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牛顿因看到苹果坠落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长久以来,这一经典故事流传甚广,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牛顿的同胞拜伦甚至还将它写进了《唐璜》:据说牛顿看见一只苹果坠落,灵机一动,找到了一个论据……证明地球是本着自然的旋转而旋转的,叫做什么"万有引力";这倒是自亚当以来的第一个人将"坠落"或"苹果"作了一番理论。的确,牛顿对重力和引力问题所做的一系列深入思考及相关研究,对物理学、天文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影  相似文献   

2.
宋正海  邢润川 《科学通报》1975,20(7):306-306
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的一条基本定律。在这一定律的发现上,长期来流传着关于“苹果落地”的传说。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更是渲染这一传说,宣扬天才论。他们把这一定律的发现,说成是牛顿(1642—1727年)的“天才头脑”,因看到苹果落地,触机顿悟而发现出来的。林彪反党集团也极力用唯心主义来歪曲自然科学成果。他们甚至曾经把“用技术掩盖政治”当成他们的反革命策略,为其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服务。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问题上,他们的一个重要成员也曾大肆鼓吹什么“牛顿看见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究竟万  相似文献   

3.
<正>每个人都知道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爵士思索苹果落地的故事,但是当你阅读由托马斯·利文森(Thomas Levenson)写的《牛顿与造假者》一书时,你就会知道更多关于他的故事,而不仅仅局限于他关于物理和哲学的超凡理解。这本书告诉我们(用作者的话说):"牛顿,仅仅从剑桥哲学  相似文献   

4.
<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科学史上,不少有心人善于总结他人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并从中得到启发、更进一步,获得重大科学成就。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相传,1665年,牛顿为躲开瘟疫,离开剑桥避居乡间。一天,他坐在苹果树下,一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引起了他的注意。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了“月亮为什么不落地?”他猜想,使苹果落地的重力,在最高的山峰之巅仍可观察到,这会不会延伸到月球并影响到这个天体,并使之维持在轨道上。  相似文献   

5.
原初引力波     
李新洲 《科学》2014,(3):16-20
在一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的时候,牛顿看到了万有引力,而爱因斯坦看到了引力波。美国哈佛一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原初引力波的印记,这是迄今证明宇宙暴胀理论最有力的证据。这一重大发现一旦证实,将有望帮助弄清宇宙原初时刻之谜。  相似文献   

6.
科学当然不是一蹴而就出现在历史上的。究竟科学什么时候成为科学,说实在的无法也不必作排他性认定。本书说科学自牛顿起成为科学,意在强调科学的几项基本特征至此充分展现。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有三:作为对象的自然界,理性的权威地位,以及对科学探索本质的认识。而对此的讨论.对牛顿的评价,当以来自“一个在科学上同牛顿相匹敌的人”为上选。①爱因斯坦对牛顿赞誉有加,惺惺相惜,自然值得特别留意,其论述也常在这三个方面。让我们作一稍微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1日,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举行的美国物理学会上传出了令人惊讶的消息:地球的质量比我们原先认为的要小一些。很久以来,“称一称地球有多重”就是人类的伟大梦想,但直到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之后,这一梦想才有了实现的可能。在传说中,有一次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时,一个苹果砸在了他的头上,这激起了他的灵感,于是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了,地球与苹果之间的引力使苹果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向太空。其实,万有引力的发现过程并非如此简单。回顾科学发现的历史,正如牛顿所言:‘俄之所以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理解。然而,让很多人迷茫的是,"幸福"似乎已经离他们远去,他们已经许久体会不到"幸福",也忘记了什么是"幸福"。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的出口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把一些"草裹泥"的标本送到北京大学进行年代测定。不久后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些草裹泥距今已有5千多年的历史。这一重要信息,为"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入围"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加分不少。草裹泥究竟是什么,为何令人如此兴奋?它与良渚古城外围水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一个名叫理查德的摄影爱好者,把自己在亚马孙地区某城镇街道上拍到的一些"魔鬼"照片传到国际社交网站上。大量人围观了这些照片。理查德故弄玄虚地问:"你们在这些照片里看见了什么?"一名自称懂玄学的人回应:"看起来真的是个魔鬼!究竟在哪儿拍到的?"还有人惊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称,近年来常常在各媒体中听到"温室气体"这个词.但究竟什么是"温室气体"很多人却不十分清楚,希望我们能对这个问题进行讲述.为此,我们请多年来从事这方面教学研究的芮闵老师为大家细讲温室气体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人听说过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这样的一些科学名人,但是不清楚他们实际上所创立的思想。我们希望这本书有助于真正弄清爱因斯坦和其它科学家的伟大成就究竟是什么。我们对那些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几个主要物理学概念采取描述的方式,并涉及到它们产生的历史的和哲学的来龙去脉,其重点是关于这些概念的起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南美洲的热带低地地区,即从墨西哥东南部到阿根廷北部的原始热带雨林中,生活着一种世界上体形最大的鹰。它英武威猛,不仅是飞鸟之王,而且也是无可非议的飞鹰之王。森林中的哺乳动物和鸟类都非常怕它,猴子为了躲避它,有时会像牛顿头上的苹果一样,从37m高的树上垂直落下。它就是有"空中美洲豹"美誉的鸟中之王——哈佩雕。  相似文献   

