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离体筛选小麦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并再生植株。方法 以耐盐系小麦850512r的幼穗和幼胚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以所得到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一步和多步正筛选法离体筛选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结果 成功获得小麦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并再生植株。结论 小麦耐甘露醇变异细胞系的离体筛选并再生植株成功,证明在细胞水平上筛选并获得具有潜在耐水分胁迫特性的小麦新品系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激素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比较了2,4-D和Picloram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2,4-D的诱导效果优于Picloram,2,4-D加入量为6mg/L时,诱导的愈伤组织的分化效果最好.对不同小麦品种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比较结果表明,鄂恩1号、鄂麦11、鄂麦12和山农1355等有较高的植株再生率。其中前3个材料植株再生率达90%以上;从幼穗、幼胚和成熟胚的比较结果来看,幼穗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植株再生频率高于幼胚的和成熟胚.  相似文献   

3.
通过活体-离体胚培养在N6无机+5mg/L IBA的培养基上成功地获得了纤毛鹅观草和5个四倍体小麦种(品种)的属间杂种植株及愈伤组织,并建立了杂种植株和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无性系. 采用这种培养技术,5个杂交组合的成苗率达12.7%,成愈率达27.4%,有效地克服了纤毛鹅观草和四倍体小麦杂种胚发育小的问题. 对传统胚援救和愈伤组织诱导的方法及远缘杂种中胚发育与亲本形态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四川栽培小麦幼胚培养再分化能力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6为基本培养基,对四川栽培小麦品种、品系以及农家品种共45个基因型的幼胚离体培养,进行了植株再生能力变异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间的形态发生能力存在明显变异,表现为器官建成速度明显不同,芽器官和根器官再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变异在15.00%-95.45%和0-95.45%之间,由每个幼胚外植体起源的愈伤组织再生出1.0cm以上的芽数及其芽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小麦Ⅱ型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及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麦品系“鄂35816”幼穗愈伤组织中得到了Ⅱ型胚性愈伤组织。根据愈伤组织的状态和生长速度提高继代频率,可促使I型向Ⅱ型胚性愈伤组织转变,并保持植株再生潜能;1.0-2.0mg/L,2,4-D、CaC.2H2O3.0mmol/L和KH2PO43.0mmol/L的组合有利于Ⅱ型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和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6.
水稻花培育种技术操作和无性系变异体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水稻花培育种的技术操作程序和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选择方法。选择合适的水稻花培起始材料,选用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对于水稻花培中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至关重要。某些增效因子(例如水解乳蛋白、单核苷酸、AgNO3等)可提高灿稻花培的绿苗分化率。无性系变异为农作物细胞工程育种提供丰富的选择材料。通过对细胞变异的研究,建立了裸米选择-测米培胚的技术方法,并选育出多个高蛋白量的水稻优质品种(品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杂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技术产生了节节麦和黑麦杂种幼胚无性系.胚拯救直接成苗植株、继代培养60d的再生植株和继代培养420d的再生杂种植株PMCs减数分裂MI染色体构型分别为10.82I+1.57II+0.01III,9.96I+1.59II+0.25III+0.03IV,7.59Ⅰ+3.10Ⅱ+0.05Ⅲ+0.01IV.继代培养420d左右胚再生无性系其减数分裂MI染色体配对频率大幅度提高,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表明其染色体配对频率提高和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变异无关.提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可能是增加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增加属间种基因交流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导入野生大豆DNA小麦后代的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野生大豆总DNA导入小麦,获得了转基因小麦,其后代的农艺性状有较大的变化。田间实验分析了变异系小麦植株与对照植株在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面积及株高、穗粒、穗重等性状上的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变异系小麦在叶面性状及产量性状上的差异是显著的,外源DNA的导入改善了植物的农艺性状,并在后代中表达,为选育高产、优质的新小麦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饲玉米幼胚的组织培养及其再生植株的开花结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青饲玉米为材料,对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植株再生、再生苗培养和移栽、生长及开花结实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28种基因型中获得愈伤组织并进行分类,获得的再生植株,移栽后,生长正常并花,经多次重复授粉后获得了自交和杂交种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抗松材线虫病赤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进行了抗病赤松愈伤组织培养条件的优化。【方法】以抗松材线虫病赤松胚性愈伤组织22#-1和13#-1为材料,首先在体视镜下观察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细胞学形态差异,然后研究激素配比、基因型、继代方式和次数对愈伤组织增殖中形态上和生物量上的影响。【结果】抗病赤松愈伤组织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胚性愈伤组织,含有胚性胚柄细胞团(embryonic suspensor mass, ESM)结构,一类为非胚性愈伤组织; 胚性愈伤组织维持与增殖最佳的激素组合是2.0 mg/L 6-BA和4.0 mg/L NAA; 不同基因型的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状况存在差异,其中抗病赤松无性系22#-1胚性愈伤组织增殖较快,无性系13#-1增殖较慢,但差异不显著; 液-固与固体交替培养方式为抗病赤松胚性愈伤组织最适宜的继代增殖方式。【结论】不同的基因型增殖状况差异不显著,增殖过程应挑选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增殖,使用2.0 mg/L 6-BA和4.0 mg/L NAA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并采用液-固与固体交替的方式培养。  相似文献   

