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太空实验室     
本世纪八十年代,人类在探索与开发太空方面将进入一个新时期,其标志就是一系列可回收和重复使用的近地球太空站——“太空实验室”的发射。“太空实验室”是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工具——太空渡船(即太空飞机或航天飞机)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它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建立能容纳4~6人的、短时间  相似文献   

2.
<正>21世纪初的太空,一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热闹,浩渺无垠的宇宙,强烈地吸引着地球人的目光。飞离地球,奔向太空,寻找新的生命与生存空间,成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使命。正如霍金所言:"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发展的技术摧毁了我们所生存的地球,而我们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地球的能力。"今天,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有了很大变化,关注热点从卫星上天、载人飞船、登上月球转向探索火星、土卫六、  相似文献   

3.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自古以来都生活在这个蔚蓝色的摇篮中。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1号"于1957年发射成功后,人类便敲开了太空之门,走上了探索太空的艰难旅程。如今,随着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逐渐加深,随着载人航天技  相似文献   

4.
人类探测宇宙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了,在此期间,科学家一直在推测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50年前,人类开始向太空抛掷“物体”,不过它总是在几分钟内就落回地球;40年前,当人类再次把物体送入太空时,它们留在了那里。而现在,地球人终于也可以停留在太空中了。 在探测宇宙过程中,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类在宇宙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在地球上的实验室中,通过模仿宇宙形成早期的情景,我们了解了那个时期的生物是如何在宇宙中生存的,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繁衍生  相似文献   

5.
吴沅 《自然与人》2010,(1):18-21
伟大的航天学奠基人。俄罗斯火箭之父康斯坦丁·埃德多维奇·齐奥尔科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类不会永久被束缚在地球的摇篮之中。”果然。在庆祝他诞辰100周年活动的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鲁特尼克1号,一举冲破了地球的束缚;紧接着。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双双于1969年7月20日踏上了月球表面。终于实现了人类飞出地球的夙愿。但这仅仅是字宙航行迈出的第一步。浩瀚太空还有待人类进一步去探索!  相似文献   

6.
被寄予很高期望的“猎兔犬二号”火星着陆探测器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回确定其安全着陆的信号,人们开始担心它的未来命运。其实,在过去数十年,世界各国共进行了36次火星飞行,其中便有20次被地球和火星间的漫无边际的黑暗所吞噬。即使如此,科学家探索火星的步伐并没有放慢! 探索太空与风险同在地球和火星间的浩瀚空间一直都是航天器的梦魇。这里有一个人们看不见的“恶魔”,它吞噬着太空飞船,然后将飞船的残骸“吐”到寒冷而黑暗的空间。过去40年,人类共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日益严重,这几年来地球像发高烧一样,一些地方的气温升到历史最高点,地表板裂,缺水严重……给人类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然而,科学家们正在苦苦思索,并开出了一剂剂紧急“降温药”:在地球轨道上安装“遮阳伞”,让地球“凉快”下来;给天空“修补”云朵,让它们将更多的太阳光反射到太空中;或是在海洋中培育更多的浮游生物,让它们吸收更多的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8.
<正>自从地理大发现以来,太空成为人类最后的边疆。在人类进军太空的历史上,各类航天器上演了大气磅礴而动人心魄的一幕。其实,人类的航天活动早就不限于做地球的"表面文章"了,美苏两国在太空竞赛伊始便"探骑四出",以"第二宇宙速度"冲出地球引力,造访太阳系的各位"邻居"。  相似文献   

