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世纪乡村叙事打破了传统乡村叙事“本质建构”冲动的束缚,面对社会转型加速、乡土中国衰败加剧的现实,新世纪乡村叙事开始全面转向对乡村和农民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悲剧性历史命运(“乡村本体”)的书写。但“本质”的瓦解给作家带来的却不是自由和轻松,而是不适。如何承担起这份“无本质”之“轻”并继续前行,这是新世纪乡村叙事产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陈应松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是一种贫困叙事,这种贫困叙事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这种贫困叙事表达了一种底层关怀:展示了乡村极度的物质贫困及由贫困所致的精神贫困.其次,贫困展示负载着深沉的文化思考:对作为乡村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城市的文化思考,在文化层面对底层农民生存出路的探寻.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的乡村小说叙事全面转向当下,刘庆邦的乡村小说却是朝向童年和过去,这种诗意浪漫的格调与他煤矿题材作品的现实主义作风形成鲜明对比,探寻其背后的创作心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作家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思索乡村小说叙事在当前的境遇里如何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4.
乡村与城市的对立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母题。泰安青年作家子丁的小说创作既有对乡村诗意想象与现实消失的描写,也有对爱恨交织的欲望化城市的独特感悟。作品所体现出的对乡村诗意和城市美好的双重超越,使飘泊和流浪成为叙述者恒长的生存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既超越了有关乡村诗意的想象,也超越了“向城求生”的新乡土叙事对城市现代化的肯定与推崇,从而使其创作具有了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的乡村小说叙事全面转向当下,刘庆邦的乡村小说却是朝向童年和过去,这种诗意浪漫的格调与他煤矿题材作品的现实主义作风形成鲜明对比,探寻其背后的创作心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作家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思索乡村小说叙事在当前的境遇里如何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6.
阎连科的长篇小说《炸裂志》以炸裂村孔、朱两家的恩怨仇恨为线索,揭示炸裂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涌现的诸多社会问题。作家醉心于神实主义叙事,仅从脑海中的某些观念出发,编织有违真实生活逻辑的荒诞故事,使小说呈现"神而不实"的样貌。作家的本意是批判中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某些问题,却因"用力过猛"而几乎全盘否定了城市化,因醉心"神实"而脱离现实,因匆忙赶写而忽视叙事艺术,使小说成为主观概念性强而现实性弱、情节结构简单、叙事描写粗糙、人物呆板扁平的粗糙之作。《炸裂志》是一部出现偏差的城市化批判小说。  相似文献   

7.
当前乡村振兴主题类电影除了需要思想性,也要注重一定的商业策略。乡村振兴主题类电影需要契合振兴本质的农村景观塑造,包括现代化人造工程的塑造、意象式风物符号的塑造、本真式栖息空间的塑造等。乡村振兴主题类电影也需要迎合商业诉求的叙事表达,包括新兴式主题探索、创新式剧情策略、真实化人物塑造等。乡村振兴主题类电影还需要建构贴近时代需求的积极传播体系,包括建立农村院线、拓展“融媒体+微电影”、扩大海外传播等。  相似文献   

8.
廪君叙事与向王叙事代表了不同时代土家族民众的文化认同。明清之际,廪君叙事主角逐渐被向王天子取代,而向王叙事中也糅合了廪君的事迹,并大量出现在民间地方志书中,但志书中概略的记载,远不能反映民间活态的向王传说。这种地方文化精英所做的带有一定目的或由于受到某种局限而做的有“剪裁”的记录及廪君叙事渐被向王叙事取代,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期土家族地区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文化碰撞。  相似文献   

9.
刘逢秋 《科技信息》2008,(35):294-294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叙事学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叙事和广告的结合则产生了另一种更新的“广告叙事”。这一新型的叙事形态更加注重叙事的技巧,本文试图通过一个具体的广告案例,来分析广告在叙事过程中具体处理方法,包括视点的选择和转换及其引发的“误会”修辞。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乡村小说的文化视角,就是自觉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代言人的姿态来看待与描写乡村。近年的部分现实主义乡村小说从多个方面体现了赵树理乡村小说这一文化视角,这些方面包括:作家作为"农民代言人"的身份立场、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创作传统以及鲜活的农民语言和喜剧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