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探讨中国电影的美学基础和文化属性,进一步了解电影美学研究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指出电影片名的翻译同样应该遵循接受美学的原则.在对电影片名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接受美学原则进行指导翻译,从而达到电影片名的广告宣传功能。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接受美学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拓展了翻译研究的空间。将接受美学的主要概念和研究方法引入电影片名翻译中,从译语观众的接受角度来探讨如何做好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贾樟柯电影所处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从影片题材、叙事结构、声音与镜头运用等方面探讨了贾樟柯电影所具有后现代美学的一些特征:先锋性和实验性、不确定的结尾与开放式叙事、消解与解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媒介全球化的背景下,根植于传统电影短片艺术形态的微电影,以网络媒介为依托,迅速发展,继而呈现出"微电影热"的现象与创作潮流。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视觉文化的内涵,同时对传统电影美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本文以网络上的微电影作品为例,分析并探讨了微电影所特有的美学特性,及其引发的审美转变。  相似文献   

6.
以70年间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体育电影作品为研究范围,以体育电影美学特征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案例分析、文本研究等研究方法,从电影本体分析视听审美特征与主题内容,旨在寻绎总结出体育电影视听与主题的历史美学价值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为新时代体育电影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电影音乐史出发,就电影音乐的功能,电影音乐的特性展开了美学层面的论述。文章阐述条理明晰,逻辑性强,实例丰富,是一篇既有美学理论深度,又不乏可读性的电影专业美学文章。  相似文献   

8.
具有审美性及独特生命美学价值的电影艺术才能长久地吸引受众,可见生命美学价值对于电影美学构成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与《金陵十三钗》的对比分析,从对人类生物生命的珍视、精神生命的超越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反思三个方面对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的生命价值与其美学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阿凡达》的神话使得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关系再次成为众多学科关注的焦点,数字技术正逐渐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要素之一,然而传统电影美学仍在以灵魂的身份支撑着电影的艺术价值。要艺术美感还是形式体验,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在未来电影银幕中的戏份将如何演变?本文欲以影片《阿凡达》为讨论中心,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切入电影艺术中技术理性与艺术美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数字媒体的发展与应用对传统电影艺术美学观念的推动与颠覆。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奇观电影的风行,对国内电影产业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叙事性"不再成为评判电影视觉奇观及其美学价值的唯一标准.随着P2P技术日臻完善,深刻影响了"后经典"时代的影像传播、受众分层及其观看方式.3D电影在挑战观众视觉生理极限的同时不断进行技术调整,以寻求技术呈现与视听享受的平衡点.由此,技术对电影美学与产业的影响,包括影像制作与媒体传播两方面,电影生态在技术发展进程中不断追求新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体育运动的美学价值和体育审美主体与体育运动美感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探讨了体育的美学特征和审美鉴赏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2.
褚凯 《科技信息》2009,(33):273-274
高职语文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内涵,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让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因此,高职语文呼唤教师的美教。它要求语文教师导入激情关语,激发审美情趣;配放优美音乐,烘托教学氛围;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审美情景;感受真挚情感,培养审美观念;挖掘内在关点,揭示审美情操;再现艺术形象,启发审美想象。  相似文献   

13.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21世纪语文新课程的一条基本理念,这一基本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广阔的用武之地;而能否充分开发阅读教学的虚灵空间又是彰显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之特色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神会妙悟文学性文本的艺术空白时,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鼓励学生发挥审美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审美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正确区分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了解文学性文本的空白类型,想象文本空白里的虚灵之美.  相似文献   

14.
幽默是由语言的各种要素的变异使用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审美情趣的言语行为,它在人们的精神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语言学家都从英语幽默的语言特点来进行深入研究,但很少有人从深层结构来进行研究.文章从语义、语境和语用三个方面来对英语幽默进行深层结构分析,以期有助于人们创造和欣赏幽默.  相似文献   

15.
儿童诗歌是指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审美习惯的诗歌。儿童诗歌以其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鲜明和谐的节奏韵律和语言形式,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美感,在引领儿童体验健康高尚的感情、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提高儿童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水平方面,能够起到其他文学作品所起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色彩美是文学语言审美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词具有模糊性、主观性、变异性的语义特征和文化性、情境性隐喻象征功能。在文学创作中,充分利用色彩词的语义特征和隐喻象征功能,可以描摹出色彩鲜明的客体对象,渲染人物独特的主观情感,凸显写作主体的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从“前伏后应,文脉惯通”;“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和“时隐时显,伏脉千里”。三方面探讨了短篇小说伏应方法的审美特征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幽默是一种言语的艺术,它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而语用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把特定的话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所产生的交际功能。本文试用合作原则、会话含意、关联理论等语用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英语幽默产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演讲是一种口语表达艺术,是演讲者宣扬一种思想观念,也是演讲者审美情趣的体现,因此,演讲具有特定的审美价值。演讲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演讲的全过程,其内涵包括演讲内容的主题美、材料美、情感美,演讲形式的语言美、结构美、态势美。二者的辩证统一才能构成完美的演讲艺术,只有深入探讨演讲的两个层面上的审美价值,才能不断提高演讲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诗歌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表现在义山诗歌话语层面及内在意境的审美特征的外在呈现上。义山诗歌无“隔”不成诗,朦胧而绮密,并且具有文外之重旨的审美特征。义山诗歌是其心灵深处迷惘、凄迷心性的真实写照,意蕴深邃、韵味无穷。“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其创作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