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庞明录 《科学之友》2010,(1):138-139
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为应对此挑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必要的措施。清洁发展机制就是为了降低减排成本、帮助发达国家达到减排要求以及实现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文章从产权理论的视角分析清洁发展机制其实质和理论渊源,以便使此机制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关毅 《自然杂志》2016,38(1):59-67
2015年年底,全世界的目光都汇聚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于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通过《巴黎协定》,该协定 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全面安排。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减排承诺、采取实际措施,牵涉到一个国家短时间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但发展是一个长期话题,经济、环境应相互牵手,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世界各国第一次共同承诺要控制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共同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协定是多年努力的成果,达成协议表明各国已经找到通过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方法。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将造福全人类及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3.
针对Science杂志列为125个最具挑战性科学前沿问题之一的关于"马尔萨斯是否仍然是错的?"议题,从历史回顾、客观现实和新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以及基于各方面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马尔萨斯人口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错的.同时,在我国人口增长大大减缓并在十多年后进入负增长的今天和明天,除了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防治土壤和水资源污染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技创新及大力应用推广外,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户数量结构分布变化对能源消费、人口老化和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科学研究与政策应对.为了减少家庭小型化产生大量独居者(尤其是空巢老人),家庭户数快速上升导致能源消费大幅增长,有效应对人口老化严峻挑战并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建议参照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鼓励支持成年子女与老人同住或近邻居住模式,尤其积极鼓励西北部迁移到东南部的中青年回归家乡发展,与老年父母团聚,或农村留守老人、孩子来城镇团聚,实现老人及子女互助"双赢",并减少家庭小型化导致家庭户数快速增长对能源消费、环境保护和人口老化的负面影响,将利于我国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未能达成预期目标,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进程曾遭受一定挫折.2010年,来自哥斯达黎加的克里蒂安娜·菲格雷斯女士(Christiana Figueres)接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此后5年里,她协助19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以及相关利益方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磋商,最终促成2015年12月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圆满达  相似文献   

5.
钟爽  黄存瑞 《科学通报》2019,64(19):2002-2010
<正>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地表平均温度升高、降水规律改变,以及极端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正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资助成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旨在科学地评估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系统的潜在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减排和适应方案以管理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联合国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20多年来,国际科学界对全球变化研究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重要驱动力、全球变化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共识.为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目标是在21世纪末将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增温控制到不超过工业化前2℃.但是,处理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必须坚持哪些原则,重点开展何种研究,采取什么政策保障还没有明晰的思路.本文提出立足国际和区域平衡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制定全球变化应对对策;必须在人与自然和谐,同时人类社会自身和谐前提下妥善处理应对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减排与增汇并举,减缓与适应并重等原则;加强科学研究,减少全球变化认识的不确定性.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实质上为人类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为促进人类能源结构转变、改善和恢复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国际与区域间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自然与人》2009,(6):43-43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由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持续退化、自然资源枯竭等众多问题所带来的挑战。自然博物馆如何认清世界未来发展的趋势,在制约和影响博物馆发展的必要条件中找到平衡点。在积极的实践中探索最佳的发展模式。在促进社会的科学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代自然博物馆必须应对的挑战,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8.
唐朝生 《科学通报》2020,65(27):3008-3027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均呈显著加剧趋势,并通过各种方式作用于地质体,诱发一系列工程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给当前工程地质研究带来许多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大极端气候工程地质作用及防灾减灾基础研究.这对于提高我国重大工程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防御及其决策能力,提升我国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具有重要战略和现实意义.这也是现代工程地质学科的重要使命和发展方向.针对干旱灾害问题,近些年来工程地质界围绕干旱气候-土体相互作用方式、作用结果、监测技术及对策开展了大量研究,在干旱气候作用下土体工程性质响应过程及灾变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在土体蒸发、收缩、龟裂过程及机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弥补了工程地质领域在干旱气象灾害方面的研究空白,为指导干旱地区的工程地质实践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后,除了需要加强气候变化以及大气-地质体相互作用基础研究外,还应该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如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微生物地质工程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等,为工程地质防灾减灾提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是不久前结束的八国集团首脑峰会的突出议题。面对全球变暖这一不争事实,如何积极应对和探索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调整和重构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正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和研究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气候研究学者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建设气候变化适应型社会”的观点,希望这一观点能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和讨论。——编者  相似文献   

10.
侯睿  祁卓娅  王婧 《科学通报》2024,(8):997-1004
<正>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积极行动,逐步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的政策体系,对我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1~6].机械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所提供技术装备的节能低碳化是各行业实现节能降碳目标的重要保障[7,8].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机械工业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山西介休鑫峪沟左则沟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该矿的水文地质类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客观分析了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并从基层养护清理、沥青砼摊铺、压实、接缝处理及机械配备等方面阐述了保证路面平整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实际生产为例,介绍热风炉废气温度影响的因素,及如何提高热风炉废气温度的方法和其他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原平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农机化技术推广、试验示范、树立样板典型、信息服务、投诉监督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持续发展,为全省农机化向更健康、更层次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本单位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日趋繁杂的前提下,我们迫切地需要用计算机来管理计算机,提高网络管理水平,使信息更安全、更稳定、更快捷地传递.本文主要就单位计算机核心服务器的搭建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单位网络建设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蔡天新 《科学》2007,59(3):50-53
在一个小国家里诞生一位科学巨匠,这在世界史上并不多见。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欧拉(L.Euler)便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位,虽然他成年以后一直生活在两座遥远的异国城市:彼得堡和柏林,他的肖像画却出现在瑞士法郎上,与英镑上的牛顿(I.Newton)一起成为至今仍流通欧洲的纸币上仅有的两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结构施工中的强制性条文方面的规定进行了总结,并对钢结构的工厂制作质量控制进行了重点阐述,提出钢结构的现场安装质量控制是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张力减径机的几种传动方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9.
仝建丽 《科学之友》2007,(10B):51-52
文章介绍了张力减径机的几种传动方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括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绿化施工管理现状,并深入地探讨了绿化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等城市园林绿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