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思成先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他提出了关于历史名城和文物建筑保护方面的理论,为了保护北京古城,梁思成挺身而出。梁思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创作理论上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强调新建筑要对传统形式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2.
1955 年针对梁思成的建筑思想批判,剑指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复古主义与建筑中的“浪费现象”,却未对关涉建筑设计规律的“型范”“法式”“做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终不能令梁思成心悦诚服。梁思成主张传承并发展以宋《营造法式》、清《工程做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模数化设计方法,藉以创造具有中国风格的现代主义建筑。他的这一探索在 1955 年遭遇了重创,他的学术思想却未因此改弦易张。  相似文献   

3.
我校建筑学院院长兼建筑设计院院长何镜堂院士,近日荣获我国首届“梁思成奖”.“梁思成奖”是国家建设部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永久性奖励基金,该基金以我国近代著名建筑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命名,设立“梁思成奖”,旨在激励广大建筑师的创新精神,繁荣建筑设计创作,提高我国建筑设计和城乡建设的总体水平,表彰、奖励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做出重大成绩和贡献的杰出建筑师.首届“梁思成奖”是经个人申报,由建筑界有一定知名度的资深建筑师等组成的提名委员会,根据评奖条件,对申报者进行评议,并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获奖者名单,最后经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京都、奈良的古寺名刹体现着中国唐代古朴雄浑的建筑风格。这两个有大量木结构建筑的古都在美国的轰炸中毫发无损,有些日本人认为应归功于1944年中国建筑师梁思成先生对盟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有人之处必有建筑,纵观古今,几乎每座建筑都蕴藏着一门科学——数学。生活中也处处隐藏着数学。数学赋予了建筑活力,它的美被建筑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建筑通过数与形的结合,更加具有神韵。当你沉醉于一座建筑时,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惊叹建筑与数学的完美融合。该文介绍了一些数学知识在建筑生活里的应用,包括椭圆、抛物面、双曲线、圆及其它曲线,打造学生数学素养睿智的大脑,培养建筑生的数学素养的广度和深度,展示教学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的和谐美、奇异美,展现出建筑与数学独特而不可分割的美,从而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激发建筑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建筑速写不但是训练建筑设计师徒手表现能力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在建筑速写的训练过程中,提高设计师对美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趣味。一个表现力极佳的设计草图,不但体现了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同时体现了设计师的设计表现能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画好建筑速写也是体现一个建筑设计师全面修养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现代建筑应注意生态环境的设计,以人为本,协调好绿化、地形与水三者的统一美,以达到与人和谐的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8.
吕斌 《科技咨询导报》2009,(30):106-106
建筑空间的设计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内部空间在于功能需求,外部空间以美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为此,必须处理好内外部空间的体量、形状等方面的关系,构件和谐的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9.
雕塑与建筑同属立体造型的艺术,都涉及到三维、空间、实体,起源很早。正如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先生所言:"艺术肇始,雕塑为先"。雕塑是景观和建筑设计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既可独立存在与被赏析,又可完全融入建筑整体设计并与之遥相呼应,二者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而在视觉感受和空间关系上达到平衡。在学习建筑设计的同时学习雕塑,从雕塑艺术的角度上来看建筑形体塑造,从建筑相邻近的雕塑艺术语言中寻求建筑设计的突破点,使设计的建筑具有更高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0.
建筑美的评价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建筑美的产生、发展、意义和原则等评价因素的论述 ,以及对未来建筑美学发展趋势的展望 ,说明了建筑美学是一种建立在广义基础上的美学观 ,是一个跨越多种专业学科的综合性理论体系。人们在对建筑的审美过程中 ,只有把握其中的内涵实质 ,并从多角度、多层次来理解建筑 ,才能对建筑美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看了胡劲草的纪录片才知道,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一生,与一个人关系巨大。 1928年,他们选了3月21日结婚,选这个日子,因为是宋代建筑大匠李诫墓碑上刻上的日期。 惭愧,我只知鲁班,不知李诫。 李诫的书《营造法式》是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寄给他们的,信中写“此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己朱桂辛校印莆竣赠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因俾永宝之”。 这本书影响梁林终生。  相似文献   

12.
建筑空间美学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建筑、空间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透过国内外著名建筑物概述了建筑空间美学,从灵动空间之美、虚实空间之美、流动空间之美及序列空间之美分析了建筑的空间之美,并探讨了建筑的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3.
张东杉 《工程与建设》2007,21(5):694-695
文章对建筑美的主要结构和理论价值进行了探索.从建筑美的产生机制,建筑的美观形态及建筑美的进展来看,建筑是自然环境、美学、建筑技术、空间、城市景观的复杂的艺术多元体,其和谐是建筑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程雅倩  王芳 《科技资讯》2014,(13):253-254
图书馆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具有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美感,具体体现在硬件方面包括图书馆的建筑位置,图书馆的建筑的外部及内部构造,图书书刊的外观和内在美等;软件方面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美与文化知识、业务技能美等。  相似文献   

15.
伫立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前,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座完美的古代建筑,最基本的设计元素竟然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圆。三层汉白玉圆形台基、三层蓝琉璃圆顶大殿,与附近的圆形皇穹宇和圜丘交相辉映,好一片圆美世界!  相似文献   

16.
沈佳立 《科技信息》2010,(18):123-124
中国文化重融合,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同样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味和特色的中国佛塔与西方教堂,这两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材料的建筑物不仅在建筑造型上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有意味的形式",而且都寄托了人的精神与思想,让人们雅俗共赏。正如梁思成先生提出的,我们的建筑应该是大众化的,为人服务的建筑。  相似文献   

17.
建筑艺术在视觉艺术中是最直接、最普通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艺术具有实用美、时代美、象征意境美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图书馆建筑应具备的建筑造型美、建筑环境美及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美等方面阐述了现代图书馆建筑美不可缺少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可以说建筑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建筑美主要体现在建筑造型上。建筑造型从空间到平面、从整体到细部,达到建筑造型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以求表现出当今建筑科技和建筑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建筑分为两大部分:府邸和园林。府邸主次分明,体现出一种秩序美,儒学规范和礼制渗透其间。在空间布局上,《红楼梦》中的建筑,尤其是大观园里的建筑显示出对称之美和含蓄曲折美,体现了温柔、委婉、曲折的民族心理特征,给人广阔的联想,形成特殊的审美趣味。《红楼梦》中的建筑不仅自然山水是和谐统一的,而且《红楼梦》整体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主人公们个性、命运的象征。建筑和人物合二为一这是曹雪芹的独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