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丹丹  宋保平 《河南科学》2013,(11):2093-2097
旅游真实性已经成为学者们讨论研究的热点,在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实证调研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影响遗址博物馆真实性的因素,利用SPSS18.0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遗址博物馆旅游真实性的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模型.最后将遗址博物馆真实性指标归纳为客观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和存在真实性.其中,第一主因子建筑遗址、第二主因子环境设施、第三主因子游客行为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6.847%,10.393%,8.663%,表明遗址博物馆的建筑和博物馆遗址的保护程度是衡量遗址博物馆旅游真实性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沂县新石器时期古陶器的产地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厅遗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遗址.迄今为止,唯有花厅遗址发掘出土的新石器陶器具有两种不同的文化风格:一种属大汶口文化,另一种与良渚文化相近.利用岩相和X射线定量法对花厅遗址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残片进行了测试分析,其结果有利于不同风格陶器产自不同地区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对取自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9块考古样品进行植硅石分析,结合孢粉分析资料,恢复了该遗址的古生态环境,进而解释了为什么栖息于淮河流域的贾湖先民较早开始稻耕农业的生态学原因.  相似文献   

4.
河南登封县颖阳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属于仰韶文化中、晚期。通过遗址剖面堆积物样品的孢粉分析和植硅石分析,获得了有关先人生活时期的古环境和文化信息,那时的气候有过多次小的波动,人类已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如种植水稻。  相似文献   

5.
鲁北地区商周时期的海盐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XRD和XRF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山东省渤海湾地区滨州市阳信县李屋遗址和寿光市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的商代晚期的陶器——盔形器及附着土壤.样品的Na元素和Cl元素XRF分析结果表明:李屋遗址和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的盔形器的含盐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品,显示这二地的盔形器与早期海盐生产有关.李屋遗址出土的盔形器表面附着土样用去离子水过滤后,滤液结晶体的XRD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该盔形器是商周时期渤海湾地区海盐生产的器物.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的盔形器的内壁沉淀物与长江三峡中坝遗址出土的花边陶釜的内壁沉淀物具有基本相同的物相,这进一步表明其与海盐生产有关.  相似文献   

6.
该文章通过对三杨庄遗址基本情况和文物保护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论述了三杨庄遗址的基本状况及其重要价值,遗址发现以来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对遗址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探讨,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遗址文物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意见建议,明确了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目标,以实现遗址的可持续保护与充分展示利用相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科技》2010,9(6):61-61
[科技日报]长城、京杭大运河、楼兰古城、尼雅遗址……这些时空跨度大,涉及众多部门和地方的大遗址如何进行科学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道难题,随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通过结题验收,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空间信息技术进行大遗址保护,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曲米色布岩画是曲龙遗址首次发现的岩画点,可分为四期四段。该岩画是曲龙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其分期问题有助于进一步确认曲龙遗址和西藏岩画分期。文章从典型图像分析等方面指出,曲米色布岩画点系曲龙遗址目前发现的唯一岩画遗存,其时代从公元前后延续至明清时期,与遗址区内的其他遗存共同组成了曲龙遗址考古遗存的完整框架,是进一步研究遗址文化因素、分期等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测定二里头遗址的一批陶器样品,对其主量和微量元素作了聚类和因子分析.结合XRD分析,发现二里头遗址不同发掘区域的陶器各自聚为一类,且同一出土单位的陶片尚能聚为同一亚类.这一结果表明,各个区域的出土陶器应由专用陶窑供应.由此推测,二里头遗址的不同区域聚居着不同家族或氏族,并拥有各自的制陶作坊.  相似文献   

10.
西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出土,主要见于昌都卡若遗址,拉萨曲贡遗址,山南贡嘎遗址,琼结邦嘎遗址,林芝红星、居木遗址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前两个遗址。陶器造型与那一时期的生活习俗紧密相关,卡若化与锄耕农业及猎狩生活联系密切。陶器的装饰艺术主要表现在刻纹、堆纹、压纹、磨光花上。制陶工艺包括对原料选择加工、成型与装饰、烧制方面。西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业受生产力的制约,落后于同一时期内地出土的许多新石器时代的化。它体现了西藏氏族部落社会的化风格,有强烈的高原特色。  相似文献   