9.
太空天梯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人类发射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空间站在太空中遨游和进行科学实验,但都是依靠火箭才能把它们送上太空轨道,这常常要耗费大量的燃料,而且每次运送的物资和人员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开发太空资源的需要。人类越来越感到在地球与空间站或人造卫星之间,应建立一条空中通道。于是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为建立“太空天梯”,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和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经历了半年多的孤独旅行之后,地球人的使者——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测器“勇气”号在火星着陆。这是一趟4.8亿千米悲壮的单程航行——“勇气”号只有出发,再也无法归来;它在进入火星大气层时,还要忍受1200摄氏度的高温;在火星上寻找降落点时,还要经历“危险6分钟”的生死考验。然而所有这些都无法阻挡人类探索太空生命、寻找宇宙伙伴的决心和勇气。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么在1月24日左右,“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号也将在火星着陆,届时双子兄弟将联手带去地球人对火星的问候。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太空探索日渐深入,太空的神秘感已经逐渐消失。或许有一天,人类往返天上人间,甚至干脆离开越来越拥挤的地球将不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梦幻。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先后向太空成功发射了各种卫星、飞船探测器,并顺利地登上了月球。科学家们预计,人类移民太空已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人类首次“炮轰”彗星成功,包括复旦学生穆林在内的56万名天文爱好者的名字深深地嵌入了彗星内核。电视机前,穆林仍然很平静,尽管几分钟前他的名字已在距地球1.3亿km的太空嵌入了彗星内核。“虽然我很高兴,但这只是人类探索太阳系起源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张星 《科学之友》2002,(1):20-22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前不久来中国访问时,发表了对未来预测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一如其《来来冲击》、《第三次浪潮》、《战争与反战争》等著作,给人以深刻印象。在其有关未来世界的四项预言中,最后一项便是21世纪将是人类探索外太空并向外太空移民的时代。在未来的第四次浪潮中,人类开始越来越认真地考虑走出自己的家园——地球,跨向外太空,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开发、繁衍。 1989年进入太空的“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便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先驱,历经13年后,“伽利略”已经“英雄迟暮”,将于2002年结束它漫长的“探索”旅程。本文将回顾它所走过的征程。 ——编者  相似文献   

14.
<正>落户"太空农场"谁当先锋人类的生存要素无比琐碎和庞杂,仅在饮食方面,每天摄取的食物和饮用水累积起来就相当可观。假若要在太空中生存,加上盥洗用水和吸入的氧气,每人每年消耗的物质总量就至少重达11吨,这在地球上不算什么,但要带到宇宙空间就是大麻烦。截至目前,人类在太空探索活动中应对这种麻烦的方法依然很原始,那就是从地球上将宇航员的生活所需一一带上,或者用货运飞船输送这些物资,这其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太空垃圾已集聚在地球轨道上。这些被称为"太空杀手"的家伙,影响着舱外活动宇航员的生命安全,甚至阻碍到人类太空探索的进程。日前,一款由清华大学工程师设计的"太空清扫器"成功问世。它不仅能够清除太空垃圾,还能将这些垃圾作为燃料使用。"太空清扫器"能使用网状装置捕获  相似文献   

16.
美国时间8月10日晚(北京时间8月11日),在距离地球400千米的空间站内,41岁的俄罗斯宇航员尤里·马连切科和位于美国得州航天城休斯敦的26岁未婚妻叶卡特林娜·德米特里耶娃终于如期举行了他们等待已久的“太空婚礼”。种种迹象显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在地球大气层之外举行的婚礼,而这对新人无疑将会因此而名载史册。“我愿意!”——隔着400千米马连切科和叶卡特林娜10日举行的“太空婚礼”分别在两个现场同步  相似文献   

17.
正自古以来,人类一直梦想进入太空。可是,进入太空大门的钥匙在哪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终于找到了打开太空大门的钥匙。由于受地球引力的牵制,航天器要在冲出大气层后环绕地球运行,必须达到每秒7.9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若要飞向月球,必须达到每秒10.8千米的速度;要环绕太阳运行,  相似文献   

18.
谢懿 《世界科学》2011,(4):44-45
长途太空旅行甚至殖民太空的梦想,都忽视了人类本质上的地球生物性。在2007年第一次失重体验前的新闻发布会上,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说,他希望他的零重力飞行会激起公众对太空探索的兴趣。他认为,与日俱增的自我毁灭风险将最终迫使人类殖民太空。霍金当时提出,我们必须在200年内完成这一举措,否则将面临灭绝的危险。毫无疑问他受到了  相似文献   

19.
1981年4月12日中午12时(格林威治时间),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凌空而起,细长的烟云在天空中伸展,云端处来员舱内约翰·扬和罗伯特正在大声交谈。这时也恰巧是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进入太空20周年。1961年4月12日苏联少校尤里·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在宇宙中作了绕轨道一周的飞行。由他开始的宇宙航行,现在由于“哥伦比亚”号的完美飞行,即将在未来的年代里繁荣成熟:去太空作定期旅行,将成为人类一个新的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20.
进入太空本是人类的梦想,航天理论三大先驱之一、俄罗斯火箭专家和宇航先驱齐奥尔科夫曾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而是将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人类航天事业自1957年前苏联卫星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多年以来,有关航天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