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和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要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条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步伐,保护利用好现有水土资源,改善生产环境,就必须搞好水土保持,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矿产类开发建设项目中要多方位、多角度、本着系统工程的态度去认识和防冶水土流失,矿业企业和生态环境两者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同时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是指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采取各种手段对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在现代工农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水土保持也责无旁贷的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是经济快速发展而不留后遗症的关键问题和首要课题,也是保护我们自己生存环境的重要问题。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水土保持与水患意识,是实现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河道治理工作中,做好水土保持,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同时也是保护我国水土资源的基础;开展河道治理,强化水土保持工作,应用生态治理河道观念,将水土保持工作贯穿到河道治理的各个过程中,关乎河道周围生态环境。以下本文就针对河道治理工作,浅谈如何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对于有效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护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分析了水土流失在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等方面造成的危害,强调加强水土保持是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实现水土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基础、条件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土保持作为人类对生态系统干预的有效手段,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介绍了中国水土流失状况、动态变化,水土流失治理概况与成效,分析了水土保持效益及中国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现状,提出未来水土保持需以控制水土流失为基础,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终极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7.
关于水土保持意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蕾 《甘肃科技》2011,27(21):78-79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根据我国水土保持法的要求,立足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叶国友 《广东科技》2013,(24):158-158,122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存在状况对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保证。重点介绍和探讨了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及加强水情教育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大力发展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的根本。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祖国大好河山,必须调整好人类、环境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水土,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迎难而上,不断开创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在注重发展的数量、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同时,调整好资源、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是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思路,其次,就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加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鹤 《科技咨询导报》2008,(17):158-159
水土流失问题涉及到大面积的自然破坏,是人类诸多灾害的根源,其整个过程都会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负效应。而水和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发展农业生产的资源要素。水土保持对于改善水土流失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生态环境,减少水、旱、风沙等灾害,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乡镇采石、采煤业又异军突起 ,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毫无水土保持措施 ,任意破环水土资源 ,乱堆乱放弃石、弃渣 ,导致的人为水土流失触目惊心。因此 ,对采石、采矿区进行水土保持治理 ,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水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将水土资源的保护利用实践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应用水土保持技术与措施的生态治理、知识普及和景观体验等功能开展研学旅行,是当前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水土保持主要技术与措施具有生态性、科技性和教育性的特性,其内涵与载体具有生态美、科技美和知识美,即形成水土资源的水土之美.基于水土之美,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生态文明研学旅行开发的案例地,研究开发体现水土之生态美、水土之科技美和水土之知识美的研学旅行项目,以探索依托水土资源进行生态文明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和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推进,农业生态化的发展也在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随着人们日益正长的物质文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在不断激化。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发展的前提,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因此,加强对水土保持的全面保护和治理工作,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为了满足人们需求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刻不容缓.从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概念入手,总结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了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研究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探讨了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五大作用,即:1水土保持是综合防治蓄水减沙的根本性措施;2水土保持是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3水土保持是缓解水资源供需平衡矛盾的主要手段;4水土保持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5水土流失治理是加快生态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生命起源于海洋,繁衍于陆地,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随着人口的增多、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繁荣,人土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它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该文首先从国家的基本国策、行业的发展规律和需保持的宏伟目标三个方面分析了强化保持水土的必要性,然后从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工程管理体系和控制项目资金规划三个角度提出了强化水土保持的方法,从而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产业化治理是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水土保持产业化治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开展产业化治理中,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基地走规模化经营、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优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是生命之源,土进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简述了水土流失基本现状及危害,讨论了水土流失的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建国50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了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水利普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部分。搞好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对于我们系统掌握全省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保存情况,建立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平台,制定水土保持中长期规划,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