11.
继代培养6~8个月的玉米自交系黄早4愈伤组织产生的植株,其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出现多种变异。平均株高、叶片数和茎粗低于对照(实生苗).多数植株生育期变短,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结实率低,单株结籽数少.一些植株的株型、叶序或花丝颜色等性状也发生变化.根尖细胞染色体分析表明,再生植株中,二倍体、混倍体和非整倍体的频率分别为84.25%、9.45%和6.36%,有25.2%的植株出现明显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12.
激素对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小麦幼胚作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已有一些报导,认为幼胚是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的好材料。本文着重报道诱导时的激素条件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我国以及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以小麦为材料进行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工作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进展也比较快。虽然国内外均有人以小麦种子、胚、胚乳、根、幼茎、心叶、幼穗、花药等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培养出再生植株,但一般再生植株的诱导率比较低,如用花药培养,再生植株诱导率为5%左右,用心叶分化出芽频率为7.1%,用幼穗分化出芽频率为8%。我们用小麦幼穗做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再生植株的诱导率在73%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茴香幼苗的茎和叶柄为外植体,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激素处理下产生了愈伤组织,进一步诱导生成胚性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通过形态建成的两种基本方式:器官发生和胚状体发生,得到了茴香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5.
玉米幼胚的组织培养及其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成单14,15,18三种基因型玉米为材料,对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培养,植株再生,再生苗的培养和移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三种基因型玉米幼胚经诱导均可产生愈伤组织,但只有成单15,18两种基因型玉米幼胚产生的愈伤组织可继代培养下去。  相似文献   

16.
从H1代花药单倍体试管苗(90-2431)基部,取未分化绿苗的胚性愈伤组织建立的体细胞无性系,获得4丛R1代结实株系。从田间R2代的观察中发现,R1代的4株后代中繁衍的86个单株发生了变异,经过这株变异的R2R3代的穗数观察发现:(1)R2和R3代单株穗数变异范围大,穗数都明显增多,并且有超亲现象;(2)R2和R3代的单株穗数呈显著正相关;(3)穗系间的变异大于穗系内的变异;(4)R3代有29%的穗系已稳定。  相似文献   

17.
报道两种基因型小麦昌乐5号和山农587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和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小麦昌乐5号和山农587的胚性愈伤组织继代一年以后形成部分颗粒状和粉粒状结构,可用于悬浮培养。当分散好、生长快的胚性悬浮细胞系形成后,即可作为原生质体培养的材料。较长时间的悬浮培养容易使材料的胚性丧失,昌乐5号的胚性悬浮细胞系20天左右建成,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频率为14/10~5(再生植株数/植板的原生质体数);而山农587的悬浮培养物需5个月以后才能用于原生质体培养,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频率仅为4/10~6。  相似文献   

18.
以葡萄“胜利”品种的花药、花丝为外植体,采用附加2mg/16-BA和0.5mg/12,4-D的改良B5培养基诱导葡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约为20%.具有胚性的愈伤组织,经过五年以上的继代培养,至今无性系仍保持着很强的分化和再生植株的能力.激素成份对胚性愈伤组织的建立、长期保持、胚状体发生及产生丛生芽均有明显影响.利用一种简易高效的试管苗移栽技术,使葡萄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育种方法存在周期长、改良慢等缺点,基因工程育种现已成为小麦遗传改良的研究热点.因此,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在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以其自身具有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成熟胚愈伤遗传转化体系的各种影响因素,如小麦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转化效率、农杆菌菌株和转化载体等,并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采用生产上推广的14个基因型的玉米为材料,由幼胚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其中原齐722×5003等单交种在适宜条件下,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90%,愈伤组织分化苗频率高于80%。在加有1ppm 6BA 和0.1%活性碳的改良 N_b 培养基上,分化出的幼苗长成健壮的小植株。接种幼胚的大小和基因型、基本培养基成份及蔗糖浓度、激素种类和浓度等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幼苗均有明显的影响。另外,将培养7-8天的幼胚抉碎,可显著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并能使较大的幼胚产生胚性愈伤组织。随着胚性愈伤组织继代次数的增多,再生植株中畸形苗频率也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