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苯乙烯对4种藻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藻类毒性测试的标准方法,研究了苯乙烯(styrenen)对几种澡类的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得出苯乙烯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onosa Kuetz.)、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Kylin var.tsingtaoensis)和湛江叉鞭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的96h半数抑制浓度为:1043.77mg/L,76.98mg/L,203.99mg/L,211.90mg/L,实验结果表明:苯乙烯对藻类生长具有明显毒性,但毒性浓度即使在污染环境中也较少见,苯乙烯对不同种藻类的毒性效应也不同,3种海洋单细胞藻类比铜绿微囊藻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铜,锌,铅 镉对海洋浮游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从四方面分析了藻类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提示重金属污染对水体危害十分严重,而利用藻类净化重金属废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铜、锌离子对汤匙华哲水蚤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重金属离子铜、锌对汤匙华哲水蚤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铜、锌离子对汤匙华哲水蚤24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481、3.221 mg/L;48h LC50分别为0.383、1.573 mg/L;72h LC50分别为0.315、0.471 mg/L.铜、锌联合毒性致毒特征表明:高强度的锌离子对铜离子有拮抗作用,高强度的铜离子对锌离子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重金属离子铜、锌对汤匙华哲水蚤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铜、锌离子对汤匙华哲水蚤24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481、3.221 mg/L;48h LC50分别为0.383、1.573 mg/L;72h LC50分别为0.315、0.471 mg/L.铜、锌联合毒性致毒特征表明:高强度的锌离子对铜离子有拮抗作用,高强度的铜离子对锌离子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于几种藻类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运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试验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inear Alkyl Benzene Sulfonate)(缩写LAS)对四种藻类的急性毒性,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iliauus)、粉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n capricornutum)和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它们的  相似文献   

8.
铜在海洋食物链中的积累转移和致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海水中铜在亚心扁藻(Ptotymonas suboordiformis)、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组成的食物链中的积累转移规律和致毒效应,通过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物的相对细胞数或相对个体数(以对照实验的百分率表示)的动态变化,讨论铜对食物链各生物生长的影响,确定铜的抑制效应波度(BC_(50)),根据铜的生物相积累量、转移率的变化,分析铜在各生物体的积累量与毒性效应的关系,探讨了铜在本食物链传递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纳米二氧化钛(nTiO_2)与铜(Cu~(2+))的相互作用和生物效应,选取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受试生物,研究nTiO_2与Cu2+对Daphnia magna的联合毒性效应和Daphnia magna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nTiO_2与Cu~(2+)对Daphnia magna的72 h半致死浓度(LC50)和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22.742 mg/L、16.739 mg/L和11.635μg/L、10.129μg/L。当nTiO_2与Cu~(2+)共存时,其联合作用的72 h-LC50和72 h-EC50分别为12.721 mg/L、8.827 mg/L和12.405μg/L、10.559μg/L。nTiO_2与Cu2+联合作用于Daphnia magna后,Daphnia magna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这表明,机体的抗氧化体系受到活性氧自由基(ROS)攻击已经崩溃,无法为Daphnia magna提供保护,氧化伤害是nTiO_2与Cu~(2+)联合毒性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碳纳米管对脏器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1.
铜离子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不同暴露时间下铜离子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建立了不同暴露时间下Cu2+浓度与日本黄姑鱼死亡概率的回归方程,暴露时间分别为24 h、48 h、72 h和96 h时,Cu2+对日本黄姑鱼死亡概率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8.907 5 X+0.526 3、Y=9.439 2 X+0.601 2、Y=9.805 6 X+0.683 5和Y=10.558 X+0.574 3,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得出Cu2+对日本黄姑鱼的相应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178 mg/L、2.924 mg/L、2.755mg/L和2.63 mg/L。根据化学品对鱼类急性毒性的危害分级标准,Cu2+对日本黄姑鱼的危害级别为高毒。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复方威茯的急性毒性作用,并观察其抗炎镇痛作用。以最大给药量方法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等,14 d后处死解剖,观察小鼠主要脏器组织病变情况。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观察复方威茯抗炎作用。以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热板致小鼠疼痛探讨复方威茯镇痛作用。结果在急性毒性实验中,未见小鼠有中毒症状或死亡,外观表现未见异常,解剖后未见脏器异常;复方威茯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和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P0.05或P0.01),可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可提高热板致小鼠疼痛的痛阈值(P0.05或P0.01)。说明复方威茯无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氯甲烷对鱼类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研究可以发现,三氯甲烷对鱼类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其 可以引起鱼类的急性中毒,而且可引起鱼类胚胎产生畸形,同时对鱼类还具有致突变性,研究显示,为保护水生生物,必须对养殖水域中的三氯甲烷严加管控。  相似文献   

14.
采用IPG-YLS-5000光纤激光器在Cu-Cr-Zr合金表面制备了Ni60+WC合金熔覆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手段对熔覆层的微观组织、界面成分、物相组成、硬度及耐磨性进行表征和测试,得到了工艺参数对稀释率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提高激光功率和激光扫描速率均可以增加稀释率。当WC含量较少时,WC颗粒全部熔解;当WC含量较多时,存在未熔解的WC颗粒相。随着WC含量的增加,熔覆层组织先粗化后细化,枝晶间分布有颗粒相。熔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远高于基体,并随着W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熔覆层的硬度最高可达1 000 HV。随着WC含量的增加,熔覆层的磨损失重逐渐变小,与铜合金相比,当WC的含量达到20%时,磨损失重仅为1.1 g。  相似文献   

15.
黄杜鹃叶提取物对桔二叉蚜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杜鹃(Rhododendron molle)叶提取物对桔二又蚜(Toxoptera aurantii)有较强的毒杀作用.黄杜鹃叶的乙醇总提取物对桔二叉蚜无翅成蚜的半致死浓度(LG50)为1558mg/L.在黄杜鹃叶提取物的4种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桔二叉蚜的毒力最强,其LC30为364mg/L,表明黄杜鹃叶含有的杀虫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16.
工业铜渣和软锰矿在硫酸介质中经氧化还原,得到硫酸铜和硫酸锰混合溶液,净化过滤后,用氨与碳酸氢铵混合溶液分离锰得到的铜氨溶液,通过控制电解技术参数电解制得铜。研究表明在50℃、电流密度为150 A/m2条件下可以得到2#阴极铜。  相似文献   

17.
提高铜电解电流密度的主要障碍是阳极的钝化 ,用周期反向电流能相对地防止阳极钝化 ,从而电流密度可提高到 40 0A/m2 .经过实验 ,确定采用反向电流的操作条件及电解诸因素对反向电流电解的影响 ,从而初步确立了反向电流电解精炼铜的生产工艺 .  相似文献   

18.
对交流电机导电紫铜环焊接接头的焊趾、焊根的金相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内部不存在裂纹、未焊透等缺陷.然后分别对熔合区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再对焊缝金属进行微观组织分析时发现裂纹,经研究确定该裂纹均为液化裂纹.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改变脉冲电流输入参数以及拉伸应变速率系统考察了脉冲电流作用下不同层错能的纯铜及H62黄铜合金的电致塑性效应。借助INSTRON5969型电子万能试验和ULTRA PLUS型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考察了脉冲电流作用下纯铜及H62黄铜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的演变,研究结果发现对于不同层错能的材料,施加电流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同,而力学性能的变化与材料自身物理性质有关,且在该实验条件下,研究发现应变速率和电流对纯铜及H62黄铜合金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