11.
广富林遗址考古新发现及先人生活环境探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广富林遗址的重新发现,取得了新的成果,首次在良渚文化遗存之上发现了来自豫东地区的王油坊类型文化遗存,为环太湖地区的文化变迁等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系统采集了遗址生土层和各文化层的样品,作了孢和分析研究,根据孢粉组合特划,划分了4个孢粉组合带,并对广富林先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农耕等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遗址是展现历史文化和国家尊严的重要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许多大遗址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威胁,亟需保护。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遗址的保护一定要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才能得到落实和保障。本文针对城郊型大遗址与周边地区城市开发建设之间的突出矛盾,结合西安曲江新区的案例,提出强调空间管制区划和资源保护规划、构建文化产业社区等发展思路。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这一原则的同时,将大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联系起来,对我国大遗址周边地区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遗址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演示的概念。然后又通过几个生动的应用实例将多媒体展示技术把当前国内外大遗址展示的现状呈现在人们眼前。所介绍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使人们能够了解到多媒体技术在大遗址规划、保护、展示、管理等多方面的创新理念,从而为我国在大遗址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更加充分发挥大遗址的历史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14.
选取山西省386个古城遗址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地图及相关史料记载为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可视化手段,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洛伦兹曲线等方法,对古城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古城遗址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且分布不均匀,晋南分布最多,晋北次之,晋中较少;(2)古城遗址集中程度较高,在空间结构上呈现聚集型,形成晋南运城盆地、晋北大同盆地周边2个高密度核心区和汾河流域密集廊道,多个次核心区;(3)地形地貌与起伏度、坡度、坡向、与河流距离等自然因子和农耕生产、经济贸易、军事防御等社会因子对古城遗址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二里头遗址位于豫西伊洛平原东部的偃师市境内,它是学术界探讨国家文明起源及夏文化的关键遗址。本文结合二里头遗址30多年考古发现的宫殿、墓葬、雏形文字、丰富的出土文物等内容,结合翔实的文献资料,有力地论证了二里头遗址是夏代中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之中心——即夏都斟寻  相似文献   

16.
遗址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遗址旅游解说系统概念进行了分析,提出遗址旅游解说系统是由遗址旅游解说内容、旅游解说媒介和旅游解说受众组成的有机整体.以甘肃大地湾遗址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其文化价值、旅游开发现状和解说系统现状,提出了构建建议,对于其他同类景区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在末次冰期到全新世的过渡时期,全球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因此,这一时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考古学研究的热点。云南省是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最为丰富的地区,但这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相对较少,对云南省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的旧气候研究也很少。植硅体是一种可长期保存的植物微体化石,是研究考古遗址古气候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娜咪囡遗址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硅体重建了各考古地层的气候,并探讨可能的古人类活动。结果表明,娜咪囡遗址经历了一个升温、冷却再变暖的过程,这与云南其他地区的古气候研究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文物工作者在发掘古遗址或古墓葬的工作中,发现有大量的纺轮,特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内纺轮的发现最为集中。如:河姆渡遗址在第一次发掘中就出土了对件纺轮;大汉口出土了引件纺轮;庙底沟仰韶文化出土了85件纺轮;东张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336件纺轮;蒲城店也发掘出了上百件纺轮等等。目前,我国最早的纺轮是在中原地区裴里岗文化表沟遗址和河北磁山遗址内发现的。以上出土的纺轮质地多种多样,不仅有陶质的,也有石质的和木制的,甚至还有骨质的;从形制上看有扁圆形的,算珠形的,截头形的等等;在重量上也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9.
略论景教在中国的活动与北京的景教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督教的支派之一景教在中国的传播为背景,介绍目前尚鲜为人知的景教遗址-北京房山景教崇圣院-十字寺的情况及其文物遗存,初步考察,分析了该遗址的历史价值,并通过这所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景教寺院遗迹,透视景教在中国两度兴衰的宗教、文化原因和政治,经济,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王赟 《科技信息》2011,(25):143-143
土遗址损害形式和原因诸多,为了能针对土遗址损害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本文从严重的污染,碎裂、粉化和硬皮、片状、层状和块状剥落,开裂、坍塌,基础(墙基、台基)掏蚀坍塌及冲沟发育五个方面分析了土遗址损害形式和原因分析,为土遗址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