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王子》的文体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美派大师王尔德的著名童话<快乐王子>经久不衰,以其优美的意境、色彩和韵律;独特的语言构式和看似古老却内涵丰富的修辞手法,勾勒出一个烂漫、亦真亦幻的童话大世界.给儿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引发他们深刻思考人生的哲理.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低幼儿童的主导活动 ,可谓是低幼儿童的天职。游戏精神是当今儿童文学的一个新颖观念 ,已倍受低幼儿童文学作家的亲睐 ,它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当前素质发展提高的要求。作家在儿歌、童话等属于低幼文学的不同文体中 ,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这一游戏精神  相似文献   

3.
降临人间的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本应该是快乐、幸福的,但上帝有时与不少的"儿童要游戏",把儿童应得到的公平、快乐、幸福的权力早早地剥夺了,转嫁给本应该成人承担的责任,他们面对着不公平的待遇,顽强地承受着,坚忍不拔地生存着,奏响了可歌可泣的人生乐章。  相似文献   

4.
童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大部分童话是快乐的结局,但是日本儿童文学家新美南吉的童话却有很多是悲剧性的。本文试对《红蜻蜓》、《去年的树》等作品进行解读,分析新美南吉前期童话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方式,又是儿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幼儿偏爱游戏,游戏伴随着他们快乐成长,怎样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本文就幼儿自发性游戏的指导作一些粗浅的交流。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包括两方面的任务:准备工作和介入游戏,准备和介入均以观察为前提;游戏过程中教师灵活地运用四种指导策略:平行游戏法、合作游戏法、材料隐喻法、同伴互动法,试图用“潜”、“润”等方式提高幼儿自发性游戏的教育效能。  相似文献   

6.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方式,又是儿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幼儿偏爱游戏,游戏伴随着他们快乐成长,怎样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本文就幼儿自发性游戏的指导作一些粗浅的交流。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包括两方面的任务:准备工作和介入游戏,准备和介入均以观察为前提;游戏过程中教师灵活地运用四种指导策略:平行游戏法、合作游戏法、材料隐喻法、同伴互动法,试图用“潜”、“润”等方式提高幼儿自发性游戏的教育效能。  相似文献   

7.
儿童观众、儿童角色使"儿童"成为儿童电影的核心词汇,但关键语意是"儿童战士"和"问题少年",这反映了中国儿童电影的"教育"本意;源于历史、承担责任的"教育",本意是成人意志的体现;快乐游戏是人的天性,所以教育可以快乐,儿童电影可以形成娱乐的审美;坚持教育、倡导娱乐、丰富话语氛围将促进中国儿童电影多元化风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儿童"以己度物"和具象性的思维特征、强烈的游戏精神和探究内驱力,是儿童之所以成为"天生诗人"的奥秘所在。但儿童的文学能力还不能与成人的文学能力相提并论,其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审美情感以自然情感为主,语言尚处于口语表达阶段。儿童文学能力的发展主要靠环境和教育的正确引导和培养。童话是儿童文学能力发展教育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民间儿童游戏是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维吾尔民间儿童游戏在玩耍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习俗,还能感受到维吾尔族文化的精神熏陶.为了了解维吾尔民间儿童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情况,以文献、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阿图什市的6所幼儿园的体育活动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维吾尔民间儿童游戏的了解还不够;幼儿园在体育活动中运用维吾尔民间儿童游戏时存在着对维吾尔民间儿童游戏开发种类较少,民间儿童游戏玩法单一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要开发和促进维吾尔民间儿童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资源合理利用,应该从幼儿园、教师和家庭三方面作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辛海红 《科技资讯》2012,(28):149-149
本文主要论述了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快乐识字。  相似文献   

11.
梁上泉的儿童诗可分为抒情短章、小叙事诗、寓言童话诗和微型诗四类,且常以军人视角和孩提视角描摹儿童生活.其前期诗作多写童年苦难和血与火的斗争经历;后期诗作转向对游戏和大自然的歌吟,兼及环保观念的大力弘扬.梁上泉坚持与时俱进地从事儿童诗写作,他能以当今儿童文学游戏学派的创作特色来丰富弥补自己固有的社会学派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童话是儿童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在童年时代埋下根深蒂固种子,对于儿童人生观的形成,世界观的界定起至关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童话的起源、发展和人格的形成的宏观分析,找出二者的内在统一关系,深入浅出的明晰了童话对儿童人格树立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晶  王志勇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5):92-92,89
在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想象是一种游戏,是孩子的快乐源泉。孩子二、三岁时,就可以抱着布娃娃想象自己是妈妈或爸爸的情景游戏后,随着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能力的发展,想做事情的逻辑性增强了,结果,他们叙述故事或者创作的故事意境有了,他们头脑中的各种形象变得更加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增进了,他们想象成功的经验也增多了,我们就会越来越多地感受孩子们的快乐,也就体会到广播给他们带来了不同于电视的乐趣,及听广播的深刻、完整和丰富等。  相似文献   

14.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所体现的活动性、模仿性、自主性和儿童情趣,能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众所周知,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这说明游戏与幼儿之间有着固定的,天然的联系。这也是新纲要中所指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1):121-124
近年来,俄罗斯出现童话疗法研究热潮。俄罗斯心理学家们认为童话能够培植儿童的希望、矫正其心理;提出了阅读治疗功能型童话的类型——民间童话、文学童话、说教童话、心理矫正童话、心理治疗童话、冥思童话等;描述了童话疗法的基本方法——讲述和创作童话、童话绘画、制作木偶、童话治疗诊断、表演童话、沙疗等,同时还介绍了俄罗斯学前教育机构、图书馆、父母对童话疗法的运用情况,这对我国开展类似研究和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闻图片     
《世界博览》2011,(10):26-27
让快乐成为孩子的唯一信仰 一群巴基斯坦儿童手拿玩具枪,在本·拉登被击毙的地点附近玩闹,快乐此时成为他们唯一的信仰。不幸的是,由于巴基斯坦极端束教势力的存在,再加上儿童单纯和不成熟的心理,极易被控制和引诱,  相似文献   

17.
充满了幻想的儿童,一旦接触充满幻想的童话,他们就能聚精会神地听,急不可待地说,如饥似渴地读,兴趣盎然地写,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18.
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喜欢有趣的游戏活动。所以,在学前教育中,合理地采取游戏教学法能够唤起儿童的天性,相对于口头说教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然而,这些都基于有效开展游戏活动,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协调好教育与游戏之间的关系,既要让儿童从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还要让儿童习取知识,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基于此,该文就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有效实施游戏教学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该文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的儿童教育游戏设计实践为例,通过研究分析3~6岁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及行为特征,设计出适用于3~6岁幼儿科普教育游戏《AR恐龙博物馆》。以益智游戏的形式帮助儿童了解和认识恐龙,并且锻炼儿童的眼、手、脑协调能力和探索知识之兴趣。游戏包含多个恐龙的二维形象及三维动画,在亲子或儿童之间的游戏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恐龙的不同特征、习性及其进化、灭绝之过程。  相似文献   

20.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游戏和玩具紧密相连。玩具是儿童游戏进行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一件好的玩具在陪伴孩子玩乐的同时,又让他们锻炼身体,增长见识,开发智力,活跃思维。但是玩具的教育价值不是自然而然就体现出来,需要教育者精心挑选才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