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重乳液在许多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但其广泛使用受到其不稳定性的限制.为此建立了一种基于显微镜观察双乳液集群不稳定性的平面实验观测方法,研究影响液滴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首先采用玻璃毛细管装置制备了均匀的单分散双重乳化液滴,通过显微镜记录双重液滴动态信息,发现双重乳液的不稳定是由扩散和聚结共同造成的.然后通过光固化实验使内部液滴与外部相的聚结现象变得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W/O/W液滴的油膜厚度越厚,内部液滴与外部相的聚结就越难,双重乳液越稳定.最后通过改变最外相甘油浓度研究了甘油对双重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双重乳液的稳定时间随着甘油浓度的减小而增加,但当甘油浓度减小到10wt%时,双重乳液稳定性反而变差.当甘油浓度不小于40wt%时,双重乳液的不稳定更多是因为W/O/W液滴转化为O/W液滴造成的;而当甘油浓度不大于30wt%时,双重乳液的不稳定更多是因为W/O/W液滴转化为W/W液滴造成的.此外,通过使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发现聚乙烯醇(PVA)配制的双重乳液产率较高稳定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
水/OP-正已醇/环已烷微乳液性能及Fe3O4粒子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峥  邹自明 《广西科学》2005,12(1):46-49
利用水/OP-正已醇/环已烷微乳液作为反相胶束微反应器,通过调节微反应器中的溶水量,制备微米级的Fe2O4,并考察水/OP-正已醇/环已烷微乳液的性能。结果得到,微乳液法制备Fe2O4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表面活性剂OP与助表面活性剂环已醇之比为3:2,水相为Fe^2 :Fe^3 =2:1的水溶液,乳化温度为30℃。该微乳液法制备Fe2O4的工艺设备简单,制得的粒子粒径较小,且可以通过调节溶水量来改变微液滴反应场的大小,进而控制产物微粒的大小,是制备性能良好Fe3O4微粒较好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用拟三元相图考察了OP-4[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和OP-7[壬基酚聚氧乙烯(7)醚]为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非离子型微乳液体系(OP-4 OP-7)/苯甲醇/煤油/HCl在有或无萃取剂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时的相态及其增溶性质.结果表明,微乳液体系中无P204时,相图中存在W/O单相区、WinsorⅠ、Ⅱ和一个较大的WinsorⅢ区;加入P204后,微乳液系统的相态变化趋于简单,此时形成的W/O微乳液适合作为液膜提取稀土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 OP-7/醇 /正庚烷 /HCl体系形成微乳液的热力学函数 ,考察不同碳链长度的醇对微乳液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 .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结晶紫在水/AOT/正癸烷微乳液假二元体系远离临界区和近临界区的碱性褪色反应动力学.发现当温度远低于假二元体系的低临界点时,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变化符合Arrhenius公式;当温度低于临界点0.30~1.80 K范围内,反应速率常数高于Arrhenius公式的推导值,而且越接近临界点,反应速率常数波动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6.
用旋转滴法测定了N,N’-二烷基-N,N,N’,N’-四甲基二胺二氯化物(G12NCl2)水溶液与正癸烷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DIFT),考察了表面活性剂G12NCl2的浓度对水-正癸烷体系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12NCl2浓度低于cmc时,浓度越大,DIFT曲线越低,界面张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越缓,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当浓度达到或者高于cmc时,DIFT曲线几乎水平.根据DIFT曲线,得到了不同温度下水-正癸烷体系中G12NCl2的cmc,该数据显著低于在水-空气体系中的cmc.  相似文献   

7.
确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环己醇/水三组分体系的O/W、W/O和油、水双连续结构区域,求得环己醇在CTAB胶束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K=138.9;研究了CTAB/环己醇/水体系微乳液对甲苯的增溶作用以及甲苯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的稳定性随甲苯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以荧光探针法测定了CTAB胶束微环境的极性和甲苯在O/W微乳液液滴相与水连续相之间的分配系数(Kx=1.382×103),并计算出甲苯从水相转移到O/W微乳液液滴相的标准转移自由能变化ΔG° t=-17.93kJ·mol-1.  相似文献   

8.
