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组织、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要求作为根本遵循,以“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发展建设根本属性和要求,强化自身建设。从新时代群团特点、发展规律和科协组织自身属性出发,梳理了群团改革要求对科协组织发展建设的要求、科协组织在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位中的发展定位,提出要统筹“四个面向”的发展要求,聚焦“四服务”的建设标准,以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变革型组织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将科协组织打造成为红色群团、实干群团、为民群团、数智群团、品牌群团。  相似文献   

2.
 “科创中国”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是以“互联网+技术交易”模式构建的数宁化服务平台。通过建设动态运营的“问题库”“项目库”“开源库”,面向“政产学研服用金”创新主体,开展技术创新全链条专业化服务,把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的对接在“手牵手”基础上再增加“线联线”,以技术服务与技术交易推动国内外科技成果精准落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2013-2015 年承担了国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群众性创新方法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本文总结该专项的执行情况,分析广东、广西、湖南、山西、河南等地科协组织群众性创新方法活动的情况,探讨群众性创新方法活动的内涵、特点和形式,提炼科协系统推广群众性创新方法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2020年,中国科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聚力“合作发展”,在思想政治引领、疫情科学防控、科技经济融合、科普惠民服务、决战脱贫攻坚、一流期刊建设、拓展开放合作空间等领域持续发力,扎实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经社会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评选出“2020年度科协十大事件”(排名不分先后)。  相似文献   

5.
构建科协系统创新服务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通过分析广州科协系统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科技服务发展对科技服务体系的影响,立足于科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广州自身现实对推进广州市科协系统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下述简称“澳门科协”)自1997年成立以来,始终坚定立足“推广科普,促进科技,服务澳门”的理念,积极推进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在科学普及、学术交流和协同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为不断推进内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科技交流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7.
 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人,实现东北振兴也需要更加关注人特别是“创新人”的因素,构建以“创新人”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系统,充分挖掘现有“创新人”潜力,加大“创新人”引进力度,注重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建设“大数据+创新人”服务平台,激发“创新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创新人”的持续创新支撑区域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届年会共设立开幕式、闭幕式及“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海洋强国建设”“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科技人才助力创新发展”五大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信息共享与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能力与基础、灾害机理与防灾减灾技术研发、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对策建议:构建包容、共享、高效、科学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行动计划,提高沿线国家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一带一路”重大工程灾害风险防控机制与模式,巩固“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建设“一带一路”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沿线国家减灾科技能力;设立“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人才计划,持续提供“一带一路”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特别是八届理事会以来,中国公路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大交通、国际化”的战略思路,准确把握“经营学会”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学会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不断加强学会职业化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下推进学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和工作新格局,有效促进了学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构筑起了为服务行业科技进步、为会员和科技工作者发挥才能、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丰富多彩的平台。学会创办的“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已成为中国科协重点示范性国际性学术活动;学会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正逐渐成为推动“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与合作的重要力量;由学会牵头组建的“未来交通研究所”,成为中国未来交通领域的高端科技创新智库;成功申办《National Transportation》(《国家交通》)英文国际期刊,成为了向世界分享中国交通科技、促进中外技术交流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党中央根据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世界科技革命变革趋势,先后提出“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确立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道路,引领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战略方针从“跟踪模仿”走向“自主创新”,战略重点从“推进国防和重工业发展”走向“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攻关力量从“研发机构”走向“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协同创新,战略体系从“单一拳”走向“组合拳”。面向未来,要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坚持“四个面向”,着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高精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完善新时代创新生态体系,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合作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交织”的状态.中国和俄罗斯科技合作历史悠久,基础良好,双方基于科技经济融合的共同目标开展科技合作前景广阔.通过分析当前中俄科技合作的新背景,包括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同面对“科技冷战”,共同面临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科技挑战等,阐释了中俄双方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嵌入与江苏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践两个方面系统阐述、凝练了省域科技创新平台生态结构建设的理论契合性及其实践举措,即作为生态理论核心构念的生态结构不仅为省域科技创新平台的理论化解析提供了一个从微观个体至宏观系统高契合度的科学分析框架,也以其对标战略需求驱动平台个体生成、联盟与梯队支撑平台种群培育、种群功能分化催生平台群落建构、内外交互助推平台系统演替、跨域知识富集重塑平台边界五类举措为省域科技创新平台实践化建设导引了一条自个体生成至系统整合生态化的推进路径,研究结果为省域科技创新平台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指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光辉  王海燕  刘兵 《太原科技》2011,(11):31-34,40
分析了服务业创新的发展形势及对传统创新管理的新挑战,对服务业创新的衡量、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政策的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余永俊 《山西科技》2012,(4):1-6,11
借鉴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基于资源经济转型视角,结合山西省科技发展战略,提出从组建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促进工业遗产旅游等几个方面,构建具有山西省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以期进一步推动未来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潘澍 《科技促进发展》2015,11(5):688-695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新经济的双引擎,系统梳理文化科技创新的战略选择,分析文化科技创新与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提出我国文化科技创新的战略对策,才是研究重点。如何将文化科技创新理论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及地域文化科技资源踏实有效地统一、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战略发展对策更是研究关键。  相似文献   

17.
基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市)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相对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具有完整的一、二、三产业部门,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基础。同时,创新型县(市)的建设也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国内现有创新评价指标研究的经验,结合我国基层政府考核指标,在我国现有统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江苏省苏南地区14个县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为基层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创新活动、创新组织和创新资源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确保"十二五"末江苏省建成创新型省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科协决策咨询工作尤其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工作,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典型的做法,并本着"继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的原则对未来中国科协决策咨询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理工院校人文教育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理渗透已成为当前世界理工院校的一种发展趋势。我国一些理工院校尽管意识到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但其人文教育体系还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及科学性,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备。要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人才,理工院校必须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转变传统“文”、“理”、“工”等不同学科门类的观念,大力推行人文社会科学辅修专业和双学位制,加强人文社科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将人文素质教育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20.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国适应国际竞争、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内生动力的必由之路。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视角,回顾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及成效,具体包括:(1)放眼世界、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的时代意义及时代内涵;(2)从历史逻辑出发,梳理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发展和完善的演进历程,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定位和战略要求;(3)从理论逻辑出发,分析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实施任务、实施路径和实施环境等;(4)从实践逻辑出发,回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成果涌现、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内外创新网络布局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