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纳米管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类新型碳材料.碳纳米管独特的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吸附能力,从而碳纳米管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处理领域,去除水体污染物.本文重点介绍近些年来碳纳米管在处理水污染中的应用,包括重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等.  相似文献   

2.
自1991年 Iijima 发现碳纳米管以来,由于它新颖的结构以及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揭示的独特性能,立刻在各领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碳纳米管具有很大的长度直径比和极高的强度;随管径和结构的变化可具有绝缘体、半导体和金属的导电特性;还具有很强的场发射能力,等等。因此,碳纳米管将会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当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热点。目前,大量的碳纳米  相似文献   

3.
碳纳米管的本征微波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碳纳米管电磁参数和微波吸收特性的实验结果出发,分析探讨了碳纳米管的本征微波吸收机理,并得出结论:界面极化吸收、多重反射和散射以及螺旋型碳纳米管的手性微波吸收是碳纳米管的主要本征微波吸收机理.碳纳米管的结构缺陷能增强极化效应,从而增加介电损耗;碳纳米管所具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比表面积大)、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有利于其微波吸收.碳纳米管的电容率值远大于磁导率值,碳纳米管是一种介电损耗型吸波介质.  相似文献   

4.
由于碳纳米管(CNTs)独特的结构和性质,使其具备作为催化剂载体的优异条件.通过选择合适的途径将催化剂组装在碳纳米管内部,利用碳纳米管管腔对催化剂性能的调变作用,达到提高催化活性的目的,成为近年来碳纳米管在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结合近年来碳纳米管限域效应研究的成果,介绍了常用的碳纳米管填充方法;概括了碳纳米管对管内填充物...  相似文献   

5.
碳纳米管的性能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纳米管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而成为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简要介绍碳纳米管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力学、电学、超导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非晶态金属是近几十年才发现的一种金属材料 .正是由于它的“年轻” ,许多人对它还不太了解 ,对它的结构、特性和应用方面的许多问题也正在研究中 .即使如此 ,非晶态金属在很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文章从一般的概念上介绍了非晶态金属这一近代的热门新型材料 ,从科普的角度而又不失专业特色地综述了它的结构、特性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由于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因而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包括碳纳米管场效应管在内的分子元件的研究方面尤其令人注目.笔者研究了具有电解液栅的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研究中所用的碳纳米管是用热灯丝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合成的.衬底材料是平面玻璃,Fe/Ni混合物用作催化剂.对具有Ag电极的多壁碳纳米管晶体管作了优化设计制造,并利用KCl溶液作为栅极.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液栅型碳纳米管晶体管(FET)呈现出良好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在栅压2 V时,其跨导约为0.5 mA/V.并对获得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RC网络模型,导出了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复介电常数的表达式.深入探讨了碳纳米管的含量、碳纳米管的弯曲度和电磁波频率对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储能特性的影响,构建了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储能特性的理论模型.数值计算了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和储能密度.模拟结果表明:在聚合物基质中适当添加碳纳米管,能使材料复介电常数的实部显著增大,储能特性显著增强;增大碳纳米管的弯曲度和电磁波的频率会导致材料的储能密度明显降低.理论值与已获得的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正>编辑圈点: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光转化为电,而碳纳米管纤维也可以实现这一转化。不仅如此,它还大大提高了光电转化的效率,打破了太阳能电池的"平面结构"。碳纳米管纤维的最大特点是轻而强韧,美国曾尝试用它做太空电梯。显然,它不甘于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红外光源激励下,以碳纳米管薄膜为吸光层的复合结构微悬臂梁的光热响应特性.建立了温度分布理论模型和光热挠曲理论模型,进而得到其一维温度分布与激光照射位置的关系.由光热挠曲模型,对碳纳米管薄膜的厚度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计算得到微悬臂梁的挠曲量随激光功率线性增加,结果表明以碳纳米管薄膜作为吸光层的复合结构微悬臂梁使光热探测灵敏度提高了1.2倍.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碳纳米管薄膜为吸光层的复合结构微悬臂梁作为高灵敏度光热传感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