通过向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二甲苯/水溶液(FeSO4)组成的微乳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NaCl溶液,测量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和pH值,讨论了盐效应和温度对微乳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的电导率随着盐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而变大,pH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向FeSO4微乳液体系加入NaCl溶液后发现:当温度低于20℃时,加入0.01 mol*L -1NaCl溶液,体系的电导率即高于原微乳液体系的电导率;当温度在20-35℃之间时,氯化钠浓度需达到0.06 mol*L -1,体系的电导率才高于原体系的电导率;温度高于35℃时,只有氯化钠浓度超过0.08 mol*L -1,体系的电导率才会高于原体系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9.
用St(O)ber法合成了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用扫描电镜对其形貌和粒径进行了表征;以纳米二氧化硅粒子作为稳定剂制备正辛醇/水乳液,考察了连续相的酸碱性对乳液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为110 nm;随着连续相中盐酸浓度逐渐增加,乳液液滴平均粒径由2 μm增加到13 μm,乳液稳定时间由1 h增加到60 d以上;随着连续相中氢氧化钠浓度逐渐增加,乳液稳定时间由1 h下降到20 min.连续相酸碱性的变化改变了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荷电性能和絮凝行为,进而影响了乳液的形成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CTAB~n-C4H9OH/c-C6H12/H2O体系W/O微乳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长英  王长龙  聂基兰 《江西科学》2004,22(2):84-86,90
CTAB~n-C4H9OH/c-C6H12/H2O体系微乳液的相组成和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CTAB与n-C4H9OH质量比为2:3时,具有较宽范围的W/O微乳液相区域,且该微乳液体系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当pH≥2时,有较强的pH值稳定性,并探讨了液晶相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淀粉颗粒的乳化能力,以球磨-酯化复合改性槟榔芋淀粉为颗粒乳化剂,大豆油为油相,制备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采用激光粒度仪、研究级正置显微镜、流变仪等对Pickering乳液外观、液滴粒径、显微形态及动态流变特性进行表征,考察淀粉颗粒质量浓度(1、5、10、20、30mg/mL)和油相体积分数(10%、20%、30%、40%、50%)对乳液稳定性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颗粒质量浓度导致乳化相体积增加,液滴粒径减小;随着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乳化相体积增加,液滴粒径增大。当颗粒质量浓度为20mg/mL,油相体积分数为40%时,乳液的乳析现象明显改善。球磨-酯化复合改性槟榔芋淀粉颗粒吸附在油/水界面,有效抵抗了液滴聚结,使乳液在储存30d后仍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流变特性表明:乳液内部存在弹性凝胶网络结构,随着颗粒质量浓度和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液滴间堆积变得更紧密,从而增加了乳液黏度和凝胶强度,使其抵抗形变能力增强。球磨-酯化复合改性槟榔芋淀粉颗粒具有良好的作为Pickering乳液稳定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油包水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80复配,以环己烷为油相制备高度分散、液滴均匀的油包水(W/O)型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量为指标,通过目测及测定体系电导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复配、四种醇类助表面活性剂、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对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探索该微乳液形成的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复配表面活性剂中Tween80的含量为60%、乙醇作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与复配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1.0时,可得到作为微反应器的理想微乳液体系;随温度升高,W/O微乳液体系相图的稳定区域减小,盐度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13.
李泽斌  徐艳 《科技信息》2013,(1):72-72,63
本文介绍了以苯乙酮、甲醛、苯胺为原料,合成Mannich碱缓蚀剂MH的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缓蚀剂浓度、腐蚀体系盐酸浓度、反应温度在盐酸介质中对N80挂片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介质中,当缓蚀剂浓度为0.5%,腐蚀体系盐酸浓度为10%,反应温度为40℃时,腐蚀速率最小,缓蚀剂缓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CTAB/正丁醇/环己烷/水微乳体系相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CTAB/正丁醇/环已烷/水三相微乳液体系的“鱼状”相图和单相微乳液体系拟三元相图。从“鱼状”相图的位置考察了CTAB形成单相微乳液的效能。用电导法确定了单相微乳液体系的结构(W/O、B.C.、和O/W)。考察了微乳液结构和温度对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CTAB反相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温度、pH值和盐浓度对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辛烷/水(或钨酸钠溶液)反相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绘制了该反相微乳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对该微乳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当CTAB与正丁醇质量比为2: 3时,体系有较大的反相微乳液稳定区;该微乳液体系对温度变化不敏感;pH值为1~7范围内时,该体系具有较好的pH值稳定性;钨酸钠溶液浓度在0.05~0.08 g/mL时,盐浓度对整个微乳区影响不大.结果表明:该反相微乳液体系可作为微型反应器用于纳米粒子的制备.  相似文献   

16.
