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作为人类的基本语言形式经历了长期的演变,无论是西方的隐喻理论研究还是中国的隐喻现象探索都对人类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西方现代语言学家发展的隐喻认知系统已经将隐喻提升到了认知的高度,本文试图借鉴莱考夫及约翰逊所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及其中文译作中的隐喻进行认知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徐欣 《枣庄师专学报》2007,24(4):109-110
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Lakoff和Johnson。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一个更新的框架,通常被冠之以"整合"、"概念整合"等不同的名称,是用来探索和解释大致与隐喻理论相同的语料,这两种方法在解释语言方面实际上是互为补充的,而并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相互竞争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邓玉荣 《科技信息》2012,(2):47-47,49
本文以概念语法隐喻理论为基础,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着重探讨了概念语法隐喻在翻译中的运用,具体分析了概念语法隐喻中的三种类型及其翻译,指出概念语法隐喻是翻译的有效手段之一,为翻译研究带来一些思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郭明周  董杰  程福干 《科技信息》2011,(4):31-31,34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首先提出来的,而概念语法隐喻又是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名词化是概念语法隐喻的一种最重要的体现形式。由于科技文本自身的特点,在英语科技文本中大量使用了名词化,这一重要特征为科技文本的英汉互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主要是从概念语法隐喻的角度为科技文本英汉互译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概念合成理论看翻译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更是译者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运用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CBT) 概念合成理论这种认知语言学理论来研究翻译思维,有助于深刻理解和认识翻译过程,即原文本的解读、图式文本生成过程、译文文本生成过程,有助于再现翻译中意义转换的心理运作过程,为翻译思维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陈小荣 《科技信息》2010,(36):I0139-I0140
Fillmore提出的框架理论对隐喻翻译极具指导意义。框架理论在隐喻翻译中有两种情形:相同框架下的隐喻翻译和不同框架下的隐喻翻译。无论是在哪种框架下隐喻翻译都注重喻体的重要地位,以喻体为本。  相似文献   

7.
从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两者的基本理论入手,从功能观、工作机制和认知理据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剖析,发现两者由于出发点不同,因而对隐喻的阐释各有不同。然而,两者在隐喻运作机制上的差异恰恰是对各自隐喻研究的互补。两种理论的结合,可以对隐喻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阐释。  相似文献   

8.
操凤玲 《科技信息》2010,(20):I0168-I0169
概念合成理论研究概念合成的过程,它指出心理空间之间的映射、组合、完善及扩展是概念合成的主要方式.转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个认知过程,在概念合成的过程中,转喻参与心理空间的映射及合成,共同构建概念,形成语义.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两个学派对概念隐喻的微观研究以及它们的源头语法及认知隐喻进行功能和机制上的对比认为,虽然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两种理论各自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基本思想,二者在运作机制上的差异恰恰是对各自隐喻研究的互补。  相似文献   

10.
隐喻作为人类的认知手段之一,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帕尔默在文化心象理论中提出,隐喻与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这个世界上,各民族的深层文化绝大多数都是通过隐喻来传承与发展的,中西方国家的文化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独异的部分。通过帕尔默文化心象理论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异同下的概念隐喻及其翻译,以期为外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夏秸 《科技信息》2010,(32):I0177-I0177
传统观点认为,习语的意义是任意的,但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很多习语不仅仅是语言,而且是我们概念系统的产物。换言之,一些英语习语是有理据的,反映了联系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的概念隐喻。概念隐喻将具体域和抽象域连接起来,产生了意义的指称过程。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英语习语存在的理据,探讨其对习语理解和学习的指导意义,以期对英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荣 《科技信息》2012,(33):290-290,340
词汇习得是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该理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为大学英语词汇习得提供了新的方法。将该理论引入词汇习得,有助于学习者对词汇的记忆及拓展词汇内涵,提高词汇习得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三武  史顺良 《甘肃科技》2014,(5):50-52,42
在概念语法隐喻视角下,从挖掘包含于科技语篇长难句中的深层意义出发,尝试提出一个长难句翻译的模式,以描述翻译此类语篇中长难句时出现的实际情况,为科技语篇中的长难句翻译提供新的视角。笔者通过把翻译模式运用到译例后发现,这一翻译模式清晰地描述了翻译科技语篇长难句时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4.
应慧 《科技信息》2006,(4):126-127
语法隐喻这一术语最早是由Halliday在<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一书中提及的.<功能语法导论>(An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Hallidy,1985)为语法隐喻创建了理论框架,对语言中的语法隐喻现象进行了归类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立场出发构建了语法隐喻的理论体系.本文试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来解释翻译中的一些现象,并重点探讨英译汉中概念隐喻的应用.在翻译过程中,不难发现源语语法隐喻在目标语中的实现形式是不同的,本文将分析解释英译汉过程中,英语中的概念隐喻中的隐喻式翻译成汉语时不同的处理方式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杜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其诗作中蕴含着大量的隐喻。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其诗歌中出现的隐喻进行归类,分为实体隐喻、方位隐喻和结构隐喻。并阐述这些隐喻的认知特点,旨在实现对其作品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讨论语法隐喻与概念隐喻二者之间的关系。论文首先分别简单介绍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的基本理论,然后重点论述二者的异同。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认为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在运作机制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尝试应用概念隐喻,结合西方的阐释学理论,以《红楼梦》的两个经典英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的隐喻为语料,具体分析阐释学对隐喻翻译尤其是概念隐喻的指导。翻译是经过"理解"和"表达"两次形变之后的产物,是一种对原文的阐释。翻译的过程即阐释的过程,不同的译者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研究隐喻,介绍了由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认知体系和相似的生活体验,不同文化的隐喻具有相似的认知基础,本文拟从英、汉语中概念隐喻所包含的结构、方位、本体隐喻三个方面来比较其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20.
陈巧云 《科技信息》2010,(24):178-178,180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整合理论探索了语言内部和语言间的认知过程,从而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翻译作为一种语言间的交际活动,与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把翻译置于概念整合的整体框架内,尝试在此理论下描述翻译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