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饶绍信  范贵增 《江西科学》1992,10(2):123-130
固定化技术以它许多独特的优点,为啤酒生产提供了一套快速、连续、简便的酿造方法。此法在节省设备投资和缩短发酵周期等方面是其它方法无法相比的。本文较详细地总结了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方法,对目前国内研究最多且应用最广泛的三种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方法作了重点介绍,同时综述了固定化酵母细胞在啤酒发酵工业中的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仲敏  常琴 《河南科学》1992,10(2):187-191
利用固定化酵母用于传统啤酒发酵,结果表明:酵母在固定化载体中生长良好、增殖快、稳定性高,可使啤酒的主发酵期由7~12天缩短为36小时,有效的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啤酒产量增加30~40%.同时还节省能源,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
在啤酒酿造过程中,酵母是魔术师,它把麦芽和大米中的糖分发酵成啤酒,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发酵产物。但是在酵母发酵过程中异存在着导致酵母死亡与自溶的环境因素,在发酵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酵母应用于啤酒的生产,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和食品加工科技有机结合的成果。这种先进的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的酿造方法是建立在酵母的固定、生物反应器的设计、食品卫生的控制以及各种风味成分的保存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的。它能将原来分批发酵法啤酒生产改进为连续发酵,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现将新工艺简介如下: 一、工艺流程 麦汁→麦汁罐→加热杀菌→加入酵母液→通风搅拌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以啤酒生产副产物麦糟和废酵母为原料,以沪酿3.042为菌种,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方法酿造酱油工艺进行了研究,为啤酒生产副产物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承明  曾繁华 《江西科学》1991,9(3):149-153
采用陶瓷载体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啤酒主发酵,将陶瓷载体与海藻酸钙载体做了对比试验.对啤酒主发酵的表观动力学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底物流速、发酵温度对发酵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观动力学常数不仅与流速和温度有关,还与载体结构密切相关.认为陶瓷载体优于海藻酸钙载体.  相似文献   

7.
植酸是一种天然抗氧剂和发酵促进剂.通过论述植酸应用与啤酒酿造工艺的作用原理,并对啤酒酿造工艺中的各种操作条件进行了选择.在发酵中添加5.0×10-5g/L的植酸,可缩短主发酵时间12h,缩短双乙酰还原时间达48h以上;在生产过程中添加植酸可促进酵母活化,提高发酵产率,并且有利于除去有害金属离子和高分子蛋白质,提高啤酒的透明度;在成品酒中添加3.5×10-5g/L的植酸可以延长啤酒的保鲜期至60d.  相似文献   

8.
采用PVA为载体共固定化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发酵海藻,酿造海藻酒,对游离细胞与固定化细胞的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发酵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和产香醇母两种菌种菌量的最佳配比为4:1,发酵温度20℃,共固定化细胞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凝胶粒的充填系数分别为0.25和0.5,游离混合细胞的发酵时间为7d,共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稀释速率0.12/h,其发酵时间为0.5d左右。经160d连续发酵实验,PVA固定化细胞粒子的机械强度良好。  相似文献   

9.
优良的啤酒酿造酵母菌株JW1-3的选育及其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酒酵母菌种的优劣在啤酒酿造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得优良的啤酒酿造酵母菌株,试验用半导体激光诱变处理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XB05,在含双乙酰的麦芽汁琼脂平板上分离抗双乙酰的突变株,然后用三角瓶在低温下发酵,以发酵液的发酵度、双乙酰、乙醛和总高级醇的含量为筛选指标,结果得到一株发酵特性优良的菌株JW1-3.菌株JW1-3以9°Bx麦芽汁为培养基,用500 L发酵罐在12℃下发酵13 d,发酵液的发酵度为67.8%,发酵液中的双乙酰、乙醛和总高级醇的含量分别为0.039 4、4.81和60.2 mg/L.菌株JW1-3的主要发酵特性优良且稳定,啤酒口感良好.该菌株在啤酒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能源是影响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寻找替代性能源成为当下一大研究热点。燃料乙醇作为一种良好的替代能源也越来越受重视。已有的研究表明,固定化酵母技术生产燃料乙醇具有相对于游离酵母发酵明显的优越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酵母固定化技术在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固定化酵母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特点、酵母固定化方法和固定化酵母生物反应器,同时列举了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啤酒酿造是利用麦芽自身酶或外加酶使其原辅料中的高分子不溶物质分解成可溶性低分子物质,经添加酵母发酵得到含有少量酒精、二氧化碳和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酒的过程。正确使用酶制剂,方能使之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挥酶制剂的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Pb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 %海藻酸钠与1 %明胶混合为包埋剂固定啤酒酵母废菌体,研究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Pb2 的吸附行为.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2 含量.结果表明,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吸附Pb2 受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溶液pH值、酵母添加量和Pb2 起始浓度等因素影响.实验确定了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Pb2 的最佳吸附条件.即:pH为3.0~5.0,Pb2 浓度为100 mg·L-1,酵母添加量1.2 g·L-1,吸附温度25 ℃,吸附时间120 min.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啤酒废酵母对Pb2 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但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的程度更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干啤酒酿造要求发酵度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特点,综合论述了各种原辅材料、菌种、酿造用水的优选原则;制麦、糖化、发酵工艺的控制;重点对酶制剂在干啤酒酿造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各种酶制剂对啤酒酿造的影响做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细胞发酵—膜蒸馏耦合生产乙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固定化酿酒酵母细胞发酵与膜蒸馏耦合生产乙醇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实验测定了平板蒸膜馏器的分离性能以及游离酵母细胞发酵动力学和固定化酵线细胞发酵动力学,然后将游离细胞发酵罐及固定化细胞反应器分别与平板膜蒸馏装置相耦合成膜生物反应器,对固定化细胞发酵-膜蒸馏分离乙醇耦合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游离酵母细胞发酵中,间歇培养13h发酵液中乙醇质量浓度,酵母细胞密度(单位体积发酵液内细胞个数)和葡萄糖转化率,乙醇  相似文献   