14.
"黄金分割"律形成之源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钢 《自然杂志》2004,26(6):357-359,360
问题的提出: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黄金分割"现象?"黄金数"究竟与什么有关?导致"黄金分割"规律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千百年来,科学家们在自然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不能解释它们的原因,以致这一现象神秘化.本文将运用天体运动规律探索0.618这个谜.  相似文献   

15.
<正>爱因斯坦曾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博的知识,要发现和捕捉机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维方式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现代思维方式,就看不到机遇,只会任凭它默默地从你身边溜走。相传鲁班被茅草划破手指,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锯;牛顿见苹果落地,触发了灵感,发现了万有引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家的灵感有时候比小说家的灵感来得更加富有写意和传奇,巧合到无以复加,比如砸中牛顿的苹果,凯库勒梦见的咬住自己尾巴的蛇。多普勒研究"多普勒效应"的灵感虽然没有苹果和蛇那么闻名,但同样有趣。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带着女儿在铁道旁散步时,一列火车从远方驶来。多普勒发现,随着火车驶近,汽笛声的音调越来越高;而火车开过后,汽笛声的音调则越来越低。出于职业的敏感,这种  相似文献   

17.
2009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表示,百慕大三角现象很可能与可燃冰融化有关。这再度引发了人们对"百慕大三角之谜"的兴趣。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可燃冰是什么?可燃冰跟百慕大三角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联系……请阅读下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袁岚峰 《自然杂志》2017,39(4):299-303
正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引爆了公众对量子科学的兴趣。许多人都知道了,中国的量子通信走在世界最前列——尽管对于量子通信究竟是什么,大多数人还是一知半解。最近,又有一条"日本成功进行超小型卫星量子通信实验"的新闻刷了屏。典型的报道像这样:新华社东京7月11日电(记者华义)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11日宣布首次用超小型卫星成功进行了量子通信实验,该机构  相似文献   

19.
一日,忽听一条消息,说的是某单位产量翻了三番半.我茫然了."翻三番半",究竟是个多么大的数字呢?我想不出来.我十分自信地推想,在一万名听众中,能说出"翻三番半"是个什么意义的人恐怕难有一二.  相似文献   

20.
余家驹 《世界科学》2004,(10):40-41
艾萨克·牛顿在1676年的一封亲笔信里曾写下这么一句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句话究竟是表明牛顿的谦逊,还是他对对手做出的尖刻评论?大家众说不一。然而,这句话却说明了科学进步的真谛,即把科学发现迅速公之于众,让其他人也可能利用这一发现,从而将人类的认知向前推进。 许多世纪以来,那些注定会被送往大学图书馆的铅印刊物一直是出版活动的一个焦点,然而,变革之风正吹过这古老而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