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采用膨胀计法,对十二烷基硫酸钠与乳化剂OP协同稳定的甲基丙烯酸甲酯O/W型微乳液体系的聚合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引发剂种类、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及AA/MMA质量比对微乳液单体转化率及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油溶性的偶氮二异丁腈,水溶性的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引发微乳液聚合的速率较快且转化率较高;反应温度升高,聚合速率及最终转化率先增加后减小,35℃以上聚合时的表观活化能为-82.7kJ/mol;高锰酸钾浓度增大,聚合速率及最终转化率逐步增至最大值并趋于稳定;随单体浓度以及AA/MMA质量比的增加,聚合速率及最终转化率存在峰值;此外,条件适宜可以观察到比较明显的恒速期.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中空纤维膜器中乳化液膜体系OP-4/P204/液体石蜡/煤油/盐酸提取铟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对OP-4浓度、P204浓度及皂化度、液体石蜡浓度、内相盐酸浓度、料液相pH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考查,优化了液膜体系配方及工艺。结果表明,P204皂化度是提取铟的主要影响因素,In3+的内相富集浓度随P204皂化度增大而显著提高;液体石蜡浓度、OP-4浓度、料液pH对提取效果也有较大影响;在2~6 mol/L浓度范围内,内相盐酸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不显著。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用于含In3+、Fe3+、Cu2+的铟浸出液中提取铟时,经二次循环提取,In3+的提取率达到93.6%,Fe3+和Cu2+的提取率分别为26.8%和26.7%,相应的内相富集倍数分别为4.9倍,0.04倍,0.4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季铵盐(MQAS)对亲水型纳米SiO_2进行表面改性,并以改性后的纳米SiO_2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探讨乳化剂浓度、温度、pH、盐的加入对上述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QAS和亲水型纳米SiO_2单独乳化相比,MQAS改性后的纳米SiO_2的乳化性能更为优异。随着MQAS浓度的增加,乳液的出水率降低。随着pH的降低,乳液的出水率逐渐增加,液滴粒径逐渐增大,这说明当pH较低时,多季铵盐与纳米SiO_2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乳液的稳定性下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乳液出水率和液滴粒径均逐渐增大,这说明盐的加入屏蔽了多季铵盐离子头基的电荷,从而导致乳液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冷等离子体与BaO/γ-Al2O3催化剂协同作用下CO2氧化CH4制C2烃反应.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作用效果优于单纯等离子体活化或单纯催化活化;CH4和CO2转化率及C2烃选择性和收率与催化剂负载量、体系能量密度有关;BaO/γ-Al2O3催化剂焙烧温度在500~800℃对催化剂活性影响不大;当体系能量密度为1300kJ/mol时,CH4转化率26.4%,C2烃选择性63.3%,C2烃收率达16.7%.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反应管对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载氧体的煤矿通风瓦斯(VAM)处理性能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活化后的三种载氧体均能将CH4完全转化为CO2,其活性顺序为CuO60/γ-Al2 O3>NiO60/γ-Al2 O3>Fe2 O360/γ-Al2 O3;基于CuO60/γ-Al2 O3的CH4转化率随空速的增加而减小,随CuO负载量和床层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煤矿通风瓦斯中的CH4浓度越低,CH4转化率达到90%所需的床层温度就越低;对活性物质低分散高负载的CuO60/γ-Al2 O3和活性物质高分散低负载的CuO5.5/γ-Al2 O3两种CuO/γ-Al2 O3系载氧体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载氧体的CH4转化机理均包含有化学链燃烧和催化燃烧两种机理,基于催化燃烧机理的CH4转化率在一定温度下存在极大值,当床层温度高于该极大值温度时,化学链燃烧对CH4转化率的贡献明显大于催化燃烧对CH4转化率的贡献;相同条件下,CuO5.5/γ-Al2 O3的初期活性优于Cu60/γ-Al2 O3,但CuO60/γ-Al2 O3的活性稳定性优于CuO5.5/γ-Al2 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