果表明,综合调控方案能有效解决港区生态超载的问题,显著提高港区生态承载水平.研究结果可为生态型港口建设及港口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车厘子为实验材料,研究模拟高温胁迫对其叶片相对含水量(RWC)、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高温胁迫条件下,叶片相对含水量较之对照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模拟高温胁迫最严重的实验组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最为明显;叶片POD的活性较之对照组均出现了上升,其中中度高温胁迫的POD活性上升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城市生态安全问题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以重庆市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从20个指标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确定和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分析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的生态安全问题.利用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的优点,建立综合赋权法,使赋权更为合理.运用灰色关联度法、模糊物元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功效法等4种数学评价模型,对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对评价模型进行对比探讨.结果表明, 运用灰色关联度法、模糊物元法、模糊隶属度法以及功效法评价重庆生态安全状况,均得出其生态安全自直辖以来到2007年处于不安全状况以下.4种评价模型最具优势的是模糊物元法,其次是功效法,再次是灰色关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缺陷最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逻辑回归的巫山县滑坡易发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构建基于逻辑回归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并与基于随机森林的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出适用于三峡库区巫山县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方法]选取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4方面影响下的22个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影响因子,根据研究区963处历史滑坡点,建立30 m×30 m栅格地理空间...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市徐汇区的6座口袋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美景度评价(SBE)法和层次分析(AHP)法对徐汇区口袋公园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并建立评价模型.运用SBE法分析影响口袋公园的景观要素和影响因子,确定影响口袋公园美景度的5个景观要素,并发现它们呈正相关;运用AHP法分析各影响因子权重值,得出口袋公园的景观功能最重要,其次为生态功能、服务功能和经济效益的结论,并对其中各影响因子进行权重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后续口袋公园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