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文章[1]里,从结构模型出发,阐明了0~-、1~-介子和(1/2)~+、(3/2)~+重子内部结构的某些特征,并成功地解释了它们的β衰变和电磁现象。在这篇文章里,将进一步处理2~+、(5/2)~+和(7/2)~+的基本粒子。我们的观点是:这些粒子分别是上述1~-、(1/2)~+和(3/2)~+粒子的空间旋转激发态。由于在我们的模型里,基础粒子间的超强作用是与自旋无关的,这些激发态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基本粒子”的结构模型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认为“基本粒子”是有内部结构的,是由更基本的“基础粒子”构成的。本文从这个观点出发,假定重子是由三个基础粒子构成,用协变场论的方法,计算了(3/2)~+→(1/2)~+重子流矩阵元。所得结果表明,在我们的重子流矩阵元中,含有二个结构形状因子N(q~2)和T(q~2),我们的结果包括了过去S(?)_(12)理论的结果,即:在忽略T(q~2)项情况下,就是S(?)_(12)理论的结果。但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能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根据说明强相互作用粒子具有内部结构,它们是由一些更为基本的“基础粒子”组成的。这些“基础粒子”的自旋是1/2。自旋、宇称为0~-及1~-的介子由一对正反“基础粒子”组成;自旋、宇称为(1/2)~+及~(3/2)~+的重子由三个“基础粒子”组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基本粒子的结构模型出发,讨论了(1/2)~+重子的轻子型弱相互作用。按照结构模型的观点,(1/2)~+重子是由三个基础粒子构成的,重子的轻子型弱相互作用(包括轻子衰变、μ俘获和中微子反应。)是组成重子的基础粒子弱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构成重子的某一个基础粒子和轻手相互作用转化成另一个基础粒子,在作用过程中另外两个基础粒子不  相似文献   

5.
强子多重数分布的研究 ,从KNO Scaling(标度 ) [1] 算起 ,已有 2 0多年的历史 .动量分布的Feynman 杨标度被破坏后由平均标度代替[2 ] .重整化群方程能够证明KNO标度[3] ,而且可得到多重数与非弹性度服从Kendall标度分布[3] .KNO标度的理论基础是重整化群 ,是 [C‖O] 类半群对称性[4 ,5] .强子动量·多重数关联(S1/ 2 =2 2~ 90 0GeV)的研究表明[4 ] :粒子·粒子碰撞产生 3个发射源 ,a+b→NJ0 +NJ1+NJ2 强子 ;由此确定了基本强子发射源的物理性质 (UAl数据 ,TASSO数据 ) [4 ,6 ] .在这…  相似文献   

6.
假定强子碰撞的多重产生主要来自两个强子中的胶子相互作用,我们利用量子色动力学中的一些结论,得到强子非弹性碰撞中末态荷电粒子平均多重数〈n_(ch)〉=(Q~(3/4))/(a+bQ~(1/4)lnQ+cQ~(1/4))。理论与目前加速器实验测得的质子——质子碰撞多重产生结果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7.
实验上寻找超出传统夸克标准模型的激发态强子(也称为类粲偶素/类底偶素或XYZ粒子)已经很多年,建议过很多的激发态强子的候选者,包括胶球、混杂态、多夸克态、强子分子态等.自从B工厂运行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给出来自Belle实验的关于XYZ粒子的最新实验成果,包括(1)X态:首次观测到B0→X(3872)K+π-过程的信号以及B+→X(3872)K0π+过程存在的迹象;寻找Xb态;(2)Y态:更新的Y(4360)和Y(4660)共振参数的结果以及更新的测量e+e-→K+K-J/ψ和γχc J过程的散射截面;(3)Z态:发现带电的Zc(4050)±→π±ψ(2 S)存在的迹象以及在e+e-→K+K-J/ψ过程中寻找Zcs的态.  相似文献   

8.
粒子的质量公式和相互作用强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先 ,我们定量讨论了四种基态粒子的质量与相互作用强度成正比的假设 .由此可得光子的静质量约是 7× 1 0 - 3 2 e V.然后 ,基于我们提出的更精确的修改的 GMO质量公式 M=M0 +AS+B[I(I+1 ) -(S2 /2 ) ],计算其中的参数与相互作用强度的关系 .最后提出粒子的某些质量公式及其与相互作用强度的关系 ,并且把质量公式推广到重味强子 .  相似文献   

