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代中国城市文化伦理的价值目标体现为人性化价值取向的城市文化伦理、“天人合一”的生态城市文化伦理、与时俱进的城市市民道德素质和理性节俭的城市文化生产、传播、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2.
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形态决定了中国市民大众独特的生存方式、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特征。当下出现的"文化时潮"是社会发展的因素,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这一现象,可以透视中国市民大众的艺术审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北宋前期,户籍制度改革,市民阶层出现,继而产生了与传统儒家文化迥异的市民文化。出身于仕宦家庭的柳永醉心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词作中折射出耀眼的市民文化色彩,并成为明清市民文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4.
从对《长恨歌》的语言分析入手,指出作者通过一系列语言技巧的安排,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含混功能,使其语言艺术表现出反讽特征,进而实现了解构和反思上海市民文化理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对《长恨歌》的语言分析入手,指出作者通过一系列语言技巧的安排,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含混功能,使其语言艺术表现出反讽特征,进而实现了解构和反思上海市民文化理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文化中心,看电影成为上海市民的重要娱乐方式。上海租界的特殊文化语境孕育和催生了张爱玲的电影情结并表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租界文化影响了张爱玲的电影评论、电影剧本创作及其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至宋元,出现了重要的转折,即以文言小说为主转变为以白话小说为主。这一转折对小说在明清时期达到全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根本上讲,促成这一转折的原因乃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标志着这一转折期的作品是宋元话本小说,它的产生、发展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它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表现技巧无不带有市民文化的印记。因此,研究宋元话本与城市经济、市民文化的关系,对于深入掌握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舍受到了古老的中国文化的熏陶,亲历了五四文化传统影响,在英国的时候对西方文化又有了切身体会。特殊的思想资源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本文从着重分析英国文化尤其是狄更斯等英国作家对老舍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为批判中国国民精神;语言简练,风趣幽默的“京味儿”风格;对下层市民小人物的怜悯和同情。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市民文化和市民文学是在不断蜕变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重构中获得发展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冲突和融汇构成一百年的艰难,一百年的尴尬,一百年的阵痛,一百年的壮烈。中国古代市民文学中所表现的文化冲突,如“本末冲突”、“城乡冲突”、“义利冲突”、“情礼冲突”等依旧是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基本的文化母题,只是它们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上展现出来的,它们是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40年代的都市女性写作--张爱玲苏青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和苏青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享有盛名的两位女作家,她们的文学创作,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与观照方式,致力于市民阶层生存境遇和市民文化趣味的展露抒写,独具市民文化女性书写的明显特征。两位女作家的作品在创作观点、视野、题材上都饱含了市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趣味,这使她们的创作有别于“五四”女作家的时代眼光和社会观照,为40年代都市女性文学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文明发展史表明,数学理性在西方宇宙观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描述宇宙结构上展现不可思议的有效性。中西方古代数学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存在巨大差异,导致中西方古代天文学具有不同的理论建构。从中西方数学文化史意义上看,西方数学文化对民族思维方式、民族理性精神的影响巨大,而中国古代民族文化中起理性建构作用的是周易,而不是中国古代数学。  相似文献   

12.
老舍的文化反思,既有对现代性正面价值的追求,又有对现代性负面效应的质疑与反抗。老舍的文化反思充满了怨恨的现代性体验:他既怨恨旧派市民老弱迂腐,又怨恨新派市民浅薄恶劣,更怨恨城市贫民的辛酸悲惨以及城市生活的堕落不公。为解决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为释放自己的怨恨心理,老舍在其文本中又创造了一批具有反抗意识与实干精神的理想市民形象。  相似文献   

13.
岭南文化与湖湘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岭南文化重实用,湖湘文化重理性,二者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有“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新时期,两种文化的共通与融合,有助于“红三角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史学界从时间角度研究唐文化的成果极为宏富 ,而从地域角度对唐文化的探索则十分薄弱。任何一种文化 ,总是和它产生的地域相结合 ,文化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时间 ,而且依赖于一定地域。现力图拓宽视野 ,从多维的视角鸟瞰唐前期文化发展的全方位图景 ,着重考察这一时期中国文化重心的分布及成因 ,以补史缺。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分为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成为商品,文化效益决定文化命运。在当前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和消费高雅文化产品成本高、收益小,生产和消费大众文化产品的成本低、收益大。高雅文化的衰落和大众文化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主导文化主要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支持,市场化程度较低,不在此讨论范围。随着人们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高雅文化将充分实现其效益而逐渐兴盛。  相似文献   

16.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6):122-125
儒家礼乐文化,其实质在于运用"礼乐"的外在规范性与内在感化、熏陶性对人进行教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因而,科学、合理地将其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既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提高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宋、明文武科举均盛,《水浒》中却少见科举文化的渗透,数百人物中只有6人跟科举相关;《三国演义》每写人物的拜师求学,赞颂文士的出众文才、非凡见解,《水浒》则很少有斯文气息。鉴此,文章认为《水浒》的最早定稿蓝本当出于科举衰落、斯文扫地的元代,且出自不甚精通文史、未曾进过科场的下层人士之手。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民间意识,主要有几种体现方式:一是历史叙述中所表现的民间意识;二是理想主义话语中的民间意识;三是都市化表达中的民间意识。作家以民间为基点,关注民间日常生活,营造精神家园与学理想,对物质时代人的存在状态和化存在状态表现出深切的思考与关注,体现知识分子的人精神与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9.
白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白族文化的研究非常重视。《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一书,是一部白族文化研究的力作。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很有特色:一是用文学作统摄,全面观照白族碑刻;二是综合各类文献,以时代新思潮解读;三是以文化为视野,充分揭示碑刻的意蕴。《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可以当作一种特殊的白族古代文学史来读,也可以当作一种特殊的白族古代文化论著来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社会把政治伦理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要求。在长期的发展中,壮族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这种理念。《传扬歌》与《布洛陀经诗》这两部在“那”文化圈广大壮族地区流传的经典著作,就记载了壮族先民的政治伦理之治平思想,主要包括天命观、民本观、抗争观、公平观、民权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