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明清之际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耶稣会的中介作用不可忽视。从西学东渐的角度看,耶稣会士虽未能把西方宗教强加给中国人,却通过文化交流开阔了中国学者的视野,使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风尚。从东学西披的角度看,耶稣会士输入的中国文化在欧洲产生巨大反响,激发了启蒙运动重要思想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在明清之际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耶稣会的中介作用不可忽视。从西学东渐的角度看,耶稣会士虽未能把西方宗教强加给中国人,却通过文化交流开阔了中国学者的视野,使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风尚。从东学西披的角度看,耶稣会士输入的中国文化在欧洲产生巨大反响,激发了启蒙运动重要思想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回顾自从法国的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的思想家们一直在设想,有朝一日,中国与西方平等合作时,世界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直到十九世纪初,中国很少与西方接触,偶有来往,中国亦是加以限制。之后,从十九世纪中叶至1949年,西方各国,仗恃其军事实力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中国。自1949至七十年代,中国与西方(包括日本,下同)很少建设性的交往,中国知识界与西方的科学家和人文学者基本上隔绝了。二十世纪的五十和六十年代,在西方是大酝酿、大创造、大发展的年代,当时中国的孤立损害了中国,也使得世界失去了中国科  相似文献   

4.
17世纪,西方来华传教士采取学术传教的策略,他们在中国学者的合作下翻译了一批西书.因此,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随之被传入中国.分析其中传入的若干则流体知识,包括液体的特性、比重、浮力和压力等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何谐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24(2):52-54,47
16世纪以后,带着对古老中国文明的憧憬,大批西方传教士离别故土,踏上了寻找中国的旅程。这些来华传教士成为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交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17—18世纪间,法国耶稣会士成为在华传教的主角。他们致力于对中国的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进而引发了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本文从法国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发展进程入手,论证了法国耶稣会士的中国研究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即刺激了欧洲本土对中国的研究,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引发了欧洲的中国热,在法国汉学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奠定了19世纪西方汉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天步真原》是波兰籍耶稣会士穆尼阁与中国天文学家薛凤祚合作编译的一部著作,系统介绍了西方数学天文学和星占学知识,其中的天文学系统实际上是以哥白尼日心地动模型构建起来的.概述的前面有一篇匿名的序言.从该匿名名称的特点以及序文的内容来分析,这位匿名作者当是著名的思想家方以智,序文的内容对于我们理解方以智对西方天文学的态度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明末清初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在翻译介绍西方数学知识,培养我国数学人才等方面作出的贡献,这是他们在华活动的主流。他们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对于他们在传播西方科学方面的功绩不应抹煞,而应当肯定、予以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随着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西方的解剖生理学开始传入中国.这是西方生理学传入中国之嚆矢.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当时的解剖生理学专著和一些“性学书”中所阐述的解剖生理学知识,分析了这些知识的内容和特点,并探讨了这些知识来到我国的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东来的欧洲耶稣会士在将西方文明传到中国的同时,还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特别是堪称中国文化精髓的儒家经典的西传,使中国文化与欧洲的文化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不仅使欧洲开始认识中国,同时还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月11—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I HP)中国国家委员会在南京举办了“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效应研讨会”.我校“京师学者”特聘教授、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宗学教授被授予“国际水文合作突出贡献奖”,这是I HP中国国家委员会成立以来首次颁发的个人奖项.这既是对获奖人员在水文水资源领域有关国际合作工作的褒奖,也是对北京师范大学在水科学领域国际合作中工作的肯定.I HP政府间理事会原副主席、I HP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刘恒颁奖,高度赞扬了徐宗学教授在水文风险率与不确定性分析、陆面过程与水文循环、分布式水文…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东来的欧洲耶稣会士在将西方文明传到中国的同时,还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特别是堪称中国文化精髓的儒家经典的西传,使中国文化与欧洲的文化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不仅使欧洲开始认识中国,同时还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天步真原》是波兰籍耶稣会士穆尼阁与中国天文学家薛凤祚合作编译的一部著作,系统介绍了西方数学天文学和星占学知识。其中的天文学系统实际上是以哥白尼日心地动模型构建起来的.概速的前面有一篇匿名的序言.从该匿名名称的特点以及序文的内容来分析,这位匿名作者当是著名的思想家方以智,序文的内容对于我们理解方以智对西方天文学的态度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辜鸿铭林语堂两位学者曾以全力投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绍介工作 ,他们以文化保守主义为视点 ,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为参照 ,批驳西方歧视与偏见 ,致力构筑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良好形象 ,为中西文化实现平等对话作出了贡献。本文在分析二人对外绍介同与异的基础上指出其对外绍介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1626年冬季,来自德国的耶稣会士邓玉函(Johannes Schreck,1576~1630)和已经皈依了天主教的中国学者王徵(1571~1644)在北京相逢,在此后三个月左右的交往过程中,二人合作编译了第一部向中国系统介绍欧洲机械与力学知识的中文著作——《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下文简称《奇器图说》).自成书刊行至19世纪中叶,该书一直是中国学者认识西方机械和力学知识的主要文献,  相似文献   