9.
分析BESIII探测器在质心系能量3.773和4.599GeV采集的2.93和~0.567fb-1数据,报道了衰变常数fD~+和D介子半轻子衰变的形状因子,D~+→K~0_Sπ~+π~0的Dalitz图分析,D→K~0_S/Lπ~+π-和K-π~+强相差,D~0D~0混合参数yCP的测量;2体强子衰变D~0(~+)→ωπ~0(~+),稀有衰变D~0→γγ和D~+→K(π)±ee~+的寻找以及Λ~+c→Λe~+νe和12个强子衰变绝对分支比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一轻子、夸克是否是点粒子? 强子谱的规律反映了强子具有内部结构,例如:人们发现质量最小的一些介子和重子可以按SU(3)的八重态和十重态分类,于是强子可视为相应于SU(3)基础表示的夸克的束缚态。高能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进一步揭示了强子是非点状粒子。现在对强子具有内部结构已为粒子物理学家所公认。至于轻子和夸克是否仍然可分,是否也具有内部结构,近年来亦为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最近几年在 BaBar, Belle, CDF, D0 等实验室发现的新 “奇特”强子 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情况。同时也介绍了作者所在课题组最近关于重味分子态, 特别是 X( 3872) , Y( 4260) 和 Z+( 4430) 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关于这些 “奇特”强子态研究的困难和不足, 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当夸克模型解释其他现象取得明显成功后,Anisouich,Bjorken等提出一个多重产生的夸克模型。它从夸克组合为强子的过程出发,清晰地描绘了多重产生的机制,解释了唯象棋型不能解释的许多复杂现象,给出了其他模型无从给出的各种粒子的相对和绝对产额。它予言多重产生时,“直接”产生的主要是共振粒子(短寿命强子),平常实验测量的长寿命强子,只有小部分是“直接”产生的,绝大部分是由共振粒子衰变“间接”产生的。“直接”产生和“间接”产生这两步过程,有它们自己固有的  相似文献   

13.
按照结构模型的观点,(1/2)~+重子的SU_3八重态和(3/2)~+重子的SU_3十重态都是由三个基础粒子所组成的、对于SU_3指标及自旋指标全对称的状态。在静止极限下,它们形成SU_6群的56表示。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宇宙学工作者和粒子物理学工作者对宇宙的极早期(即从普朗克时间 t_p~10~(-44)秒到强子时代_(th)~10~(-4)秒之间的时期)的宇宙状态及演化情况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大统一理论的观点看来,目前宇宙间存在的重子不对称状况很可能就是这个时期的粒子生成过程引起的。本文论述了这个大统一理论的粒子生成机制,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VEPP-2000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CMD-3探测器开始运行.在质心系能量区间0.32~2GeV范围内,已经获取了积分亮度约为60pb-1的数据.目前已经得到多种强子末态截面的初步结果,尤其是e~+e~-→π~+π~-,π~+π~-π~0,K_LK_S,K~+K~-,ηγ,3(π~+π~-),2(π~+π~-π~0),K~+K~-π~+π~-,K~+K~-η,K~+K~-π0,ηπ~+π~-,ωπ~+π~-和ω→π~0e~+e~-.为正确描述角分布和不变质量分布及截面分布,多强子末态过程必须考虑其中间共振态.  相似文献   

16.
用我们的夸克组合模型,系统地研究了RHIC能量下Au Au 碰撞系统所产生的带电强子的赝快度分布,结果发现:(1)领头粒子对dNch/dη分布的贡献随着碰撞中心度、碰撞能量的增加而减少;(2)领头粒子的数目仅与参加碰撞的核子数有关,而与碰撞能量无关.  相似文献   

17.
在手征幺正方法下,研究了强子共振态的三角奇异性.主要讨论了由a_1(1260)到π~+f_0(980)和π~+ρ~0的三角奇异衰变机制、参数变化对衰变不变质量分布、衰变宽度和微分散射截面的影响.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成功解释了1420 MeV峰的来源,及COMPASS实验a~+_1(1260)→π~+f_0(980)和a~+_1(1260)→π~+ρ~0的衰变分支比.因此,COMPASS实验中1420 MeV峰并非一个新共振态,而是a_1(1260)三角奇异衰变机制的产物,并且在衰变过程中,看到了一个高于其名义质量200 MeV的峰值.该文讨论的三角奇异衰变机制有助于以全新视角重新审视粒子数据表的共振态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Feynman变量x_F=2p/s~(1/2)不适合强子动量分布。当用重整化半群标度变量x=p/

,p_⊥/并注意强子喷注的动量与横动量的平均值约为中心区的两倍,便得到与实验符合的标度律。高能强子-强子碰撞产生中心区,碎裂区与高p_⊥喷注;σ_T≈σ_T~CR,σ_T~F/σ_T≈10~(-2),σ_T~J/σ_T≈10~(-4),三者的合成分布与高p_⊥的CCOR与CCRS数据符合(s~(1/2)=53Gev)。量子场的长度维度(Dimensiongrad)与反常维度组成的短距离参数α(g_R)足以描述实验数据,微扰论的顶角表现发散度的总和的贡献与反常维度同一数量级。  相似文献   


19.
<正>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用时间因子e~(-iωt)(w=E/h)乘以式(2)时,在区域(0≤x≤α)内,Ae_(-(ω~1+k~x))和A’e~((-i)(ω~1+k~x))并不是德布罗意波.我们知道,德布罗意波原指自由粒子所对应的平面波,它可以从无限远处来,又可以到无限远处去.如今的Ae~(-(ωt+kx))和Ae~((-1)(ω~1+k_x))是被束缚在刚性盒内.它既不能从无限远处来,又不能到无限远处去.只有  相似文献   

20.
原子核内强子的运动与强子*强子的碰撞过程,除质量压低外,与自由状态一一对应;位垒δ(2μ+1)(Qx2+b2)作为质壳的傅立叶对偶所产生的强子动量分布(bQN)vKv(bQN)与(aQN)σKσ(aQN),除b的强电荷依赖及A依赖外,完全相同,且与相对论性重离子对碰机RHIC数据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