15.
海藻酸锰固定化细胞的乙醇发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为发酵菌株,利用海藻酸锰凝胶代替海藻酸钙,固定化酵母使用寿命明显增加。采用混合糖60g/L(50%葡萄糖、50%木糖)为发酵底物,以250mL三角瓶为反应器,在35℃、150r/min、pH5.0条件下,振荡发酵。结果表明,海藻酸锰树干毕赤固定化增殖酵母细胞能使戊糖和己糖同步发酵,海藻酸锰凝胶耐磷酸盐能力是海藻酸钙凝胶的3倍,海藻酸锰固定化树干毕赤酵母细胞乙醇发酵42d,固定化细胞稳定,总糖利用率为95.8%,乙醇得率为理论得率的92.3%,发酵稳定时间明显长于海藻酸钙固定化酵母细胞乙醇发酵的稳定时间(24d)。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在一定载体中,固定化完整酵母细胞的制备和增殖方法.关键是研究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大、发酵能力强的固定化酵母.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酵母细胞可以反复使用、大大缩短发酵周期,用于液态白酒,糖蜜酒精及蜂蜜酒的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酵母菌与游离酵母菌产酒精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进行了固定化酵母与游离酵母产酒精发酵的比较实验。通过对其酒精度、酸度、糖度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固定化酵母与游离酵母在产酒精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活性干酵母细胞固定化后与游离酵母细胞相比,在酒度、酸度、糖度方面。固定化酵母细胞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人民的饮食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利用生物技术于饮料工业,生产新产品,达到高效、节能、免除公害,其经济效果是极其显著的。一、生物工程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由于生物工程的进步,啤酒的发酵工艺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在发酵原料上,向非麦芽谷物加酶制剂代替麦芽进行发酵发展;在发酵工艺条件上,向提高发酵温度、增大酵母接种量、采用带搅拌的发酵设备等方面发展,发酵设备的容量已达数百立方米,还陆续出现了快速发酵、连续发酵,单罐发酵、高浓度麦汁发酵等新工艺;在啤酒的处理上,采用了固定化技术等等。  相似文献   

19.
固定化细胞 (酶 )技术是近十余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工程高新技术 ,并在发酵工业、医药工业、化学分析、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制备的固定化酵母用于酒精发酵 ,具有酵母细胞密度高 ,发酵速度快 ,出酒率高 ,设备利用率高 ,操作简便 ,适于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等显著优点。因而 ,采用固定化酵母生产酒精 ,已成为酒精行业中技术创新的研究热点。我国于90年代相继开展此方面的研究 ,近两年固定化酵母酒精发酵技术已在广东、广西、云南三省的糖蜜酒精生产中得到…  相似文献   

20.
对采用固定化多菌种进行酒精和醋酸的双轮发酵生产保健红醋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第一轮发酵以德氏根霉、酿酒酵与产香酵母共固定化细胞对大米原料进行糖化和酒精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与产香酵母共固定化细胞的最佳菌种量配比为4:3:2;固定化细胞粒子接入量为10%;第一轮糖化及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33℃,发酵时间为70h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