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没A没B”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一种固定格式.从A、B的语义聚合关系看,该格式的语义内涵分别是“既没A,也没B,也没……”,“既没A,又没B,而是C(C是A、B的中间项)”,“不分A、B”,“不管A、B”,“没有一点儿A、B”等;其语义特征可归纳为[+否定]、[+适中]、[-区分]和[-分寸].从语用上看,该格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该格式结构精练、内涵丰富,符合会话的经济性原则;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能产性.  相似文献   

2.
考察和分析“越A越B”格式的语义关系:该格式中的“越”是有关联作用的比较级程度副词,具有标示量变、形成倚变的语义功能。“越A”和“越B”之间存在倚变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条件关系、因果关系;从人们心理预期角度分析,“越A”和“越B”之间既有正向倚变关系,也有反向倚变关系。  相似文献   

3.
格式“NP1+连+NP2+都/也+VP”产生歧义的原因是由于两种不同的语义共用一个格式及格关系源和语义指向源的不明;激发歧义的条件是NP1和NP2都必须是生命实体,有施动和受动能力,且VP是二价动词或三价动词,其动作双向具有可逆性;决定歧义度的主要因素是语义;分化此格式歧义的途径是选词、改变语序和设置语境。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A”和“越A越B”都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但在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语料的分析,从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上区别了两个格式,对两个格式在使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三个方面分析“V个A”格式:1.格式中的形容词是否“名物化”;2.“个”的词性及其用于格式中的特殊语用价值;3.格式中动词和形容词的语义特征。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格式中的动词与形容词之间的关系是述补关系,形容词在格式中仍然作补语,因而质疑“形容词是动词的程度宾语”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6.
"偏偏+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现代汉语中的“偏偏+VP”格式在语义方面所表达两种语义:一是表背离性的“结果义”;二是表一致性的“行为义”。该格式在语用功能方面有两种:一是“凸显”的功能;二是“反驳”的功能,同时反驳具有程度差异。另外,表行为义的“偏偏+VP”格式能形成取舍句,而表结果义的“偏偏+VP”格式不都形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7.
表示无条件关系的“无论 A,都 B”格式的复句,原本不是二难推理(假言选言推理)简单构成式的语言表达形式,可是不少逻辑教材及参考书却将二者对应地相提并论。拙文就此提出己见,以期引起讨论。某些逻辑书在讲到二难推理简单构成式时,往往以毛泽东同志《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的一段话作为例子:  相似文献   

8.
分析莆仙方言的“有/无”具有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三种词性,指出莆仙方言“有/无+X”重叠式是受莆仙方言形容词重叠格式制约的,重叠后具有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特征,特色鲜明,在汉语的重叠范畴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说X就X”格式由于其中“说”的语法化程度的不同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格式语义,即“说”为实义动词时,该格式表示对言说者的言说内容或主观态度、意愿进行确认,“说”为标记词时,该格式表示在超出言说者或言说对象主观预期的极短时间内出现或即将出现某种情况。该格式连用时,由于语义的增值或异化,也会形成两种不同的连用格式语义。  相似文献   

10.
“我”的观念是古印度哲学讨论的基本问题。印度最早提出系统哲学思想的奥义书,就将其作为论述的中心。印度后世主要哲学派别的根本经典也对“我”提出了种种看法。婆罗门教和耆那教哲学的主要经典持有我论,佛教和顺世论的主要文献则基本持无我论。但无论是有我论还是无我论都有不同的表述,具体内容实际有种种差别。探讨分析这方面的内容,对于在总体上把握印度哲学的核心思想,认识东方文化的特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零形式缺位填充是一种细粒度的语义角色标注任务,传统的语义角色标注只针对句中显式表达的语义论元标记语义角色,未显式表达的则不予标记,但这些缺失的语义论元对于篇章语义理解有很大的帮助。零形式识别与消解研究,有助于发现并找到这些缺失的语义论元,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篇章语义。文章重点研究了零形式核心框架元素集之间的关系,并将框架关系与框架语义特征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框架关系的零形式消解算法,实现了零形式的识别与消解。实验结果表明,核心框架元素集之间的关系可以较好地提升零形式的识别结果,框架关系的应用使得零形式消解的F值提高了3.52%。  相似文献   

12.
典型论与词汇意义的向心性与开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化典型论认为语义范畴边缘是模糊的,并不是所有家族成员都具备标准特征。典型成员是参照点,范畴是由相互交织的相似性网络构成。语义范畴具有向心性和开放性,词义属语义范畴,所以也具有向心性和开放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日语被动句中助词“に”的关系语义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语被动句中出现的助词“に”,不仅有表示被动句中施动者的关系语义,还有表示其它的关系语义,这样给翻译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从“に”构成的词素中词的类别及谓语动词需要哪种补语入手,通过例句辨析被动句中助词“に”的种种关系语义,力求翻译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考察“小”这类称谓性指人名词的感情色彩,主要讨论三个方面:1.格式的语义理据;2.格式的存在类型;3.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中连词“而”所连接的成分最主要、最常用的是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VP和AP。在战国文献中,这类由VP或AP所构成的连词“而”的常用组合分布趋向一致,并在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上形成一些共同的结构特点,但战国初、战国中和战国末,这类常用组合带有不同的句法特征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负向形容词在语言使用中体现出不均衡性,反映在“(有)多A”等各种语法格式中。不均衡性的深层原因是词的语义特征差别,句式义差别,句式义对词语义特征的选择性等。  相似文献   

17.
动量词“下”和“次”与动词的组合关系及语法功能不尽相同,其语义特征也各不相同:“下1”的语义特征是[+计数],“下2”的语义特征是[+计时]和[+广义动量];“次”的语义特征是[+计数]。  相似文献   

18.
讨论“由”作介词时所构成的句式 ,即“由”字句 ,主要考察“由X”位于句首的格式及与“由”字相关的固定格式。在语法分析三个平面理论的指导下 ,分析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数量语义特征看,量词重叠并未产生空间量的变化,量词重叠量变发生在时间维度上,此外数量短语具有时问性和层级性,它们都不具有体词性的数量语义特征而具有谓词性的数量语义特征。从句法功能上看,量词与量词结构也不具有体词性,而具有谓词性。量词体词性的误会可以从“理论影响、意义、运用、产生”四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20.
“N1和N2V”格式有四种不同的情形。本文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手段探造成“N1和N2V”复杂情形的原因,最后指出N1和N2的关系,“和”的性质也是形成“N1和N2V”复杂情形的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