15.
自1583年利玛窦在中国传播西方地圆说开始,耶稣会士在众多著作中对地圆说的可靠性作了种种论证,为地圆说在中国立足奠定了科学基础.从17世纪初年到70年代,中国先有徐光启、李之藻、王英明等,后有熊明遇、方以智、揭暄、游艺等一批学者均接受地圆说,但其中有人开始主张西学中源说.其间虽有杨光先、王夫之等人力排地圆说,但因康熙帝对地圆说的认可,与梅文鼎的提倡,17、18世纪之交,地圆说在一片西学中源说的声浪中得到进一步的普及.  相似文献   

16.
1669~1674年,耶稣会士南怀仁为北京观象台设计制造了六架欧洲式天文仪器,使中国天文仪器的精度达到了空前的水平.1713~1715年,纪理安为观象台添造了一架欧洲风格的地平经纬仪.1745~1754年,戴进贤、刘松龄和他们的中国合作者制造了一架玑衡抚辰仪.它遵循中国浑仪的结构旧制,采用了南怀仁用过的刻度制、零件结构和制造技术,本质上属于复古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应邀去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合办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讲学,向在该中心从事学习、研究中国文化的美国学者、教授介绍外国专家的工作。他们在与我座谈时请我谈谈对在华的美国专家(的工作态度和思想作风)的看法。这使我回忆起我在美作为汉弗莱学者(1985~1986)学习人事和政府管理时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美国人靠什么力量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美国人的价值观念是什么?这里不是全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面临的非关税壁垒问题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关税贸易壁垒是近年来中国出口贸易面临的重大问题.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根据自身的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对中国设定了不同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基于壁垒系数的概念,提出了一种针对不同出口行业的,综合测算技术性贸易壁垒指标(TBT)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SPS)双重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计算方法.并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多个行业非关税型壁垒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克服西方发达国家技术性壁垒的贸易策略的建议.以上工作还为多家实际外贸型企业的出口策略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基本关系是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2014年4月11日-13日在曲靖师范学院召开的“当代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研讨会上,学者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认为西方文论为中国当代文论提供了重要资源,在中西文学理论交流、融汇过程中,中国文学理论不断发展;中国当代文论应更多关注中国文学现实,植根于中国多民族文学土壤,汲取更多的本土文学元素,努力追求并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黄蕾(下文简称“黄”):钟老师,您好,您主编了《美国大学课堂里的中国:旅美学者自述》一书,这本书收录了十几位旅美学者在美国大学课堂上教授和研究中国文学、社会、历史、文化史的切身体验.他们本着独立而批判的立场,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颇具思想深度的改写出国留学的“成长小说”.这本书也打破了之前人们对美国的一种想象.最初西方高等学府被想像成人文的、理性的、启蒙的圣地,似乎这里的知识是普世的,是属于全人类的,是海纳百川包容一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