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宏观经济增长与波动之间引入新的动力学联系,建立了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和研究了经济波动对短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动力学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多部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多部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将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产出增长完整分解成十个部分,并与一定的经济意义对应起来(主要有:劳动配置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劳动投入总量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单位劳动投入产出水平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资本配置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资本总量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水平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后结合实际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1990年-2000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段时期内,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三个:资本投入总量的增加,对增长的贡献份额为45.5%;单位劳动投入产出水平即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增长的贡献份额为40.2%;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水平的增长,所创造的经济增长占总增长的份额为15.8%.  相似文献   

3.
出口对湖南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分析技术和Granger-Gausality检验方法,对湖南省的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湖南省的出口、进口与GDP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出口增长带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出口增长没有影响,接着采用统计计量指标,对湖南省10多年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拉动效果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以认清定位,找出问题,为湖南省制定外贸出口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定量模型,旨在通过本项研究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古典理论的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提出了土地利用技术和产出土地弹性的概念,并利用这些变量阐述了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经济的稳态增长路径分析得出了土地要素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 土地利用技术的增长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增长;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经济增长率与经济体对土地要素的依赖性成反比.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耕地非农化现象日益加剧,这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影响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力图揭示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化规律。利用我国2001~2010年省域面板数据建构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经济计量模型,验证和分析其存在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长期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耕地资源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且通过误差修正调整,可以维持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的稳定均衡关系。第二,短期内我国三大区域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从长期考虑,东、中部地区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而在西部地区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DENISON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模型化与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贡献, 但他没有提供模型化方法。本文提出了对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进行定量化模型化的方法, 并利用这种模型化方法讨论了经济增长来源与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的复杂性与“J”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现代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复杂性角度讨论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J”结构是我们提出的一种经济增长复杂性的重要模式 ,这种具有潜在后发性优势但又需要先期投入的经济现象普遍存在于国际贸易、金融、教育、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等不同领域 .由于增长的复杂性 ,“J”结构及与之相对应的“J”过程或“J”效应往往被波动所掩盖 .本文进一步从物理、数学的角度指出“J”过程的本质是系统存在多重均衡时的非平衡相变过程 .最后 ,讨论了宏观经济系统中宏观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J”结构体现了这些宏观变量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刚 《系统工程学报》2004,19(4):363-368
经济系统是一个非稳定、非均衡的复杂系统,研究经济系统的非稳定、非均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首先将经济系统简化为由资本品生产部门和消费品生产部门组成;其次,在做出若干假设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两部门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关系模型;最后,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参数.研究了两部门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关系,对资本分配比、劳动分配比、产品价格比、资本折旧率、人口增长率、资本利润率等参数与两部门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关系,进行了准确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于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以线性回归为主,忽略了信贷资金投放与经济增长的函数关系是否一成不变、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存在对称性等问题.本文以非线性sTR模型技术来分析两者的关系,通过各种假设检验后选择ESTR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信贷资金投放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从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放到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放与经济增长的函数关系随着资金投放数额的不同而不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放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
中性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耀球 《系统工程》2007,25(3):37-41
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从技术进步内生化和划分技术进步不同类型及其不同阶段入手,重点研究科技、劳动力、社会资本等生产力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释社会总资本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解析技术冲击传播机制和经济波动形成机理;揭示两大部类资本或经济的优先增长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有技术冲击传播机制和内生经济增长特点的现代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国家(地区)间总产出波动存在相互影响是全球化时代的普遍现象,但缺少其相互影响强度的定量研究.基于冲击在非对称的区域间产业网络上的传播,分析了区域间总产出波动相互影响的机理,并依据区域间产品关联,构建了以区域为节点的度量区域间总产出波动相互影响的区域赋权影响网络.通过对网络度关联结构、基础关联结构、核关联结构及非对称结构四个维度的分析,定量描述了区域间总产出波动相互影响的强度.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及相关度量维度能够量化不同区域间总产出波动的相互影响,定量描述某个国家(地区)在多区域经济大系统中的作用,在区域经济合作、贸易规则制定以及全球价值链构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实体经济成效的重要指标,随着中国经济不确定性加剧,更及时地预报其增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建立前沿的混频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再从中导出预报数学表达式并给出向前滚动预测形式,并将预报模型化为状态空间结构,采用Bootstrap重要性抽样步骤实现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基于1996年1月至2016年3月的相关月度数据,实证研究表明:预报模型合理、参数估计具有收敛性和稳健性;除工业增加值自身惯性影响外,货币政策M2和消费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滞后1~2期对工业增加值增速半月频率具有显著正向冲击影响;全样本预报、部分样本预报和预见性外推预报合理可行,半月预报能有效预警工业增加值波动规律.最后,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启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论文将资本存量区分为国内资本存量和国外资本存量,基于Bienni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考虑环境消耗的中国1998—2011年间的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测算结果显示,整体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劳动投入、国内资本、国外资本以及环境消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3%、3.67%、48.1%、18%和25.9%.分地区统计发现,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赖性最大,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国外资本的依赖性最大.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对资本依赖度较大且存在地区差异,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限,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了巨大消耗,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Study on the Determinants of Energy Demand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SDR权重对入篮国家及周边经济的影响,发现:SDR权重增加有利于成员国经济增长及其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出口增长,固定资本形成额增长和外汇储备份额增长可促进其经济增长,反之亦然;欧元区,英国和日本的经济波动风险均大于其所在区域的非成员国的对应风险;美国的经济波动风险不仅低于其它SDR成员也低于非成员国,证实了美元霸权的存在,给出了美国利用其经济霸权,将经济风险转嫁给其它SDR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证据.SDR成员的货币权重与经济增长在危机前无显著相关性,在危机后显著正相关.此外,日本和欧元区SDR权重增加将促进其经济增长,而提高英国SDR权重无助其经济增长且会抑制欧元区经济发展.日本滞后期的SDR权重增加将促进其经济增长,而美国滞后期的SDR权重增加将使其经济增长受阻.最后,对人民币加入SDR带来的机遇,风险与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实施了创新和投资双轮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是否会显著影响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效应?为系统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实物期权原理揭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投资和创新双轮驱动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设定时变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投资和创新双轮渠道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冲击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了经济增长,且呈现出时变特征,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这种抑制效应在新常态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缓减;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干扰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正向驱动效应缓慢降低,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正向驱动效应略显增强.政府应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一惯性,警惕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双轮驱动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输成本作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三大基石"之一,是影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增长的核心因素.本文针对传统经济地理增长模型中运输成本外生给定这一问题,引入运输成本内生动态化机制,构建了一个包含技术溢出的运输成本内生动态化条件下分析区域交通政策的经济地理增长模型.结果发现,新模型能够更精准地模拟关键参数相关关系的动态变化趋势,区际运输成本的降低有助于缩小区域差异,发达区域内部运输成本的降低有利于经济增长但会扩大区域差异,而降低较落后区域内部运输成本既有利于经济增长也会缩小区域差异.由此说明引入运输成本内生动态化机制的模型更加符合现实,并且能够为分析区域交通政策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边限检验方法和1979-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了法定和事实开放程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经济金融变量对金融开放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境金融交易法律法规的放松及跨境金融交易规模的扩大均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但其增长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加、金融发展及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而降低.此外,金融开放具有降低世界产出、利率及原油价格对经济冲击的作用.最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人力资本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金融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不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